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扬之水 《寻根》2001,(3):28-35
上古鸟纹,目前所见最早的实物,出土在河姆渡化遗址中。河姆渡化距今7000年-5000年,属新石器时代晚期,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杭州湾南岸的宁绍平原。日鸟合璧的图像,即分别出在遗址的第四、第三、第一化层中,分属于遗址的前后两期。其一为骨匕柄上的刻纹(图1),其一为象牙雕片(图2),其一则阴刻在陶豆盘心(图3)。  相似文献   

2.
金沙遗址出土的物与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以说金沙遗址出土的物在古蜀化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金沙遗址的属性可能是古蜀王国专门从事制作王宫礼器的重要场所。金沙遗址出土的“蛙形饰”则与宗教信仰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鄂西地区的柳林溪和杨家湾遗址分属于城背溪文化和大溪文化,在出土的大量的陶碗和陶支座上发现了近300个刻划符号。本文参照严文明先生对半坡类型的刻划符号的分类,对两处遗址的刻划符号进行分类比较,找寻其相同相异之处,并探讨刻划符号出现在鄂西地区的功能及含义,以研究长江中游先民的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4.
金沙遗址出土的石雕人像,是古代蜀人在人物造型艺术方面的一大杰作,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古代蜀人雕造的这些石人代表的是什么身份?具有什么象征含义?在祭祀活动中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它们究竟体现了一种什么动机和目的?本文结合古代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对一些学者的推测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这些石人应是古蜀族巫师的象征,并非奴隶或社会下层,也决非异族人物或战俘,表现的也不是刑罚或人牲情形,而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暴巫尪求雨"的形象写照.  相似文献   

5.
传统所称金沙江中游新石器时代化“大墩子-礼州类型”,实际应划分为大体同时并存的“大墩子类型”和“礼州类型”二种化类型,时代约为商代中晚期至西汉初,皆属于南迁氐羌系统民族的农业化遗存。其中“大墩子类型”为以南迁的岷江上游石棺葬化为主体、吸收滇西“白羊村类型”等土化形成的一种石棺葬化类型,为滇西早期青铜—铁器时代化的源头之一。“礼州类型”则为安宁河流域大石墓化源头之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历史地理中名不见经传的宾川桑园河,千回百折流往金沙江,最后汇入浩瀚无垠的太平洋.在她流经距县城牛井镇约3公里的河东岸,静静地横瓦着一个故垒萧萧,芦荻瑟瑟的台地--大墩子,这就是闻名中外考古界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宾川白羊村新石器时代遗址.……  相似文献   

7.
水井街酒坊遗址发现的重大意义。该遗址是第一处经过考古发掘的酿酒作坊遗址,发现的考古遗存最早的为明代,其次为清代,再次为现代。这种叠压关系有同志称为“酒坊三叠层”,它揭示出全兴酒生产的历史,各个时期的酿酒设施,通过这些实物史料可以探讨全兴酒的悠久历史,也可以研究酒坊各个时期的酿造工艺:为全兴酒今后  相似文献   

8.
运涛 《寻根》2012,(5):105-110
在旅游业已经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时代,各地开发争抢旅游资源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程度,但偏偏真正拥有历史重大事件遗址的地方对旅游不“感冒”,不开发不宣传,甚至连本地人都不知晓此地发生过影响历史进程的事件。  相似文献   

9.
世界文化遗址观察,是一项由世界文化遗址保护基金会发起的旨在帮助挽救那些珍贵文化遗产的守护计划该计划每两年发布一次《全球百大濒危文明遗址名录》(以下简称《名录》)。《名录》由考古、建筑、艺术历史和文物保护等领域的各国专家提名而来。自1996年问世以来,所列举的亟待保护遗产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0.
李占扬 《寻根》2008,(3):77-83
灵井是指许昌西约15公里的灵井镇西侧的一个坑塘,2005年以前,由于坑底泉水不停地喷涌,致使村西至王井村之间形成一片水域。在1949年以前曾为许昌十景之一,被誉为“灵泉瑞溢”。因原在卫灵公庙内,故简称灵井。另一说是,庙里铃铛声传数里,因铃灵同音,故为灵井。  相似文献   

