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天,妈妈出了一道非常有趣的数学题:把一根绳子剪成5段,每剪一次需要2秒,剪5段需要多少秒?我想:剪一次要用2秒,剪5段不就是用了5个2嘛,这很简单。于是,马上告诉妈妈:“剪5段需要10秒。“妈妈笑着说:“这个答案不对!你再仔细想一想。““到底错在哪里呢?“我一  相似文献   

2.
有几个等车的人,或是为了早一点上车,或是为了抢占一个好位置,也许根本不知道站牌在哪,他们竟在站牌前十米的地方等车,车到他们跟前时,他们推推拉拉准备上车,我也满以为车会停下,可司机并未理睬他们,戏谑地与售票员唠叨了一句:“不能养成他们的坏习惯!”径直将车开到了站牌前才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年近七旬的写过点文字也见过点世面的正在老去的人,我能给你们一点忠告、一点经验、一点建议吗? 也许谈不到什么经验和忠告,但我至少可以抱一点希望、一点意愿,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生活得明朗一些。明朗,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成就有大小,际遇有顺逆,但能不能生活得更坦然、更清爽、更光明、更健康也更快乐一点?只要一点。  相似文献   

4.
几乎所有人都对文科生不感冒,这丝毫没有夸大其词,尤其是在整个学校,从建校至今的“理盛文衰”现象就要被划为真理范畴。无可厚非,文科班的组建是一次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大快人心的的“大清洗”运动,这让多少理科班老师情不自禁地吟起了“送瘟神”啊! 而选择文科,也是好多文科生别无选择的选择,也许并不高明,但对于理盲和化盲来说多少有了一点安全保障。这是我个人思想最深处的出发点。但是我始终不肯承认这一点——我永远都和所有的文科生一样举着拳头信誓旦旦地说:“我选择的是我的理想!”  相似文献   

5.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对"屡教不改"或"屡教不进"的学生,有时也许会强装心平气和地对他们说:"希望这是我最后一次找你."有时也许会恨铁不成钢地对他们说:"这是我最后一次找你了,再不改正的话,我就再也不管你了."  相似文献   

6.
路燕 《小火炬》2013,(Z1):70-72
我真希望这是一场梦,虽然,这场梦百分之九百九十九得归类于噩梦类。我真希望我此刻是躺在热热暖暖的被窝里,而不是蜷缩在一辆汽车黑黑冷冷的后备箱里—干吗把我塞这鬼地方?我被塞进来之后,就一直在拼命地用手拍、用脚蹬,就一直在使劲地大声喊:"Help!救命!"我希望有人听到我的呼救,我希望有人来救我—谁愿意待在这鬼地方?可是,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的声音嘶哑了,我身上似乎没有了一点儿力气……我忽然很绝望。  相似文献   

7.
多少次,我凝神远望,寻找飞鸟的痕迹。多少次,我面对蓝天幻想,希望那长长的彩虹,一直延伸到我身边。也许,我就是生活中的一只小小鸟,羽翼未丰,总是在巢里,面对天空幻想。我幻想着未来的某时,搏击长空的是我,纵横风云的是  相似文献   

8.
期盼     
我心中有微小的期盼。我希望有更多人可以好好地活下去。我希望这个世界可以变成一个更美好的地方。这个城市里的每一个人都在寻找,终其一生。找工作,找居所,找朋友,找恋人,每天忙得陀螺般惴惴旋转,生怕一不当心又错过什么机遇,又失去哪些利好。也许你一生都在期盼世界能给  相似文献   

9.
敬爱的老师: 您好! 到您的班上已快有一年了,可是我怀疑,我的名字您是否叫得出来。我真的想问:您认得我吗?您知道您有这样一个学生吗? 不,这不能怪您,谁叫我是一个差生,谁叫我的座位在那样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呢?是后一排,那常常是您视野所不能到达的地方。我时常笑着对人说:“那是一个被老师遗忘的角落。”可是,您又怎么能知道,这勉强的笑容中,包含了多少痛楚,多少苦涩,那笑,比哭还难受哩! 我是多么希望您能注意到我,我是多么希望您能站在我面前和我亲切地谈话。每当您踱下讲台,我的心里就会一阵猛跳,我盼着您是向我走来。可每次我都失望了,您甚至看都没看我一眼。这只因为我是  相似文献   

10.
我首先要谢谢张祖立教授的介绍以及邀请,也谢谢在场的诸位同事以及同学。我个人感觉非常的荣幸,非常难得有机会访问大连大学。刚才从大连市来到大连大学的路上,我和我的两位同事季进教授以及张恩华教授开玩笑:我说我是一个东北人,我虽然生长在台湾,但是我的父亲母亲来自于东北,所以对我来讲,到东北任何一个地方都感觉到好像更亲切一点。这两位教授就说,王老师你这是想象的乡愁啊……这么多年其实我来到东北的机会是很有限的,但是我在这一次的访问里面有一个特别的任务,我希望在个人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过程里,特别把我的重点转移到东北这个地方。所谓的东北研究,我用了一个比较特别的名词--"东北学"研究,我愿意来提倡,也希望借着这个机会引起在座的以及对于东北人文研究有关怀的同事和同学共同的注意。不可讳言,在过去这些年里面,因为种种客观的原因,东北也许不是一个全国最瞩目的区域。  相似文献   

