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老的墨西哥和年轻的美利坚有点像真正意义上的冤家夫妻,是谓情仇合一、恩怨掺半。因为地缘的、历史的和情感方面的原因,墨西哥和美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复杂联系。由于19世纪中的美墨战争以墨西哥丧失包括得克萨斯、新墨西哥、犹太、内华达、亚利桑那、加利福尼亚和科罗拉多等州在内的大面积领土而告终,几  相似文献   

2.
美国干涉墨西哥1910年革命,美墨关系交恶,促使德国发出了意欲结盟墨西哥的《齐默尔曼电报》。此举客观上促使美国下决心放弃中立政策,促成了美国早日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形势的成熟。  相似文献   

3.
1916年1月墨西哥反政府武装比利亚的部队袭击了美国边境。同年3月15日,美军侵入墨西哥围剿比利亚,激起了墨西哥民众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1917年2月在美军长期驻扎墨西哥也无法解决美墨之间问题的情况下,威尔逊总统被迫撤回了美国军队。尽管威尔逊本人是一位理想主义者,但是他在处理墨西哥问题时运用老师训斥学生的方式暴露了美国外交在理想与行动上的差距。  相似文献   

4.
"圣迭戈计划"属于美墨边境史范畴,是20世纪初美墨边境对抗的产物。究其产生的原因涉及到墨西哥20世纪10年代的频繁的政权更替当然还有美国根深蒂固的种族问题。现就圣迭戈计划产生的背景、发展演变、失败的原因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以期对此问题有一个初步的把握。  相似文献   

5.
墨西哥战争是1846年至1848年发生在墨西哥和美国之间的战争。这场战争的起因是关于得克萨斯州和墨西哥之间的边界争执,以及墨西哥拒绝将加利福尼亚和新墨西哥卖给美国。梭罗和其他很多美国人认为波尔克总统在国会通过之前就有意地引发了双方之间的矛盾,因此他们强烈反对这场战争。为了表示自己的反对,梭罗拒绝纳税,并因此而被迫在监狱里度过了一夜。经过那次经历,梭罗写了《论公民的不服从》,激励人民反抗他们不同意的政府政策。  相似文献   

6.
张恂 《安顺学院学报》2012,(4):17-18,30
当代美国著名小说家科马克.麦卡锡的代表作《血色子午线》是一部以美国西部边境为背景的小说。文中,麦卡锡基于美墨战争后在美国西南部发生的大肆屠杀印第安人事件,将小说的中心人物霍尔顿法官塑造成为战争的代言人。作者从文本分析的角度,阐析了小说中霍尔顿法官的战争本性,以血淋淋的场景来反思战争的残酷,并提出战争将会永远存在,只有认清引起战争的本源,并与其不断抗争,人类社会才有希望。  相似文献   

7.
美国当代作家科马克·麦卡锡的代表作《血色子午线》流露出强烈的历史意识。作家基于史料再现了美墨战争后边境领土争议地带充满战争、暴力与死亡的历史画面,绘制了逼真且充满历史符号的地理路径与空间图景,他将国家意识形态中的西部与冷酷的历史事实并置,跨越真实和虚构的边界,表达出反思西部和修正历史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正>在十九世纪美国大陆领土扩张时期,特别是四十年代,盛行扩张主义的“天定命运”思潮。1846—1848年的美墨战争,是美国西进运动和领土扩张史上一个关键性事件。这场战争是怎样爆发的?它的性质是怎样的?它和“天定命运”理论是什么关系?本文就这些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边疆开发经历对美国人的影响美利坚合众国是一个通过领土的不断扩张而建成的国家。这种扩张既有通过签订条约等文明手段实现的,如1803年的“路易斯安娜土地大购买”,也有借助战争手段完成的,如1846年的美墨战争,但更多的是在文明的旗号下,凭借武器和人数的优势,通过驱赶、掳掠和屠杀等种族清洗暴行方式从北美大陆土著人的手中抢夺过来的。不管是用什么方式获取的,大片北美荒  相似文献   

10.
小峰 《科技文萃》2001,(11):94-96
小小密码事关重大 1917年1月19日,时值“一战“,一封密电从德国发出,经大西洋来到了墨西哥:“130 13042 13401 8501 115 3528 416……7667 7762 15099 9110 10482 97556 3569 367 0“电文内容大意如下:我们准备在2月1日前发动一场无限制的潜艇战。可是,我们在行动时要确保美国保持中立,但如果这(美国中立)没有实现的话,我们则要在以以下的条件为基础与墨西哥组成同盟:共同对敌战斗,共同签署和平条约,给予墨西哥财力支持,并要求墨西哥在德国利益的基础上对美作战,夺回在得克萨斯、新墨西哥及亚利桑那州的土地。因此,你们要在德美之间爆发战争时立刻且秘密会见墨西哥总统,将我们上述意见传达给他……显然,德国为了确保海战的胜利,想利用墨西哥拖住美国的后腿,减轻自己在欧洲战场上的压力。可是德国人做梦也不会想到,这封密电在大西洋上空竟被英国人截获并破译了,当电文被交给美国之后,美国公众反应强烈,美政府也在此后不久对德宣战。  相似文献   

