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高职高专学校中,大学英语是必修公共课。由于高职高专培养的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要求课程设置要符合人才培养的目标。但当前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英语课程应用型和职业化的特点不鲜明,与实践应用相脱节,导致教育教学效果与人才培养目标不符。本文对当前高职高专大学英语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大学英语课程应用型、职业化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2.
高职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素质教育的推广和职业实践技能的培养具有很大作用.为了适应新的教育理念,面对社会就业形式的不良势态,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逐渐由传统的知识型教学向职业实践型转变,深化高职英语课程的职业化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高职英语课程职业化实施的严峻形势分析,围绕如何深化高职英语课程职业化改革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实施途径,进而培养出更加出色的高素质职业化英语人才,提升整体的英语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大学生英语水平的逐年提高,提高阶段的课程研究日益成为大学英语改革的重心。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我们的教学目的应包括“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即,一个强调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后大学英语教学时代已经到来,设置多门英语特色课程正是多元智能理论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最佳切入点。开设文学、文化类特色英语课程是实现培养精英人才这一目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大学英语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在大学教育课程中,英语学科被赋予了为国家建设与国际交往培养专业型人才的意义。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相互结合,使得信息技术在各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在教育事业中也有涉及,也应用到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整合之中。社会发展需要与改革目标标准对于英语课程的特色发展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一种新型的教育生态学与英语课程相互整合,有效推进了英语课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贾宁 《文教资料》2013,(28):188-189
近年来,可雇佣能力培养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这不仅是就业的需要,还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大学英语作为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对培养学生在工作中使用这门工具的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和继续教育的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可雇佣性的解读,大学英语课程及教育现状,把可雇佣性融入大学英语课程三个角度进行了探讨.以期通过大学英语课程提高大学生的可雇佣能力。  相似文献   

6.
教育必须适应社会与学生的发展需求。作为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课程只有不断改进,满足社会与学生发展需求,才有发展前途。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和内容就是它的现代化、综合化和多样化。事实证明,任何科目进入课堂都是基于社会、学生的发展需求。当前,高等教育职业化的发展趋势已经为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王秋 《考试周刊》2011,(69):99-100
高职的教育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高职大学英语越来越强调专业能力的渗透。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从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模式的树立、教材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采用等六方面对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如何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培养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职业化”是培养顾客至上的、遵循某种专业标准开展工作的专业人士的过程。目前,企业存在着对“职业化”人才的巨大需求。从这一意义上讲,“职业化”就是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所在。高职院校要提高核心竞争力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需要建立“职业化”培养模式,建立这一培养模式则要求实现岗位管理“职业化”和教学工作的“职业化”。  相似文献   

9.
学校办学层次的提升为新升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带来了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但也对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升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须尽快转变观念,从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等方面不断提升自身职业能力,以提高大学英语课程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大学英语课程朝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赵煦 《海外英语》2023,(23):127-129
外语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便是跨文化教育,而跨文化能力培养又是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思政核心理念的重要举措,因此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将跨文化能力培养与课程思政相融合势在必行。文章主要分析了在内蒙古民办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中跨文化能力培养与思政教育现存的问题,并参考跨文化能力培养相关理论提出了跨文化教育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有效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1.
大学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国家培养多样化、多层次技能型人才。为了响应教育部加快发展本科职业化教育的要求,大学数学也应该朝着职业化要求进行改革,使大学数学在转变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进程中起到作用。大学数学课程需要适应职业化改革要求而改革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模式,促进大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2.
在大学英语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是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一种新模式,也是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一种新的尝试.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充分融入思想政治元素,创新课堂讲授方式,利用好英语第二课堂的隐形教育功能,建立适合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一套新的评价系统,对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十分有必要,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  相似文献   

13.
李旭 《甘肃教育》2014,(24):56-56
正一、关于大学英语课程性质的规定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这一规定决定了大学英语课程的性质或课程类型,而要实施"选修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就必须对这一规定进行修订。从办学定位、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生源质量、教学效果、课程改革和英语语言的实际效用来看,将西部欠发达地区二本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改为选修课势在必行。然而,就目前的教育体制来看,大学英语课程能否改为选修课关键在于教育主管部门的态  相似文献   

14.
大学英语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培养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对此,大学英语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保证教学质量。本文从目前我国大学英语读写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设计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定位发生了多元化的变化。这些变化满足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需要,展现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历程。在现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定位中还存在着一些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基于对历史发展的回顾和现存问题的分析,当前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定位应当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实用英语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不应该仅是语言技能的培养,更应该是一种人文教育,其目标是发展完满的人性,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美学意识的培养。当今的大学英语课堂,无论从审美主体(学生),审美客体(英语),还是审美环境(现代化教学手段)都为教学中培养审美意识提供了可能。美学意识的提高不仅要求教师加强自身业务素质,还需要学生加强自身文化素质,尤其需要加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美学意识,具体可以渗透在课堂讨论、课堂辩论、课堂表演和课后反思等教学环节中。  相似文献   

17.
蒋志娟 《文教资料》2014,(22):174-175
大学英语是我国高等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程,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有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实践探究性等缺点。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逐步发展和高等院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口号的提出,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研究型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一定研究性教学理论概念和应用原则提出相应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策略,能够有效提高英语课堂的实践性和研究性,获得优质高效的教学成果。本文主要通过阐释研究型教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原则,提出研究型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具体实践策略,希望可以为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8.
席磊 《海外英语》2022,(2):145-146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1]。随着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思想的提出,高校教育的教育理念重心也逐步向思政方向转变。同样,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也要逐步融入思政教育,那么就会相应地要求大学英语教师要在融入思政思想的基础上对大学英语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期能够将课程思政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在学习英语这一门语言的同时还能接收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此来提高高校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  相似文献   

19.
英语是一门重要的语言学科。高校英语新课标要求,大学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本文详细分析了互动教学方式在高校英语写作教学当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民办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独立学院更是为社会培养了一些素质较好的人才。然而独立学院与一般本科院校有所不同,它还没有一定的教育教学模式可循,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大学英语课程作为本科教学中的必修课程需要开展更为有效的课堂教学,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开展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