11.
25元的士费     
父亲好不容易进了一回城,我陪他看过高楼大厦,又打的去了一处风景区。下车时,父亲看见我给司机20元,就说:“坐一次车,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我说:“不多,这是比较便宜的。”父亲嘟囔说:“还不多?20元要买一堆鸡蛋呢。”说着,我去买门票,父亲问:“又要多少钱?”门票100元一张,我  相似文献   

12.
掌声响起来     
“掌声响起来 ,我心更明白……”朋友 ,这首歌你一定听到过吧?掌声 ,你一定很熟悉吧?也许你已数不清听到过多少次掌声 ,给过别人多少次掌声。你是否曾经想过掌声对人到底能起什么样的作用呢?这是我一次真实的情感经历 ,我从掌声中体会到了爱的力量 ,也因而凝聚了爱的力量。今年3月 ,学校决定让我和另外6位教师随校长去湖南、湖北考察。我带着喜悦和兴奋离开了学校 ,离开了学生 ,心中满是庆幸和轻松。时间过得真快!眨眼功夫又该上班了 ,又要面对学生了 ,心里几百几千个不情愿。当我告诫自己装扮好笑脸 ,抬腿迈进教室的一刹那 ,突然 ,掌…  相似文献   

13.
“秒”这一时间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不是很多,如果教师不能为学生创设充分的情境,让学生来体验,那么学生掌握的只能是“秒”这个词,未必能掌握“秒”的实际意义。教学中我的做法是: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脱离钟面的辅助作用进行实践,体验1秒、几秒、十几秒的时间到底有多长。1随音乐做眼保健操体验1拍就是1秒。2闭眼数出60秒三次。3推荐一名同学跑出50米再返回来计100米,其他同学估测用多少秒。4估测“画一幅画”、“穿好一件外衣”、“跳绳20次”各用多少秒。这样,“秒”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生活知识就以“眼保健操音乐1拍就是1…  相似文献   

14.
在路的那边     
姚黎 《高中生》2008,(17):62-62
公路的那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公交车停下,又开走。公交车也带走了那双眼睛。只剩下我,站在车站牌边回味……有多少次,我曾梦见那双眼睛,我只知道它很明亮很明亮,仿佛里面有很多美丽的画面,有很多彩色的笑脸。曾有很多次在梦里,我多么希望这双眼睛可以向路这边的我看一下,让她知道,在路的这边还有我。可这样的情形一次也没有发生过。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条微不足道的鱼,也许你们——尊敬的人类不太愿意了解我,因为你们太忙了,除非是在餐桌上,否则根本没有时间来理会我这条鱼,更没心情倾听一条鱼的想法。但是我仍希望你们能抽一点时间听一听我这条平凡的鱼的梦想,因为这对你们人类也许有好处。过去我生活在一条清澈的小河里。那里有我许许多多的同伴。清晨的太阳升起来时,金色的阳光洒遍了平静的水面。河面上开着一朵朵洁白的荷花。河水是那样的清,一眼可望到一簇簇水草,看不见什么方便袋、塑料瓶、砖头、瓦片……蓝天,映在清清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树木映在清清的  相似文献   

16.
有这么一件事儿。我的女儿名叫王小可,上小学二年级。也许是她因为个头小,希望快长大;也许是少写一个字省事,常把名字写作“王可”。这种行为多少有点不严肃。一天,美术课上黄老师讲评学生作品:“这幅画真棒!”接着又说,“请作者王可同学站起来。”我女儿喜滋滋地站了起来,没想到黄老师又问:“王小可,你怎么站起来了?”“王可也就是我呀,老师。”黄老师笑容满  相似文献   

17.
袁建波 《湖北教育》2009,(12):61-61
“安静,安静——安静一点!”老师的声调一次高过一次,语气一次比一次强硬。这样的场景,我一次又一次地碰见。但结果安静总是暂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室又会嘈杂起来,于是老师再一次地维持纪律:“安静,安静——安静一点!”对不守纪律的学生。老师几乎要愤怒了。在高压之下。教室里可以安静。但这只是表面的.也许,部分学生心里并没有静下来。  相似文献   

18.
感动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浏览了《幼儿教育》杂志中的几篇教养笔记,那一刻,我有一种想说又说不出的感觉。正是那几篇可能没有多少人在意的教养笔记使我忽有所悟:或许这就是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希望。由此,我形成了一个习惯,每期教养笔记我都必看,  相似文献   

19.
刺的告白     
ViVi 《当代职校生》2011,(7):92-92
嗨,亲爱的玫瑰,这是我最后一次微笑着向你致意。也许,明天,我就要逝去了。刺的年轮宣布我的离开,漂亮的,请你幸福一点。请原谅,我真的是在强颜欢笑。好像,我已经忍不住哭泣了。真是对不起。从你绽放的第一天开始,我每天祈祷:让你更美丽,让你更幸福。  相似文献   

20.
口哨风波     
沈志媚 《师道》2006,(1):41-41
我手捧教本,像平常那样迈着轻松的步伐走向教室。刚到教室门口,一声清脆的口哨声使我脸上的笑容僵住了。竟然有学生用这样的方式迎接自己的语文老师。我的气不打一处来,非把那个可恶的人揪出来不可。我紧绷着脸,大声说:“敢做要敢当,谁吹的,自己站起来。”气氛紧张极了,教室里鸦雀无声,但对于是否有人会站起来,我一点把握都没有。果然,1秒、2秒……人没抓到,我的尊严却在一点点地丧失。一计不成,再用一计。我对那个嫌疑最大的A同学说:“请你去一趟办公室。”在离开教室之前,我又对坐在那里发呆的学生们说:“自学吧,你们不就希望自学吗?”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