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扬琴教学中常常缺失的两个重要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海丰 《考试周刊》2012,(81):173-174
扬琴是一种舶来乐器,从波斯传入我国已有400多年了,在我国发展较为完善,并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我国很多院校都开设了扬琴专业教学,在扬琴学习中调音与伴奏是很重要的环节。可在教学中,这两个环节常常缺失,本文就扬琴教学中常常缺失的两个重要环节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扬琴自明代传入我国,如今已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早期发展中,扬琴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乐种性。本文从追寻扬琴的历史渊源入手,初步分析扬琴在中国的历史影响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指出未来中国扬琴的发展是否考虑可以从本民族中所蕴藏的,具有特色的地方文化的宝库中,充分吸纳营养以求得到更大、更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师范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扬琴教学也开始在各个师范院校中普及,成了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师范音乐院校扬琴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的演奏技能。还要具备未来胜任教学辅导的能力。在扬琴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应该在对学生演奏水平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因材施教,以便启发、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扬琴具有宽广的音域和丰富的和声,其以极强的融合能力和委婉圆润的表达成为我国民族乐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扬琴教学中,教师应凸显三个教学环节,即多讲述扬琴文化,逐渐厚实学生的艺术心灵;多赏析优秀曲目,不断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多搭建实践舞台,渐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升他们的演奏能力。  相似文献   

5.
我国艺术院校的扬琴教学研究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已开始。当时国内几乎所有的高等音乐学院以及50余所艺术院校、师范院校及民族学院,都开设了扬琴专业。标志着扬琴教学从民间化、业余化转向正规化、专业化。笔者作为一名专业扬琴教师,近年来除了在艺术学院执教外,还对社会上有志于扬琴专业学习的人员特别是中、小学生进行了初期培养训练,为他们顺利考入艺术院校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奠定了稳固的基础。同时为扬琴专业不同年龄段人才“一连贯”的培养教育方法作了一些探索。一、扬琴教学要注重科学性、历史性、系统性扬琴在我国已有…  相似文献   

6.
王婕 《陕西教育》2021,(3):75-76
本文从扬琴伴奏历史概况、扬琴专业教学现状、扬琴伴奏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教学模式等方面,论述了扬琴伴奏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期为提升扬琴伴奏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周婷婷 《考试周刊》2011,(56):48-49
传统曲目是扬琴的基础曲目,在扬琴演奏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对我国扬琴的历史发展脉络、传统曲目代表作进行了浅探讨与评述,并对传统曲目演奏的改革提出了看法与设想。  相似文献   

8.
笔者阐述了老一辈扬琴艺术家、教育家、理论家王沂甫先生的作品风格特点,以及他对扬琴多种演奏技法的发展、改革、创新,并在理论上自成体系,独具一格。在他的《苏武牧羊》、《汨罗江上》等代表作中,都大量运用了这些演奏技法,开拓和发展了东北扬琴,并创建了东北扬琴教学体系,对我国扬琴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扬琴教学,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高超的演奏技术、技巧,同时还必须具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功底,引导学生的正确学琴方法对其学习扬琴是大有裨益的。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学好扬琴,结合自己多年习琴和教学体会,谈谈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孕育千年,四川扬琴诞生和生长在这历史悠久的祖国大地上,四川扬琴属于中国扬琴流派的分支,曾经是一种说唱艺术,家喻户晓、众所周知。然而由于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四川扬琴艺术的发展受到了冲击,发展停滞不前,为了使四川扬琴保持永久生命力,应对这门艺术进行不断的改革创新,使其继续焕发光芒。  相似文献   

