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1998年 11月 4日,联合国第 53届大会决定 2001年为“联合国不同文明对话年”,作为为此项活动的献礼,中国人民大学许启贤教授主编的《世界文明论研究》近日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这也是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研究重点课题的一项成果。该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较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了世界各国一些著名的思想家、文明理论家的文明理论著作,对他们的文明论思想作了分析、比较和评述,挖掘了其中的精华,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该书对文明论研究者具有理论参考价值,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相似文献   

2.
冷战后,国际冲突仍然不断,文明冲突论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为了人类社会的和平,促进不同文明与文化间的对话成为必然的要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寻求不同文化、不同信仰间共同认可的价值观是达成文明与文化对话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伦理基金会等为代表的一些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共同倡导和推动了旨在达成文明与文化间理解的寻求共同价值观的行动,并通过教育传播共同价值观的理念.共同价值观具有明显的致力于解决国际冲突和社会冲突的现实取向,而不是学理上的构建.尽管文明冲突论存在争论,但寻求共同价值观以达成文化间理解的行动应该得到肯定;同时,也须认识到,共同价值观也存在局限,冲突的根源可能并不一定简单的就是文化差别,意识形态的和利益的冲突仍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象征的孔子学院建设采取送去主义,是"东学西渐"在21世纪的文化复兴和文化自觉,有助于扭转"文化逆差"颓势,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孔子学院建设播撒和谐价值观,有助于解决西方文化思维模式下人类面临的一些困境,促进和谐世界的发展.孔子学院建设是文明间的对话,体现了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有助于保持旺盛的文化生命力,促进自身文化建设不断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校本评价关注和倾听学校利益相关者的诉求,是对现代教育治理的重要回应和保障.解释学是校本评价的重要哲学依据,为理解和实施校本评价提供了视角:对话是解释学的核心,它要求去对象化或客观化,主张"我—你"的主体间关系,通过不断对话,校本评价的利益相关者可实现视域融合.第四代评价正是以解释学为哲学基础发展而来的,其核心要素是回应、协商和建构,它们都是对话的过程.因此,校本评价可以借鉴这3个核心要素促进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有效对话,这种多元主体间的对话关系,主要体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同伴之间、学校和第三方评价人员之间的对话以及自我对话上.  相似文献   

5.
不同类型的文明在接触和相处时,容易产生误解,不利于现实政治经济中各种冲突的解决,所以就需要文明间的对话。文明对话同样也可以运用到未来学的研究中。因为全球性的问题大都涉及到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要求未来学在方法上对其进行宏观的把握。于是,文明对话就成为未来学研究必不可少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6.
严艳芸 《语文天地》2013,(19):52-53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提倡师生关系由原来的支配与被支配的主客体关系模式走向以对话与协作为主要特征的主客体间关系模式。对话的目的就在于能够有效地改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一、师生对话的意义1.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每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性格,学习能力程度也有所不同。同一班级里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差距较大,因此教师要通过对话了解学生的学习心态,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了解学生间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汉语走向世界的势头日益强劲.为共同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和对话搭建桥梁,中埃两国在高等院校间开展的良好合作已结下了累累硕果.目前,开罗大学、艾资哈尔大学、艾因夏姆斯大学和苏伊士运河大学等埃及多所知名学府均开设了中文系.苏伊士运河大学的孔子学院是埃及境内第二所孔子学院,这次由中国国家汉办捐赠的NewClass数字化语言实验室就安装在这里.  相似文献   

8.
平行研究理论的形成与成熟凝结了一大批比较文学学者的心血.它克服了法国学派的实证主义局限,同时也自始至终在丰富自身和反思自身.从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建设的高度看,通常所说的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的结合并非完美无缺,因而有必要提出"变异学"作为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新维度,重新考察和界定不同文明体系中文学现象的差异、变化和变异,从而更为有效地展开不同文学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9.
作为第三代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杜维明一直致力于在全球化背景下推动"儒学的第三期发展",他将儒学界定为"哲学的人类学",其实质乃是以人文主义的视野赋予了儒学的宗教向度和人文精神;他坚持从"启蒙精神"与"启蒙心态"两个层面辩证分析启蒙主义遗产,同时坚持从全球化与地方性的对峙视野下来解读启蒙现代性内在的困境所在,从而彻底打破了"现代"与"传统"的二分法。杜维明主张"儒学传统的文明对话",他相信,儒学只有面向全球不同文明开展交流和对话,才能获得其后续的生命力存在,但如何将儒学价值落实到中国本土社会实践和民众世俗情感认同中,却依然得不到合理解释和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0.
高靓 《生活教育》2009,(2):15-17
2008年11月25日至28日,来自世界153个国家的教育官员、专家,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代表共1500多人齐聚瑞士日内瓦。参加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第48届国际教育大会(ICE)。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全纳教育:未来之路”,旨在探讨如何促进以教育公平与平等为基础的全纳教育,政府应在促进全纳教育方面发挥何种作用等问题。国际教育大会从1934年起定期举行,是世界各国教育部长的交流论坛,旨在促进全球性的教育政策对话。  相似文献   

