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家校共育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权责边界主要指两者在学生教育中的权利和责任。因现实中经常发生两者的缺位、越位、错位和退位现象,为确保家校共育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权责统一,首先必须明确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内部关系、教育功能、教育水平、表现方式和教育过程的区别。为实现家校共育中学校和家庭权责统一,应做到:以"太极型"家校关系为理念引领;实现学校指导家长和家长参与学校相辅相成;协商确定学校和家庭的权利与职责;明确学校和家庭各自地位,积极协作;厘清学校和家庭各自角色,相互配合。  相似文献   

2.
《教师》2019,(22)
苏霍姆斯基曾说: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是否一致是决定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如果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一致性较差,那么学校的教育就会像空有其表的房子,一碰就会倒塌。家庭教育不仅是孩子接受教育的起点,更是学校教育的有效完善。家校共育,需要教师走出教室深入家庭,需要家长走出家门加入学校管理,进而真正实现家校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形成教育合力,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其后续学习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教育事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通过互联网建立学校与家庭良好的沟通环境,建立"互联网+"背景下的家校共育机制,这样能够克服传统家校共育的弊端,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为了更好地将孩子培养成长,家庭要和学校做到紧密配合、携手合作,共同肩负起教育好学生的使命。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家校共育提供了一条便捷、高效的途径,利用互联网进行课堂教学和家校共育成为教育的整体趋势。面对这种现状,为了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和推进家校共育,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加强家长和教师的联系,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和素养提升。  相似文献   

5.
学生的成长连着家庭和学校,是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共同责任。在我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新形势下,“家校协同共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尽管过去的家校共育对我国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仍存在着家校合作共育意识淡薄、权责意识不强、社会资源推动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在实施新课改和“双减”政策的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健全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强化家校共育意识,丰富家校合作的内容与形式,使家庭、学校形成教育合力,整合与优化现有教育资源,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家校共育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当前,家校共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学校和家长意识不强、实施有差异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文章从“共“”育“”行”三个维度提出促进家校共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在课堂教学中,家长和幼儿园之间必须加强沟通和交流。“互联网+”提供了一种新的家庭互动服务平台和方法,使家庭互动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确保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即时交流,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及其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小学阶段的学科学习是为学生的未来学习打基础的,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小学语文是一门非常基础的学科,有效的语文学科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水平,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是,语言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需要学校教育发挥出作用,家庭教育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构建家校共育模式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和家长的合作获取家长的配合,以此打造适合小学生长远发展的语文教学模式。本文就针对家校共育模式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展开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参与,只有学校和家庭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才能促进学生得到全方位发展.因此,家校共育应当引起师生和家长的高度重视.而借助互联网搭建教育共享平台,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同时培训方式也变得更加灵活多样.为此,本文就如何借助互联网实现小学家校共育进行了探究,提出了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教育状态下的家校共育模式做出了十分显著的改良,主要体现在依据了与互联网+平台的共育模式,但在共育模式中经常暴露出教育方式的缺陷性,比如互联网+不具备多元化的信息传递路径,信息构建仍然存在局限性,校方与学生的关系仍然停留在管理方面,未能使教育真正人性化,切实为小学培养有用人才。互联网+使沟通更加便捷,但弊端因素又使家校共育产生了一定的制约性,这需要小学教育进一步提高认识,并重点关注家校共育模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12.
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古代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包含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要做好家庭教育,家校共育,就要让家长对学校的办学满意,对教师满意,把家长当朋友,让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提供给家长具体的方法指导。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者合力,为学生的成功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3.
李春梅 《学周刊C版》2019,(6):143-144
开展家校合作,需要转变传统的唯学校教育为教育重点的陈旧理念,树立全面的新型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合作共育的思想。新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拓宽了人们的沟通渠道,也丰富了人们的学习认知领域。在中小学的教育教学与管理过程中,信息技术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家校共育也有了更便捷的平台。  相似文献   

14.
家校共育模式的开展,能够将学校和家庭两个看似独立的个体联系在一起,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走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分离和矛盾的现状。寄宿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开展一些心理教育讲座,既然是农村寄宿学校,很多家长可能都无法如期地参加讲座,这个时候就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让家长在线上进行观看。主要分析农村寄宿制学校互联网+家校共育模式。  相似文献   

15.
促进家校共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那么,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怎样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呢?本文作者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肖生巧 《教师》2020,(3):7-8
家校共育是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模式之一,对当前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此,首先分析了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成因,如学业因素、家庭因素、成长因素,而后从整合教育力量、健全教育链条、促进健康发展三个角度介绍了家校共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最后就如何开展家校共育提出了对策,包括立足学校主体、加强家风建设、密切家校联系、开展社会教育等。  相似文献   

17.
家校共育是有效加强教师和家长之间交流的重要教育理念,既能在家庭中延伸补充学校教育,也能让家长在和教师的互相配合下提高德育效果。因此,小学教师应该以家校共育为视角开展德育,在家庭和学校的相互配合下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8.
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基础,其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而且对学生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养成,以及良好习惯和品质的养成都是非常有帮助的。阅读教育毕竟是一段积累的过程,因此除了要注重课堂中的阅读教育,家庭中的阅读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重要性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家校共育落实阅读教学的相关措施,为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提出了一定的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家校共育的观念和模式逐渐兴起并深受各类学校的重视。小学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并且,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于较为依赖家长的状态,因此,在此阶段采用家校共同育人的模式,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语文作为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学科之一,使用家校育人的模式,通过家长和学校的协调配合,能提升语文学科的教学效率。文章提出宣传家校共育、构建家校沟通平台、丰富家校合作形式、充分发挥家长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等策略,以此助力家校共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落实。  相似文献   

20.
家校共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必需的合力,然而在实践中存在许多困境。家长作为家校共育中的核心人物,对学校开展的家校共育工作有重要话语权。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北京市某区的120名小学家长为访谈对象,研究结果显示家长对家校共育现状基本满意。他们认为学校对孩子的培养起了关键作用,但是孩子在学习行为与习惯、合作与交往等方面发展不尽人意。为了更好地促进家校共育,应提高家长参与家校共育活动的有效性,同时增强家长的自我反思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