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21,(45):19-20
"互动式"教学模式把教育活动看作师生进行的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的教学模式。初中科学课堂实施互动教学的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提升初中生学习的趣味性。教师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要把互动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突出互动的价值,让学生在互动中不断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2.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教学双方在活动中相互作用,辩证统一。[1]互动式教学是把教学活动看作师生之间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3.
孙汝英 《成才之路》2014,(12):41-41
互动式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这一时空内,师、生、文本、环境等之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即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通过师生及环境、文本等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从而产生教学共振、提高教学效果。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其一般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架构。  相似文献   

4.
所谓“交流互动式”教学模式,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本文就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践交流互动教学模式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理解教学互动·(一)"互动"及"教学互动"的概念"互动"是指在相关事物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多向作用与影响的过程和结果。教学是通过信息传递对学生产生作用与影响的活动过程,当然也与互动有着天然的联系。教学过程本身即是信息互动的过程。"教学互动"是基于"互动式"教学模式下的一种教与学的方式。所谓"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  相似文献   

6.
互动(interaction)主要是指人与人、人与群体或群体与群体之间,借助语言、文字符号进行的交互活动,交互影响。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改倡导的师生互动教学理念普遍得到教师的认同。然而,部分学校实施互动教学后,出现了教学质量下降的现象。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教师没有吃透现代教学理论,没有正确把握教学规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只是形式上的走过场,这些才是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通过互联网的课程资源以及站在师生网上互动交流视角进行高中历史教学模块的构建,充分利用好一切教学资源辅助教学。网上师生互动平台的构建,虽然为师生提供了一个更加高效的网络实时交互环境,但在网上教学互动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因此有效提高网上互动教学的效率,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才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在"互联网+"背景下,对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端以及改善途径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张峰 《考试周刊》2013,(11):64-65
<正>所谓"合作式"教学模式,就是把教育活动看做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做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一经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标实施,教师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民主、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要给学生较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因此,本文倡导互动学习是在师生之间进行的一种交流与沟通,是学生之间的交互影响、交互活动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以文本为中介的生命交流和碰撞的过程,是一个课程内容不断生成,课程意义不断提升的过程。本文就互动课堂的定义和现实意义做了具体的阐述,并对构建互动语文课堂的几个重要环节进行了实践性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运用建构主义教育思想对新闻伦理与法规课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进行分析,可探索应用型人才思维构建的基本模式.在案例教学中,人际关系的构成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削弱权威、去中心化的师生关系和对话合作、互惠学习的学生关系.案例学习的过程包括:互动设计、交互学习和扩大转换.  相似文献   

11.
互动教学模式就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之间进行的一种真诚、和谐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社会环境的交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以此提高教学效果。下面我就结合自己上过的一堂课——《走近阿炳走进二泉》来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正>互动教学就是把教育活动看做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做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国际贸易实务课综合性教学解决方案,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互动过程中,以"理实结合"为目标所建立起来的各教学要素有机结合的框架和活动程序。本文通过方案的理论依据、内容构成以及创新点等方面的论述,呈现教学内容、交互载体、实施方法和应用服务的立体化,向师生提供全套的教学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随着项目化教学在高职高专课堂教学中的不断应用,在此基础上实施三角互动教学法,即师生间互动、学生间互动、教师和专家互动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实操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多维互动教学是把教育教学活动看做是师生的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往活动过程.在这个活动过程中,通过利用和优化“多维互动”的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产生教学的“同频共振”,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夏向阳 《湖南教育》2004,(21):19-20
交互决策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互动、相互影响时的决策。研究表明,教师一般在课堂上平均每2分钟~6分钟就有一个交互决策产生。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交互决策主要体现在教师灵活地执行教学预案或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提高教学的效果。笔者根据自身的  相似文献   

17.
一、互动教学的基本概念美国学者爱德华·霍尔的互动理论认为,无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都存在着互动,人与人要进行交际,就必须以互动的方式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因为“互动是生活在集体中的一种功能”。互动教学就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之间进行一种心理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种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它是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也是“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的教学。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1.教师启动——互动的前提。在互动教学中,学生的动是以教师的启动为基础的。教师在…  相似文献   

18.
互动教学是师生或者同学之间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思想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针对当前课堂上学习交流欠缺的现状,提出运用Google Sites进行互动教学,并通过实践探析,论证了该教学方法能强化交互影响、产生教学共振、提高教学效果、促进知识深化。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育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进行的一种交往、沟通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通过教学互动的方式,调节师生关系,形成和谐的师生、生生互动,个体与教学媒体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统一,从而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怎样让学生动起来呢?  相似文献   

20.
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目标教学基本模式的前提下.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体验,动眼观察思考,动口表达议论,动耳感知体会,动脑思维创新,充分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突出了主体性,活化了思维。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通过导学谐振,满足学生主动探索的需要,从而促进主体发展。多维互动教学模式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人境互动来完成教学任务。它以活动教学理论为依据.把教学活动视为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视为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与交互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