11.
对话理论是解释哲学的产物,揭示翻译过程的实质是一种主体间平等对话的参与过程.译者和读者从完全被动的接受者地位中解放出来,成为作品意义的构建者.作品的意义总是在对话的关系中不断被理解,被商讨,被深化.主体间性替代主体性,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理解与交流.对话理论赋予了翻译活动主体间性特征,亦充分体现了其人文学特征.  相似文献   

12.
2012年5月28-29日,"文化与文明之间的对话与合作"的国际研讨会在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举行。本次研讨会由美国价值与哲学研究理事会和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共同主办,以加强文化与文明之间对话理解为旨归  相似文献   

13.
张永庆老师在与李震老师"对话"时,曾明确说道:"语文课堂对话不能脱离文本,要从文本出发,从词语出发,从句子出发."(<中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6期)但令人遗憾的是,在<(登高)教学实录>中,有一处"对话"与此说似乎并不相合.为呈现"本真",兹谨录原文如下:  相似文献   

14.
优秀教师被认为是集智慧与技能于一身的教学模范.他们的课堂教学是民主、宽松的,师生间是平等对话的.通过观察和研究发现其中渗透着现象学的相关理念.我们应充分利用现象学使其服务于教学.在教学中关注师生的"生活世界",巧妙地把他们转化为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师生对话,使其成为师生美好、和谐关系的纽带;促进师、生、文本间的理解,创建新"文本"的关键情感因素.在实践中,教师应研究并运用好现象学的核心理念,促进自身成长,促使教学高效.  相似文献   

15.
《人民教育》2012,(20):43
引子这场讨论缘起于一所学校的一个课题研究。2012年6月12日,江苏省南京市拉萨路小学教育集团银城小学的报告厅内,一场关于课堂"对话"的讨论异常热烈。银城小学以生动的案例展示了5年来对"对话教学"的研究与思考。他们在课题报告中总结道:我们提炼出"对话课堂"的"五大核心理念"和"五大操作要素"。"五大核心理念"包括:第一,基于理解的教学。对话课堂是充分展示"主体间性"的地方,追求以尊重为前提的"教师—学生"、"学生—教师"间的和谐协奏。第二,促进分享的教学。对话课堂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一种交往、互动,是生命对生命的影响,是教师和学生精神领域的对话.这种"对话"作为一种教学形态,已经普遍出现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间有效的对话不仅能够促进语文要素的达成、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更是师生间思维的碰撞、互相影响的历程.  相似文献   

17.
析教育中人与人、人与物的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间对话理论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认同。有学者指出,据不完全统计,自1998年以来,关于对话式教育或教学的论文发表有30余篇,其中包括《对话:教育交往关系的合理阐释》、《论大学师生对话关系》、《幼儿教育:从"奴化"走向"对话"》、《对话教学初论》、《师生:特殊的对话者》、《对话:一种新的教学精神》、《教学理论:走向交往与对话的时代》、《对话:师生关系的新概念》等等。当今对话理论强调了师生互动,意在使教育成为师生共同寻求真理的过程。然而,当今对话理论"见人不见物",完整的对话教育应该包括人与人、人与物的对话。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建立一门独立的"比较逻辑学"学科的构想.比较逻辑学是在逻辑哲学指导下,建基于各种逻辑科学之上的一门独立的逻辑学综合性理论学科,主要具有"比较的理论"与"具体的比较"等不同的研究层面.它以三支逻辑源流之间的平等对话与贯通融合为主要研究诉求,突出比较意识、比较思维与比较方法的自觉运用,并从人类历史背景与文化传统的角度进行解释,以促进不同文化、不同思维方式之间的对话与沟通,促进全人类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9.
"对话内化"教学要在明确目标和方向的基础上,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维度展开丰富多彩的对话,促进学生有效内化。课前预习,主动与文本进行初次对话,为积极内化做准备;课堂学习,主体间展开多维度深层对话,积极主动内化;课后综合学习,拓展时空,丰富对话,内化沉淀素养。  相似文献   

20.
我们结合特殊教育学校的特殊性以及学校课程建设与变革的特点,从"课程即教师"、"课程即对话"的教育群体发展理念出发,以学校"生命共同体"建设、学校共同愿景、学校教师合作、学校课程变革四方面为课程领导的具体内涵,以校长为课程领导的主导,以教师为课程领导的主体,在专家、家长、学生等相关人员的共同参与和支持下,组织和引导持续的学校课程对话,在促进教师群体发展的进程中,促进课程获得不断改进与完善,使学生获得优质的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