11.
2013年3月至11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乐平市文物部门对位于江西景德镇乐平市接渡镇南窑村的南窑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结果发现龙窑遗迹两座及其他窑业遗迹,总计1013.5平方米,出土多达数十吨的窑具和瓷片标本,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尤其是在南窑村窑山东南部发掘出一条78.8米长的龙窑遗迹,为迄今发现的最长的唐代龙窑遗迹,也是景德镇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窑业遗存,这成为该遗址入选“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卡萨勒罗马庄园遗址,1997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处庄园遗址位于西西里岛中部山城皮亚扎-阿尔梅里纳西南5公里处的乡下,占地约3500平方米,原是西西里岛上规模最大的一座罗马庄园。其建造年代,考古界一般认为:它最大的可能是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恩在位(公元286-305年)时建造的离宫。此后可能是在汪达尔人和西哥特人统治时期被焚毁。再后又被1611年发生的洪水淹没而逐渐埋入地下。  相似文献   

13.
李占扬 《寻根》2008,(4):70-73
头骨化石的新发现 2007年12月17日,灵井遗址发现了距今8~10万年的人类头盖骨化石,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被评为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8年3~5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灵井考古队,对上年度曾出土古人类头骨的9号探方东隔梁进行发掘清理,发掘面积约10平方米,  相似文献   

14.
李占扬 《寻根》2009,(4):62-63
灵井“许昌人”研究基地的考古工作者,于2009年3月发现一件用鹿角雕刻的微型鸟雕,同时还有其他雕刻品及其半成品,与2008年出土的细石器、牙针和赤铁矿颜料等属同一层位,属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1.2万~1.5万年。这一年代范围是由中国和日本的考古学家,对灵井细石器研究后得出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5.
李迎年 《寻根》2010,(1):124-127
<正>权威工具书《辞海》"曾"字,有一条解释曰:"古国名。(1)一作缯、鄫。姬姓。在今河南方城一带。西周末年追随申、犬戎攻杀周幽王,灭亡西周。战国初期曾国尚存,建都西阳(今河南光山西南)。(2)  相似文献   

16.
17.
徐峰 《寻根》2013,(1):82-88
皖北蒙城尉迟寺新石器时代遗址的龙山文化房基中曾经出土过七件造型非常奇特的陶器。因为前所未见,考古工作者根据它们的外形特征,暂名为“七足镂孔器”。该器物为夹砂红陶,圆唇,长颈,球形腹,腹中部饰三个等距离镂孔,圜底部位附加七个锥形长足,腹部饰竖向细绳纹。迄今关于此器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南越国宫署遗址位于广州市老城区中心,自1975年以来,已发掘出秦代造船遗址,南越国宫苑,南越国、南汉国宫殿,两汉至明清时期的历代衙署建筑以及大量舶来品和富含海外文化因素的考古遗存。南越国宫署遗址如同一部无字的编年史,不仅见证了广州作为岭南两千年中心地的发展与变迁,而且见证了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的海洋贸易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9.
许宏 《寻根》2010,(3):4-12
<正>说到二里头的历史意义,大家经常说它是华夏文明的源头。应当说,这种说法是不确切的。中国考古学近百年的研究探索,使我们知道华夏文明的源头要上溯到更久远的新石器时代,而二里头遗址和二里头文化,则是华夏王朝文明的开端。  相似文献   

20.
段守虹 《世界文化》2013,(2):56-56,F0003,F0004
从目前人类可以勘查到的史前先民文化遗址上,仍有大面积的臣石文化遗存,分布范围也十分广泛。欧洲、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都发现有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巨石崇拜遗迹。此处所规定的巨石文化,特指人类由“新石器时期转入青铜时期”这一个历史阶段。各个地方人类的文化进步并不是同步的,所以在时间概念上,就缺乏一致性,不同地域里,巨石文化之间会相距数千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