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林琨毅 《新体育》2010,(10):16-18
人们可以质疑他的执教资历.他确实不是世界名帅:也可以质疑他的指挥水平,他确实没有点睛之笔:还可以质疑他描绘的宏伟蓝图,他确实更像夸夸其谈。  相似文献   

2.
邓氏救赎     
穆子泰 《新体育》2012,(8):96-99
邓华德登陆中国以来,三年完了三级跳。两年前,他从一名俱乐部主教练一跃入主国家队,用精神胜利法赢得了球迷的心;一年前,他又被新疆队辞退,走下巅峰的邓氏神话破灭,他与篮球图龌龌龊不断;如今,即将率队出征伦敦的他回归了平静。也许,只有此时,人们才能读懂一个真实的邓华德。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革命同时“发生”,而不是同时“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单独”胜利,而不是“同时”胜利;“单独胜利”的可能是文明国家中最发达的国家,也可能是文明国家中相对落后的国家;由于“文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榜样”的作用,前资本主义国家也可能跨越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钓法自然     
《垂钓》2003,(5):1-1
  相似文献   

5.
论体育精神与法的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属意识层面的东西,体育精神与法的精神均源于人们对人生意义、人生价值的关注和思考,都是对人的终极关怀.不论中国还是西方国家,在不断的体育运动过程中已经形成某种意义上的体育精神,这种体育精神在终极目标、价值内涵和理性基础等方面与法的精神有着天然的契合.某种程度上,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体育精神从文化基础、规则意识和价值目标方面对法起着支持和指引作用,法也促进和保障体育精神的不断传承和高扬.  相似文献   

6.
奥林匹克精神与德育、体育、美育的息息相关,正如当前的“健康第一”同古代奥林匹克思想“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相契合一样毋庸置疑。奥林匹克精神与文化应该倾注于奥林匹克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蔡丹诺 《新体育》2007,(8):55-56
这是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八一队每个人却在强调“精神”,战士的精神,战斗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弱胜强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是万众瞩目的大事,为庆祝十六大的胜利召开,市邮协进行了庆祝“十六大”集邮展览的征集工作。从9月底起,报名参展的电话铃声应接不暇,在短短的15天中,报名表从全市四面八方汇集到市邮协,93部259框,近5000张贴片,这惊人的数字,让人感受到邮集作对党的热爱和激情。  相似文献   

9.
吕彦 《体育世界》2011,(1):30-31
运用观察法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对普通高校业余网球运动队的心理训练进行探究,力求揭示网球运动中心理训练的特点和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培养“亮剑精神”的相应原则和措施,更好地调节网球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进一步发挥“亮剑精神”在网球运动员刻苦训练,奋力拼搏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体育与科学》2014,(1):91-96
2013年8月9日中国男子篮球队兵败马尼拉事件构成了一种媒介事件。媒体在此风潮中扮演着除却男篮当事人群体之外的第二主体性角色。媒体的自责型语体的出现展示出男篮事件中媒体的自疗伤意识。媒体对男篮在亚锦赛中失利的评论语汇大多带有诅咒、声讨乃至谩骂的色彩,其中以贬低性、诋毁性和问责性格调为主。媒体文章中隐喻语汇体现出巫术仪式思维的痕迹,其对当事人具有象征性否定的功能。痛感思维决定了男篮事件媒体文章的宣泄内质,而痛感思维源于痛感记忆,其在本质上属于一种创伤记忆。博客作为新兴媒介力量,将传统调侃的方式引入到分析男篮事件的行列里,使得篮球评论出现了民间化、戏谑化、娱乐化倾向。男篮事件并非中国体育界的孤例,透过游戏、媒介、仪式文化的因素,人们可以看到男篮事件带来的一些似曾相识或回环往复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1.
竞技体育比赛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多维竞技时代,它不仅要求运动员具备精湛的技战术水平和上佳的心理状态,更需要运动员具备坚韧的意志力和战斗力,特别是对于冰球、冰壶等集体项目的运动员来说,过硬的战斗意志力以及善于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成为每一个运动队面对强大对手时克敌制胜的不可或缺的法宝之一。对“亮剑”精神在竞技体育中的具体体现进行分析,总结出强化运动员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加强文化知识学习,提高运动员文化智力水平,将“亮剑”精神渗透在日常训练和比赛之中,注重教练员的言传身教,感染、激发运动员比赛士气以及营造良好氛围,创建和谐、健康运动队环境等培养运动员“亮剑”精神的途径和手段,以保证运动员竞技水平在竞赛中得以充分甚至超常的发挥,对夺取比赛的胜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康宏志 《集邮博览》2012,(10):17-17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热泪盈眶,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备受激励。我一口气读完《“非典”灾难十年祭》这篇令人感情难禁的文章,眼前又浮现出那段众志成城、共御灾难的历史场景。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对新型体育课模式——“开放法”体育课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进行了陈述,解读了新模式体育课各部分教学的方法、手段、组织及措施,并提出了“开放法”体育课的评价体系设想及如何正确处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软法和硬法在广义上同属现代法的范畴,体育治理过程中既离不开软法也离不开硬法。从软法之治和硬法之治的二维视角对我国体育治理过程中"软法"硬化、"硬法"软化的钟摆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软法"硬化和"硬法"软化的钟摆现象既是法律规律的反映,也是依法治体的需要。体育治理中的钟摆现象表明,"软法"硬化和"硬法"软法都有其合理性与局限性,只有在对立中走向统一,冲突中走向融合,实行软硬兼施的"共生"治理模式,构建包含软法在内的体育法体系才是体育法制治理的理想之道。  相似文献   