11.
扬琴起源于中东、波斯一带,发展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是一件世界性的乐器,分布在亚洲、欧洲、美洲、非洲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相传明朝时期传入我国。"洋琴"最初流传于广东沿海一带,在长期的发展中经历代劳动人民和民间艺人的不断改进,由当年的"洋琴"转变为独具特色的中国"扬琴",这其中"洋""扬"二字的转变足以说明扬琴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足迹,中国扬琴是外来"洋琴"自我修善、民族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改革和创新的过程。本文将从扬琴体制的创新、演奏技法的创新、扬琴作品作曲创作的创新等方面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慢练——这一被很多练琴者忽视的方法,犹如一面"放大镜",使演奏者能够谨慎地注意乐曲的每一个细胞。本文从扬琴教学的角度出发,介绍了科学的慢练方法,强调避免盲目的练习,并提倡将其科学的运用于扬琴学习中,以提高演奏的效果,突出并深化了慢练在扬琴教学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扬琴的传统地方风格的形成于各地区的民族音乐、戏曲、地方曲艺等多种形式综合发展起来的,在漫长的历史沉淀中,逐渐形成不同风格的各具特色的流派。本文将从最具影响力的几个传统扬琴流派加以分析,进而对传统扬琴艺术的地方风格做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14.
器乐教学在高师的音乐教育中有着很重要的位置,其教学目标是根据学生掌握专业的水平分类教学.就扬琴教学方面,结合目前高师扬琴学生的实际演奏水平以及教学模式,分别从扬琴教学中的因材施教、音色、技巧和情感的结合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与研究。因此,高师的钢琴教育作为高师音乐教育的一部分,也应该从自身的特点出发,明确目标,培养素质全面,适合社会需要的教学人才。  相似文献   

15.
中国扬琴源远流长,在发展过程中结合中国文化特色,产生了多种样式,根据其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时代背景将其梳理清楚,有助于了解该乐器的历史,并对其后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世界三大扬琴体系之一的中国扬琴,已逐渐成为独具个性魅力的世界性民族乐器。现代扬琴音乐创作无论在题材的选择、技法的运用,还是表现内涵方面,都体现着传统与现代的契合、民族与世界的交融,正沿着多样化的道路与趋势发展.初具规模的教学理论研究、与时俱进的教材构建,推动着扬琴专业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历史的沿革,自明代扬琴传人我国已近四百年。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为音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所以扬琴这个舶来品开始在各种地方曲艺和戏曲中发挥出重要作用。不论是北京琴书,还是山东琴书;不论是江南丝竹,还是广东音乐,都可以看到扬琴与各地区民间音乐的融合。正是这些早期的铺垫,塑造出了扬琴的地域性风格。建国后.扬琴艺术不论是在扬琴乐器的改革上.  相似文献   

18.
扬琴作为民族乐器,具有华丽的音色、宽广的音域、丰富的演奏技巧,善于表现复杂 多样的情绪变化,加之美观豪华的外型设计,倍受家长和学生喜爱。但如何引导幼儿学习扬 琴?在此,谈谈个人在幼儿扬琴教学中的两点体会。  一、激发幼儿学习扬琴的兴趣是幼儿扬琴教学的前提  所谓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态度与倾向。幼儿音乐教育主要是素质教育, 最初的学习决不是作为专业音乐人才培养的,所以不能给孩子们造成精神上的压力和负担。 对幼儿来讲,歌与舞他们更易于接受。在他们刚学会用完整语言来表达自己思想和生活的最 初几年…  相似文献   

19.
扬琴是中国传统的乐器之一,其演奏非常有特色。为了能够切实的提高扬琴演奏专业的水平,确保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能够掌握扬琴的使用技巧,将扬琴演奏专业与传统戏剧进行融合教学非常有必要。这种融合模式不仅给传统戏曲音乐带来了新的表达方式,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了戏曲的表演模式,对扬琴的最基本的戏曲伴奏功能进行再使用,也能够将学生的培养模式拓宽。  相似文献   

20.
在高等师范音乐学院的器乐教学中,重奏形式越来越被师生们重视,扬琴重奏是扬琴诸多演奏形式中的一种,它不仅能培养学生多种演奏形式的能力,同时也训练了他们彼此合作的能力,从而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本文拟从扬琴重奏教学实践的重要意义、合理安排课型及扬琴重奏训练需要解决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