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尘馨 《中国新闻周刊》2010,(1):34-34,36,37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即曹操死前一年多时,他开始考虑自己的基地遗址和营造问题。因作《终令》。  相似文献   

2.
陈独秀的最后岁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茜  马嘶 《档案天地》2004,(4):32-34
在中国现代史上,陈独秀是以五四新化运动的旗手和中共早期领袖称于世的,却少有人知他又是一位对中国字音韵之学有着很深造诣并有多种述传世的国学学。他殚精竭虑述《小学识字教本》未竞而终,且一生乐此不疲,即便是在极紧张的革命活动中和身陷图圄之时,仍不忘以此为副业。  相似文献   

3.
陈独秀来投奔的是同乡好友邓仲纯邓氏,名初,字仲纯,安徽省安庆府怀宁县人,与陈独秀同籍。邓氏的五世祖为清乾隆时代的书法巨匠邓石如,其父邓绳侯是清末民初安徽省教育界最有声望的人,曾任省军政府首任教育司司长,为陈独秀的师长。邓氏早年留学日本帝国大学医学专科,初入日本时,曾与陈独秀、苏曼殊三人同寑室。民国以后,陈独秀到北大任教,而邓仲纯亦  相似文献   

4.
今年9月27日,是谢六逸百年诞辰,《新闻大学》要为之刊载纪念文章,福申先生专函嘱我写一篇《谢六逸先生的最后岁月》。想到六逸先生为民族的存亡,国家的兴衰,社会的变革,文化的更替,鞠躬尽瘁,但他生前却被人们误解,死后很少为人们认识,犹如折戟沉沙,长期埋没。然而,复旦同人却对他念念不忘,如此深情,令人感动,于是欣然从命。  相似文献   

5.
一文 《湖北档案》2016,(6):34-35
1975年5月29日,湖南省茶陵县江茶场来了一对名声很大的犯人——潘汉年夫妇.将潘汉年夫妇从北京秦城监狱移到湖南省的劳改单位,是中央的意见.5月27日,由公安部和秦城监狱共同派人,“解押”潘汉年从北京乘坐列车,于5月29日清晨到达长沙,稍作停留,便与3天前先期赶到的妻子董慧一起,乘汽车赶往江茶场.潘汉年夫妇在这里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时光——1年9个月.  相似文献   

6.
关于近代教育家张伯苓的书籍出了很多,电视剧更在去年热播,但记叙他逝世前后的文字却极少,即使有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前不久,我查阅了天津市档案馆档案,发现了记叙1950年张伯苓重回南开、周总理吊唁张伯苓和张伯苓追悼会的三件珍贵档案,算是正说张伯苓的最后时刻吧!  相似文献   

7.
石磊 《档案与史学》2011,(10):14-18
在民国历史上,陈其美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辛亥革命胜利以前,他的身份是同盟会会员、青帮大哥和反清战将;民国建立后,他贵为一方大员,却毅然投入反袁斗争.对于陈其美的一生,他墓前蔡元培的题词将其概括为:轶事足证,可补游侠货殖两传;前贤不让,询是鲁连子房一流.游侠货殖指的是《史记》中的《游侠列传》和《货殖列传》,鲁连  相似文献   

8.
1950年4月.台湾东部的花莲海滨。碧海蓝天没有减少避居于此的胡宗南心中的阴霾。54岁的他觉得心力交瘁。精疲力竭.他痛苦地意识到.自己惨淡经营20余年的庞大军事集团覆灭了.“西北王”、“西南王”的风光一去不复返了,如此凄凉的境地,以前何曾想过。  相似文献   

9.
黎明前的战斗 1948年底的一天,上海地下党领导人刘长胜来到我家,告诉我们上海的另一个电台被敌人破坏了。从此,秦鸿钧的任务更加繁重了,电台收发报的内容更多,经常从晚上一直工作到天明。当时我的任务是传递他所收发的文件,随着电台任务的增多,我的任务也加重了。递送文件必须加以伪装,有时将它放在蛋糕盒子里,有时塞在一条香烟里或一盒火柴中,有时则就装成送礼的样子,将文件隐藏在礼物的包装中。每次我要出门执行任务时,秦鸿钧都要关照我:外面的环境更恶劣了,你要时时提高警惕呵!我明白,我手中握的不是一  相似文献   

10.
邹韬奋     
生平原名邹恩润。祖籍江西余江,1895年11月5日生于福建永安。我国著名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出版家,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19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22年,进入黄炎培创办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当编辑股主任,主持《教育与职业》月刊。1925年10月,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生活》周刊,开始为《生活》周刊写稿。1926年10月,接手主编《生活》周刊,正式开始新闻出版生涯。  相似文献   

11.
正翁同龢,生于1830年,卒于1904年,江苏常熟人,在朝为官40年,曾先后任同治、光绪皇帝老师。为官清廉,力助光绪皇帝维新变法,被誉为"中国维新第一导师"。变法失败,翁同龢被贬回常熟老家,从一品大臣变成一介布衣,且受到地方官吏的监视,晚景十分凄凉。然而,他勇于改革,对新时代的探索精神却永留人间。  相似文献   

12.
邹韬奋画像     
六十六年前,生活书店同人曹辛之第一次为邹韬奋先生绘制了这幅油画肖像,在画面的右下方还钤了作者"曹吾"的名章。曹辛之,别名曹吾。1940年,他跟随李公朴从延安到重庆,在生活书店的《全民抗战》编辑部工作。抗战胜利后,1946年  相似文献   

