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能促使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生己有的知识,诱发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从不敢问到勇于问,并通过引导,教给方法,让学生做到既勇于更善于质疑问难,提高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无疑者须教之有疑”,质疑问难能力需要培养和训练。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疑”是点燃学生探索的火种,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指路明灯,是学生能够积极思考问题,努力探索质疑的具体表现。同时,学生质疑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是突破教学重点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张洪盛 《考试周刊》2010,(56):41-41
教师的职责到底是什么?是教给学生知识,还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抑或是其他?本文从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方面阐释了如何培养学生们质凝问难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阅读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掘学生创造意识的某些因素和特点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能力和运用学法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教学内容的深层体会,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下面浅谈我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5.
中外教育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西方国家的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质疑解惑的能力,而中国学生虽然知识测试成绩不错,但是却缺乏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意识。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质疑问难,有了问题的提出,才能有学习的动机,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地实现学生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6.
李涛 《上海教育》2000,(10):47-47
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取决于一定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常采用先提问,然后让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办法。从心理学上讲,这是“刺激——反应”的联系过程,是一种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方法。但是,它存在着一个很大的不足,就是忽视教学对象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当作知识获得过程中的被动者,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思维过程进行学习。显然,这是不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无论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是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都要通过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那么,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启发学生开展思维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呢?  相似文献   

7.
“质疑问难”,即教师在现代教学理念指导下,遵循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鼓励和指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问、追问,同教师共同探讨疑难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勤于思考的人,总是善于发现问题,而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思维能力也会不断得到提高,作为学生学习起点的预习,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学生预习时能质疑问难,不光能提高预习的深度和广度,而且能让学生带着问题、疑惑去听课、思考,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学生能质疑问难是需教师正确引导的.  相似文献   

9.
《教师》2019,(31)
质疑问难,就是在教学中抓住学习的重点、难点、疑点,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难、分析疑难、解决疑难,这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重要手段。通过要点设疑,培养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通过难点质疑,让学生的思维由表象认识进入抽象阶段;通过分步设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的独创性。  相似文献   

10.
审视目前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就会发现存在着以下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从信息论的观点看,阅读是获取信息,写作是输出信息。叶圣陶先生曾说:“所谓阅读实得法,阅读是吸取,写作是倾吐。”“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叶老的教育思想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领会到写作技巧,并用学到的知识去写作,逐步提高,最终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因此教师应结合阅读教学,找准契机渗透写作指导,才能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王树元 《考试周刊》2011,(46):175-176
人的情绪的兴奋性、惊奇感和强烈的求知欲,能推动人的活动或成为活动强有力的推动力,促进主体积极地行动,从而提高行为的效率。课堂中巧妙的质疑问难,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以乐观的态度参与到教学中来,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本文总结了六种课堂教学设疑法。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必须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疑而敢问,引导学生疑而善问,激励学生于无疑处生疑,培养他们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和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为未来社会培养综合性人才。  相似文献   

14.
从中学语文教学实际出发,对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杨晓铭 《云南教育》2001,(20):31-31
一堂课蕴含精湛的艺术,教师点拨得法就会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善于生疑、质疑、释疑,勤于动脑善于思维,把同学们带进一个好学、乐学的胜境。启发式阅读就是通过教师适时地启发、引导,让学生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活起来、动起来成为阅读的主人。我上阅读课时遇到一些容易读错的字我不注音,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如课文《扁鹊见蔡桓公》的“桓”容易读成“恒”,《论语》的“论”lún会读成lùn,默而识之的识zhì会读成认识的识shí。教学时先让同学们读,读错时让同学们从注释中找出正确读音,并表扬说:“同学们的眼睛像侦察…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记忆力,目前已越来越为广大语文教师所重视。因为,记忆是学习的生理基础和必要条件,人类对于知识的积累全靠记忆。在“语文”庞大的知识体系中,有许多知识是非记住不可的。记忆力是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的基础,是智力活动的仓库。  相似文献   

17.
质疑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能力,对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有着重要作用。在构建问题导学的课堂模式时,质疑问难是教师必须直面的,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本文从营造质疑环境,激发质疑兴趣;渗透质疑方法,培养质疑能力;科学评价质疑过程,促进质疑能力发展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有极其丰富的内容,它几乎包容了一切美的表现。无论是自然的美,社会的美,还是艺术的美,科学的美以及语言的美,在语文教材中都有生动的反映和鲜明的表现,为学生展示了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为审美教育提供了极富价值的审美源泉。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摄入语文各种信息的过程,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渠道。下面谈谈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些途径和方法。一、钻研教材,发掘“美”要使学生从教学中获得深切的美感体验,由“知学”进入“乐学”的“欲罢不能”之境,还需教师从审美的角度去研究教材,…  相似文献   

19.
同样一篇课文,有的学生读了不知所云,有的只记住内容大意,有的能融会贯通、深刻理解、恰当评价。究其原因是思维能力的差异。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把教学目标分成六个层次,即“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这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学习过程,这一理论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考框架。近20年来,语文界将阅读教学分成三个由低往高发展的阶梯式层次,即:认知性思维——理解性思维——评价性思维。这正如朱绍禹教授说的:“为使学生的读文能力达到更高水平,语文教师需要了解阅读水平可以分几级,在什么情况下达到哪一级才算实现阅读教学目标。这是衡量阅  相似文献   

20.
陈飞 《陕西教育》2006,(1):64-64
阅读,作为阅读教学的载体,它承载着培养学生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的教学任务,承载着陶冶学生情操、砥砺学生意志的教育功能。随着时代的变迁,“阅读”在阅读教学中的定位正在逐步转移,伴之而来的阅读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