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世界教育信息》2008,(8):73-73
6月12~13日,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接受了教育部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的实地考查。专家组一致认为,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达到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要求。这是该校首个申请认证的工程教育专业。  相似文献   

2.
化工基础实验是化学工程与工艺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实践课。本文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导向下,从实验室环保安全设施建设、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等方面,介绍了合肥学院化工基础实验的教学改革探索;重点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达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的重大任务。本文介绍了我校在借鉴国内外高等工程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化工行业发展与对化工专业设置的要求,结合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现状,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进行化学化工课程体系改革的经验和措施,以期为地方院校化学工程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工程教育认证是对新工科的一次考验,同时也是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进行的一次检验. CDIO培养模式则为工程教育认证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和评价指标.尤其是应用性比较强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急需CDIO培养理念来指导专业的培养.而化工专业毕业论文制作则是专业应用性综合能力的体现.阐述了"企业-学校"协同育人的重要性,兰州城市学院化工专业"校—企"合作过程中对毕业论文的影响和指导意义,在实践中锻炼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CDIO培养模式中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更好地培养专业综合素质,为化工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工程教育认证是对新工科的一次考验,同时也是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进行的一次检验. CDIO培养模式则为工程教育认证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和评价指标.尤其是应用性比较强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急需CDIO培养理念来指导专业的培养.而化工专业毕业论文制作则是专业应用性综合能力的体现.阐述了"企业-学校"协同育人的重要性,兰州城市学院化工专业"校—企"合作过程中对毕业论文的影响和指导意义,在实践中锻炼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CDIO培养模式中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更好地培养专业综合素质,为化工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随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持续推进,地方院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洛阳师范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立足地方实际,构建以地方经济需求为导向的卓越化工工程师培养方案,通过重构教学目标、革新教学方法、持续跟踪毕业生等策略,形成一整套方案合理、评价科学、易于推广的卓越化工工程师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培养具有较强工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现代化工专业教育的主要目标。化工工艺学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教育的核心课程,课程工程性强,存在许多与实践环节的关联点,是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适宜载体。本文介绍了在化工工艺学课程建设及教学中突出工程能力培养的一些尝试,以期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也为其他化学化工类课程建设及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结合区域产业发展特点与国家制造业发展战略,依托省市重点学科专业和省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优势,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以"产品"为导向整合教学内容,以CDIO课程模式组织设计教学过程,深化生物工程、制药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4个专业的专业实验课程教改。围绕"产品"的CDIO实验课程对学生专业知识、工程实践能力和人际团队能力进行整体培养,专业实验课群的教学质量明显提升,优化了实验教学体系,凝炼了生物与化学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产品-产业"的教学特色,完善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为建设区域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做有效的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基于OBE的理念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作者研究了优质课堂的特征,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煤化学”课程为例,分析了“煤化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了“煤化学”优质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作者认为,优质课堂教学需从修改教学大纲入手,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将课程思政融于日常教学,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建立完善的课程考核机制,助力课程目标的达成,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和实践教学训练体系,新的体系由“基本实验教学”、“仿真教学”、“精品教材建设”、“校内化学工程与工艺实践训练”和“校外化学工程与工艺实践训练”模块组成,并依此体系进行了实验和实践教学改革,结果表明该训练体系对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围绕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目标,分析了目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学科特色和服务面向等,构建与创新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由实验课程教学、设计课程教学、现场实习教学3大模块构成,通过"3(校内教育)+1(企业培养)"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开展实践教学,实现对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专业综合技能、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该体系既科学合理,又切实可行,对卓越化工工程师培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产品工程"和"一个平台+五个模块"为主线,重组和优化专业实验项目及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广西资源特色和优势,构建学科交叉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创新教学体系,编写有地方特色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教材。以广西重点发展"14+10"产业集群战略为契机,促进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室和国家级及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的一体化建设,在专业实验室的基础上建成了"国家非粮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热化学实验室"和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广西石化资源加工及过程强化技术实验室"。把科学研究引入专业实验教学,紧跟学科的发展前沿,拓展学生在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新视野和专业实验知识,启迪学生实践创新的思维和智慧,培养了学生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能力。以专业实验项目延伸为毕业设计和论文课题,把专业实验和毕业环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提高了毕业设计与论文的教学质量水平又更新了专业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13.
对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结合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方案中十项毕业要求,重点从掌握基本理论知识、运用所学化工专业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化学工程问题、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且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从教学理念、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角度提出了分离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ABET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分析,从3个方面阐述了当前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以培养成果为导向,突出创新能力培养;注重对学生成果的支撑与评价,建立有效的持续改进机制。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国内首个通过ABET认证并获得最长有效期的工程专业,其实践经验可为工程类专业开展国际化认证或工程教育国际化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化学化工系前身是始建于1981年的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系,20多年来先后开办过化学教育、应用化学、化学工程及化学工程与工艺等专业,2003年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化学化工系。现开设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两个本科专业及应用化工技术专科专业。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当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育面临的形势与新世纪对高素质化工人才的要求,指出为适应这些变化和要求,对该专业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等进行相应的改革是必要的,在构建新的教学体系时,应注意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学生 的工程意识,同时要注意处理好“通才”与“专才”培养、专业建设与学校自身特色、课程内容取舍与定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郭瑞丽  袁军  张建树 《高教论坛》2013,(11):59-60,75
全国化工设计大赛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最高级别比赛,它对化工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根据最近几年指导大赛的经验,从化工专业教育的角度提出了关于强化工程思维、课程渗透融合和工程创新等几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是技术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根据高等教育对化工类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滁州地方经济建设对化工人才的需求,阐述了滁州学院建设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意义及可行性,重点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实施工程教育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制度的前提和基础,有利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作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主干课程的化工原理实验,根据专业认证实施的新标准和新要求,从教学大纲、教学条件、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及考核机制和教师队伍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探索,以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提高其就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课程建设是教学质量工程的核心内容。《化工热力学》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被评为江西省精品课程。本文就《化工热力学》课程的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教学在课程中的运用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