13.
夜读邹韬奋     
邹韬奋认为,要吸引读者,不但内容得精彩,"而且要用最生动最经济的笔法写出来",尤其"要使两三千字短文所包含的精义,敌得过别人两三万字的作品"。最近,笔者夜读有关邹韬奋办报办刊经历的著述,颇有所感,尤其是他讲到的一些"新闻背后的新闻",更令人深思。笔者对于这位进步新闻人的印象,主要来自他接办的《生活》周刊。短短几年间,一个发行仅2800份(而且主要是赠送)、中华职教社主办的侧重个人修养的小刊物,就发展成为发行15万份、影响极为广泛的社会政治刊物。这是怎么办到的?邹韬奋在《经历》中有很精彩的叙述。  相似文献   

14.
戴安澜(1904-1942),著名抗日将领,1942年率国民革命军第五军二○○师入缅御日,取得同古大捷,率部撤退途中不慎中弹牺牲。2014年是戴安澜诞辰110周年,身为历史口述学者的作者采访了戴安澜之子戴覆东、戴澄东、戴靖东,女儿戴藩篱,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邹韬奋是我国现代一位杰出的报刊主编。他主编的《生活》、《大众生活》、《全民抗战》周刊以及《生活日报》等曾经风行海内外,对中华民族的解放,对民主政治的实现和进步文化事  相似文献   

16.
邹韬奋和金仲华都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编辑家、杰出的新闻记者。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交织的艰难时世中,他们同心协力,积极创办报刊,努力唤起民众,为民族解放呐喊,为人民民主呼号,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金仲华比邹韬奋小十二岁,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曾先后在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任编辑。1934年9月16日,胡愈之创办的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综合刊物《世界知识》问世,由生活书店编辑、出版和发行。《世界知识》是半月刊,图文并茂,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复杂多变的世界局势,报道国际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情况,并介绍世界各国的文化动态、科技发明和风俗习惯,帮助人们特别是要求进步的青年认识世界。《世界知识》的撰稿人都是一些国际问题专家,其发行网点遍布全国各地,包括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在海内外影响很大。金仲华是《世界知识》的主要撰稿人,从创刊号起接连发表了《远东风云中的北太平洋》、《南太平洋的形势和国际关系》、《欧洲的危险地点》等分析国际形势的文章。同年10月,生活书店出版了金仲华撰写的《国际新闻读法》,大受读者欢迎,成为青年学生阅读报刊和研究国际问题的必备工具书。 1935年4月,金仲华离  相似文献   

17.
邹韬奋的编辑生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韬奋(1895.11.5—1944.7.24),原名邹恩润,“韬奋”是他从1928年起经常使用的笔名,表示要韬光养晦,奋斗不懈的意思;祖籍江西余江县,生于福建延平,一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和革命救国事业,是我国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著名的新闻记者和出版家、政论家。1944年,他不幸在上海病逝,延安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由周恩来、邓颖超、周扬等拟订并经毛泽东批阅的《纪念和追悼韬奋先生办法》,周恩来亲笔加上了“提议以韬奋为出版事业模范”的内容。当时的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一致确认先生是中国新民…  相似文献   

18.
1930年春,有位读者写信给《生活周刊》主编韬奋先生,揭露国民党交通部长王伯群贪污腐化,生活糜烂,虽然年过五旬,仍逼迫上海一位漂亮的女大学生做他的小老婆,结婚典礼之奢侈,不亚于蒋未婚礼的豪华气派。 韬奋先生已知晓王伯群花数十万元公款,在上海愚园路建了藏娇金屋的事实,他又派人明察暗访,证明读者来信属实,便对来信略微作了润色,加了编者按语,准备在“读者来信”栏目中发表。 稿件正在排印时,接到密报的王伯群慌了,连忙派了商务印书馆一位“交际博士”和一位韬奋先生的老朋友,准备以十万大洋的筹码前来与韬奋先生“…  相似文献   

19.
邹韬奋论职业道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韬奋进入中华职业教育社,首先做的事便是编《教育与职业》月刊,译著“职业教育丛书”,很早接触了职业道德的教育问题。后来,他主持生活书店,主编《生活》等报刊,也常常就职业道德发表文章。在重庆时,因为抗战形势的发展和分支店的增加,他为书店的内部刊物《店务通讯》写了许多“谈话”,就书店事业的管理与职业修养方面的问题发表了精彩的意见。这些谈话以后整理成书,名为《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其中对于职业道德也有着很好的见解。可以说,韬奋对职业道德的关心与重视是始终一贯的,他关于职业道德的许多论述,不仅在当时切中肯綮,就是在今天仍有着相当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韬奋一生主编过七、八种期刊,但主编日报的历史只有五十五天,那就是一九三六年六月七日在香港创刊、同年八月一日停刊的《生活日报》。韬奋说,他一生最大的愿望是办一张“真正‘人民的报纸’”,并为此作过许多准备。一九三二年第一次筹办《生活日报》的时候,他曾与著名报人戈公振等详细讨论过办日报的办法。在出国考察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对西方报纸特别是苏联报纸的办报经验进行过详细的调查和研究。在香港筹办《生活日报》的时候,他又亲自向许多有经验的报人请教过。所以尽管办报的时间很短,他对办报理论的研究却很深。《生活日报》停刊以后,他以《我们要怎么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