15.
以集体记忆理论为视角,以案例分析法为工具,对当下球迷口号“换某某”的生成路径、复现机制、动力和群体极化效应等进行研究。认为:球迷口号“换某某”是在“下课”、“换人”等集体记忆造句运动中得以建构;其复现动力机制与沉默的螺旋理论、视域融合断裂和媒介对抗性解读密不可分;“换某某”口号的生命力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存在着谱系变化,在这一现象背后的实质是球迷以自己的诉求为旨归,以球赛俱乐部为载体,想象构建一个共同体进行自我身份上的认同;“换某某”的所指日益模糊和空洞它只是球迷进行的自我赋权,目的是为了更多地表达话语;群体极化表达了“换某某”的语言符号暴力,“换某某”诠释着球迷多样性的诉求和愿望,表达了人们对球赛内外某些现实的不满和愤慨。  相似文献   

16.
陈宗珊 《体育教学》2011,(12):48-48
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由多方面因素组成,但不可否认课堂管理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极其重要的。所以如何做好课堂教学的管理是一线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从教经历谈谈对体育课堂管理的三点感想,供读者探讨。  相似文献   

17.
樊纪良 《体育师友》2012,35(5):68-69
“从2003年开始出现山寨手机到各种山寨产品,‘山寨’一词已经从经济行为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新闻联播》曾这样作过评论。“山寨”代表着一种平民精神,表现出一种不服输的思想、一种因陋就简和对精英权威的挑战精神。“山寨文化”的诞生与发展,核心就在于“山寨”蕴含着许多独特创意和技术创新的成份,它具有低成本、草根化、挑战性和创新性等特点。不论是山寨产品所体现的平民追求、还是山寨文化所释放的精神力量,都是“山寨”能生存和壮大的本质所在。由此联想,当下体育教师很有必要具备和学习一点“山寨精神”!  相似文献   

18.
根据党中央《关于印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的通知》精神,为把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引向深入,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区体育局党组在前段时间学习讨论的墓础上,组织开展了结合工作实际,交汉学习体会的活动。通过参加体育局党组中心组对党的十六大精神学会的活动。通过参加体育局党组中心组对党的十六大精神学习,特别是听了领导同志的辅导课后,很受启发。为落实党  相似文献   

19.
《乒乓世界》2010,(4):18-22
去天津打“直通莫斯科”队内大循环的前一天,郭跃得知自己不用参加比赛了。训练时孔令辉在她旁边的球台给需要参加“直通”的刘诗雯和姚彦喂球,郭跃和饶静文互相发多球,发完一盆球,两个人要聊上几句,看她表情挺轻松的,不像是在聊训练情况。  相似文献   

20.
罗育华 《体育学刊》2001,8(3):119-120
在羽毛球选项课教学中,采用“小集团”学习的教学方法,旨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提高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能力。通过教学实验表明,“小集团”学习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身体素质的提高有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