11.
今年10月,哥伦比亚大学一个共和党学生组织邀请了一个叫吉姆·吉尔克里斯特的人来演讲。这个吉尔克里斯特,是"民兵"组织的发起人。这个组织专门招募志愿者,在美墨边境巡逻,阻挡非法移民从墨西哥入境。近年来非法移民问题是美国的一个热点问题——右翼势力倾向严格禁止非法移民入境,左翼主张更宽松的政策。吉尔克里斯特来哥大讲演,无非是来宣传他在移民问题上的右翼  相似文献   

12.
本文概述了1941年日美谈判的起因、经过及其对太平洋战争的影响,分析了制约和影响日美谈判的主要因素,认为:美国从其全球战略和自身利益出发,在谈判中对日推行妥协与遏制并重的两面政策,使日本侵略欲望更加膨胀,并在谈判的掩护下掌握了军事主动权;苏德战争的爆发使日本统治集团认为时机已到,在谈判中确立了南进第一的决策;美国以石油为主的全面禁运沉重打击了日本,促使其加快了对美开战的步伐,最终挑起了太平洋战争。  相似文献   

13.
越南战争是美国二战后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战争,同时也构成了美国人民心中挥之不去的伤痛。自越战文学出现之后,创伤叙事及研究一直是叙述的重要主题之一。然而,除了战争的直接亲历者及其亲人所所遭受到战争带来的创伤之外,还有一个群体长期被忽视,即被遗弃在越南的美越混血儿。Robert Mc Kelvey的The Dust of Life:America’s Children Abandoned in Vietnam通过口述历史和采访录的形式向读者真实地记录并展示了美越混血儿在越南艰难的成长期探寻这种战争带来的体现在真正亲历者下一代身上的"跨代创伤"问题。  相似文献   

14.
1961年 1月约翰·肯尼迪就任美国总统后 ,继续推行反苏反共的冷战政策。当时 ,中苏分歧的公开化为中美关系的接近创造了机会 ,但美国并未抓住机会 ,反而加强了对中国的遏制力度。为此 ,美加大对越南的干涉和战争 ,使之升级为“特种战争”。越南劳动党最终不得不放弃和平的斗争战略 ,掀起抗美救国战争。中国给予越南全面援助。苏联为增加与美争夺较量中的砝码 ,对于越南也进行一定的援助。在中苏两国的帮助下 ,越南挫败了美国发动的特种战争。  相似文献   

15.
图文播报     
1.墨西哥部长带头食猪肉5月14日,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墨劳工和社会福利部长阿拉尔孔(左)与农牧渔业、乡村发展部长希门尼斯在新闻发布会上带头食用玉米饼卷猪肉。墨西哥劳工部在当天举行的新  相似文献   

16.
《河西学院学报》2016,(3):72-78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以后,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亚太目标已经确立并开始实施,美国被迫改变孤立主义和"先欧后亚"的外交政策,对日本采取以经济制裁为主的措施,意图遏制日本的扩张,使日美之间的矛盾趋于激化。东条上台组阁,日美之间谈判的破裂以及军事准备的完成,加速了战争的到来。因此,日本对于美国经济制裁的武力抗拒是日美开战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法国革命爆发后,华盛顿政府基于历史和现实的考虑,对美法同盟关系持消极态度,试图通过“中立”政策避免履行对法条约的军事义务。但是,热内事件拉开美法冲突的序幕,《杰伊条约》导致美法同盟关系的终结,双方出现“准战争”状态。华盛顿政府的法国政策对美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张丽 《海外英语》2012,(24):224-227
《林中之湖》是美国著名越战作家梯姆·奥布莱恩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描写的是美国越南战争的残酷性和不公平性,尤以揭示臭名昭著的"美莱村大屠杀"的真实性著称。互文性是当代文学中颇受青睐的一种写作技巧。在《林中之湖》中处处可见互文文本,奥布莱恩多处引用历史事实、其他著名作家的小说、军事法庭的证词、采访和新闻报道来揭示美莱村屠杀案的残酷以及战争给美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创伤。该文即运用互文性理论,分别从小说文本与真实历史、大众传媒和军事法庭之间的互文来揭示战争的本质、影响及"美莱村大屠杀"不可抹杀的历史真实性,推进了文学与历史进一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在先欧后亚战略指导下的对华政策充满着矛盾,与蒋介石政策发生了根本的冲突,最终导致了史迪威的离华。文章试图以当时美国对华政策为背景,对其加以分析,从而探讨史迪威事件对于美蒋矛盾以及双方的关系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墨西哥办一个"中国节",让"老墨"们更好地认识中国,这个想法缘自学校的"印度节"活动,我们几个来墨西哥交换学习的中国留学生觉得一个原汁原味的"中国节"可以为墨西哥同龄人打开一个窗口,去了解和认识我们古老又现代的祖国。我们的这个想法和墨西哥国立理工大学语言中心的墨西哥老师一拍即合,彼时我们5个中国留学生在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