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6,(34):81-8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只学习英语语言基本知识,不了解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知识,就会产生跨文化交际障碍,不能得体地运用英语。我们应通过中西文化比较,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把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多种手段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最终使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
强薇 《上海教育》2011,(11):70-70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的学习,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文化意识。其中语言知识主要指语法和句法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侧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这两方面的能力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英语交际活动,熟悉并包容中西文化的差异,将语言学习内化为个人意识而服务的。因此,合理正确地评价英语学习的阶段成效,是对我们每个英语教师的基本能力要求。  相似文献   

3.
英语语言学习离不开文化的学习,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对语言具有重要作用。培养小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通过对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文化教学知识的统计分析,揭示出了文化教学知识的特点及存在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小学英语教师中应增加本族语文化和交际文化内容;适当拓展文化知识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4.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语言能力涉及语言知识、语言意识、语言技能、交际策略等。语法是语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英语语法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与探究,利用语法微课尝试突破语法教学困境,提高学生对语法的高效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一、英语语法的重要性英语新课标要求:义务教育阶段要让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费建华 《英语辅导》2010,(1):101-102
知识、技能与交际能力贯穿于整个英语学习的过程之中,而这一过程处处体现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尤其是初中英语教学,更是与文化密不可分。它不是单纯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训练的过程,而是在知识学习和技能形成的过程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过程。英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英语。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偏重语言知识,即词、句、语法的学习,将语言和文化分开教学,使学生缺乏目的语文化意识的培养。随着外语教学的不断发展与深入,文化教学越来越被学术界所重视。英语阅读教学不能成为脱离文化背景的纯粹的知识性输入,而应该掌握好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来进行教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把文化意识的培养逐步渗透到英语阅读教学中,使学生拓展视野,增强文化底蕴,通过文化背景知识和具体语言环境来正确理解文章,进而提高他们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下,语言运用和交际的能力。实践证明,注重文化意识培养的阅读教学能够更有益于学生的语言学习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  相似文献   

7.
大学英语学习中的文化错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目前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与实现跨文化交际的要求还相差甚远。本文列举分析了英语学习者在学习中常犯的一些文化错误,提出英语语言教学应跨越文化知识的介绍层面,通过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升其文化理解和文化适应能力,从而实现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同时还需要导入相关的文化内容,培养学生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英语学习中有许多跨文化交际的因素,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和使用.可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是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主要论述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以及文化素养和交际能力培养的关系、文化教学的方法和文化差异在语言中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是新课程标准的其中一项内容。在新课标实施的背景下,文化教学渐渐进入人们视线。英语作为一种外国语言,我们在强调词汇语法的同时,应通过语言知识的学习和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渗透有关英语国家的政治、文化、风俗习惯等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学好英语。  相似文献   

10.
现实教学中,教师非常关注学生对语言知识的学习以及语言的输出,学生对教材上的内容也滚瓜烂熟,但在实际交际中学生还是会出现"词穷现象"。原因在于:英语文化意识的缺失让交际缺乏语言氛围;英语词汇扩展不能满足生活交际需要;过于"套路化"的课堂对话远离了交际的真实表达。因此,我们应该从文化意识的培养、英语输入量的提升、课堂对话效率的提高以及情境创设实效性的提升四个方面着手,让学生有话可说。  相似文献   

11.
李琤 《考试周刊》2010,(22):117-118
大学英语课堂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教学干预是学生获得英语语用知识的重要手段。文章旨在提醒中国英语教师提高自身语用意识.并把教材内外的与交际活动相关的英语语用知识贯穿于课堂,显性教学与隐性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2.
黄思美 《成才之路》2011,(33):23-23
中学生的英语交际学习能力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能力素养培养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学习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运用文本语言,促进他们语言文化知识的内化生成,以此来培养他们正确的英语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学生语言交际学习能力培养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和使用英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丰富语言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13.
文化意识培养是当前中学英语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老师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的传授,又要引导学生学习英语国家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理解所学知识,并通过对比中西方文化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真正达到学习语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的交际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根据教高厅〔2007〕3号文件关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由此可见,除了在课堂上传授语言知识外,跨文化意识和交际学习也是同等重要。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镜像。在把英语作为第二外语来学习过程中非语言交际系统的巨大差异是教学中存在同时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该重视英语课堂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将学生语言知识与文化素养相结合,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增强他们的文化交际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魅力同时更地道地用英语来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5.
随着初中英语新课程的改革,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开口说英语的能力和应用英语的能力。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交际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情境在语言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儿童学习英语,缺乏语言环境,听说少,又缺乏情境。我们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在交际过程中学,才能使知识的系统性、活动的操作性、审美的愉悦性融为一体,从而帮助学生萌发创新意识,产生创新欲望和兴趣。  相似文献   

16.
刘颖 《考试周刊》2008,(3):119-121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还要渗透跨文化知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在<英语课程标准>中,文化意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探讨了英语学习中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日常交际中跨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语言学习离不开环境,听与说的能力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形成的。我们的学生虽已掌握了一定的英语语言知识,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语言分析能力,却很难借用已有的英语语言知识从事日常的英语交际活动,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语言环境的缺乏。此外,我们中国的学生学习英语  相似文献   

18.
张乙曼 《教师》2008,(8):84-84
长期以来,中国的中学英语教学一直延袭使用语法翻译法。很多教师认为,教英语无非是让学生掌握语音、语法和词汇知识。判定学生英语学习好与坏的标准是看其英语知识掌握的多少。这样就导致了语法学得挺好,交际中却常常出错。但是语言是一门交际工具,我们学习任何一门语言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交际,所以英语教学要特别注重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作为主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在传授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把文化背景知识融入到语言教学过程中去,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了解文化差异,消除文化障碍,逐步培养学生得体运用英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任何语言的学习都不应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的学习上,对该语言所蕴含的文化习俗也应该有所了解和掌握,以实现真正意义上语言的交际功能。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在注重语言本身知识和技能教授和训练的同时,对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表达习惯,以及跨文化交际意识等方面进行渗透和培养,从而提高学生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