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秀琦 《甘肃教育》2009,(21):43-43
一、朗诵在歌唱中的地位 朗诵就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朗,即声音的清晰、响亮;诵,即背诵。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歌唱语言是指歌唱中所使用的语言,具备有声语言的一切特性,但它又有别于日常的会话语言。  相似文献   

2.
朗诵是把书面的文学作品,转化为表情达意的有声语言,引起听众共鸣的一种语言艺术。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诵训练,对培养其人文素养,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朗诵艺术是通过有声语言对文学作品进行再创造的一种语言表达艺术,综合开创了有声语言的审美空间,从音声化的角度给文学作品增添了活力.要使朗诵达到声情并茂,不仅要理解文本、感受作品和把握基调,还必须熟练地掌握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的综合运用,以轻重缓急停顿变化的鲜明节奏表现作品的韵律美,准确、鲜明、生动地再现出原作品思想内容和独特风貌,从而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能力,实现对文学形象的超越与升华.  相似文献   

4.
<正>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作活动。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水平,还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朗诵是听读活动中最重要的教学形式,它对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长久以来,语文教学忽视诵读,教师"讲解"、学生"理解",围绕"高考"的指  相似文献   

5.
朗诵是语言艺术的一朵奇葩,它开创了有声语言的审美空间,成功的朗诵不仅要深入领会作品内涵,还应该能够驾驭各种朗诵技巧,停顿就是朗诵过程中对文本进行艺术加工的技巧之一,它能给文学作品再创作带来超乎想象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朗诵是语言艺术的一朵奇葩,它开创了有声语言的审美空间,成功的朗诵不仅要深入领会作品内涵,还应该能够驾驭各种朗诵技巧,停顿就是朗诵过程中对文本进行艺术加工的技巧之一,它能给文学作品再创作带来超乎想象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一种信息载体,数学教学中的语言更是一门艺术,数学教学语言的艺术主要体现为教师语言的运用能力。数学教师的语言除了要做到清晰流畅,感情丰富,生动形象,普通话准确之外,还必须具备一些语言艺术特色。如何使数学语言的运用技巧发挥最大作用呢?  相似文献   

8.
制图是一门“工程语言”,制图课的讲授过程就是用形象语言表达“工程语言”。教师只有通过语言艺术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教材的内容,可以使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加深印象,加强记忆,而语言艺术的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它的趣味性,即比喻性  相似文献   

9.
朗诵是将静态的文学作品转化为富有动感的有声语言的一种再创造性的语言活动,是集高度的文学性、艺术性、技巧性于一身,并具有强大心灵震撼力的高层次的口语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10.
其实我很不愿意用“诵读”这两个字,而更喜欢用“朗诵”。孔子说“必也正名乎”,可是又苦于没那个本事。勉强说,是诵读总是让人想起新闻联播中那几位的不冷不热的声调来;而朗诵,却是一种艺术性极强的创造性活动,它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美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还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进理解,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近几年来,以殷之光为团长的北京朗诵艺术团频频出现在首都各大中院校,由乔榛、丁建华、孙道…  相似文献   

11.
朗读——训练口语表达能力的最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校铭 《成才之路》2010,(3):I0018-I0018
朗读是指把诉诸视觉的书面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的再创造活动。朗读是通过朗读者以特定的文字材料为基础,以语言为媒介,准确、生动地再现文章的思想内容,或者再创造文学作品艺术形象的一种活动。  相似文献   

12.
小说传播与欣赏有两种方式:无声的视觉方式与有声的听觉方式。朗诵是小说有声传播与有声欣赏的基本方式。具有悠久的承传性与广泛的群众性。有声语言精妙的绘象,拟态、摹声、表情功能为小说朗诵艺术的声音造型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从而使这种古老的,传统的,受群众喜爱的有声语言艺术具有了巨大的精神鼓舞作用。应当积极培养朗诵艺术人才,使这一艺术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3.
“文学是语言艺术”这一命题应作这样理解:它是以“艺术语言”创造的“语言艺术”。前者强调文学语言不同于日常用语的艺术性,后者强调文学作品不同于其它艺术种类的特殊性。诗、书、画、音乐、舞蹈、雕塑,媒介各不相同,各自的特征比较容易见出,文学语言与日常用语的清晰区分并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酝酿出了很多具有特色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对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语言环境对文学作品具有深远的影响,要想创作出具有价值的文学作品,首先就要保证运用正确的语言艺术。本文笔者将会针对语言环境进行简单的概述,并对语言环境的特点和语言环境对文学作品"表现力"的影响等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5.
故事表演是幼儿非常喜欢的语言活动形式。故事表演是指幼儿通过扮演某一文学作品中的角色,运用一定的表演技能(语言、动作、手势、表情),再现该文学作品的内容(或某一片断)的一种游戏形式。它以幼儿在表演角色的活动中获得满足,追求表演的快乐为目的。它的内容来自语言丰富、优美的文学作品,幼儿在故事表演活动中,对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人们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的主要形式,是人们情感表达的主要媒介.将自己的观念、想法和情感用语言清晰、唯美地表达出来,本身就是一种内涵很深的学问.文章立足于跨文化视角,赏析了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艺术.使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更好地融合,促进我国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象似性作为认知语言学重要内容之一,揭示了语言的本质属性,为文学作品的可译性提供了依据。象似性关注语言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联,为译者在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理解和再现形式背后所隐藏的意义提供了视角。本文以阿来作品《尘埃落定》英译本为个案,从映象象似性、拟象象似性及隐喻象似性三个层面,探究葛浩文夫妇为再现原作的结构和意义所做的语言选择及产生的效果。本文认为象似性普遍存在于文学语言之中,译者需要深入理解原作,把握作品中所蕴含的象似性特征,在英译时采取有效的翻译手段再现其效果,并根据目的语的表达规范做出调整,以再现源文本的象似性原则、作者的认知思维模式以及实现与源文本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8.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朗诵是一种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艺术,要求字正腔圆,语句熟练,表情达意;歌唱则是表现人们思想感情,综合了语言、声音和音乐于一体的声乐艺术。朗诵和歌唱虽分属于语言艺术和声乐艺术,但二者都属于声音的艺术,而且更具体地说,二者都是人声的艺术,都是以人声为载体的声音艺术。正是由于朗诵和歌唱之间存在这些相似性,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而言,二者之间就存在着迁移。  相似文献   

19.
<正>语感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敏锐、丰富的感受领悟能力。这种语言模式具有模糊性、意象性,以一种"美"的状态存在。当触及具体语言对象时,主体便迅速调动原有的语言模式,并融入对新对象的感知、理解、想象和情感体验,充实和丰富着已有的表象体系,创造出新的意象。因此,注重小学生的语感培养,在阅读教学中尤为重要。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谈几点体会。一、把握语调,感受课文的节奏美朗读是一种有声语言艺术,是运用清晰的普通话语音,把视觉形象变作听觉形象,生动地再现文字表达的思想感  相似文献   

20.
梁俊敏 《成才之路》2009,(23):41-42
朗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再创造性的语言活动,是一种口头的语言艺术。它要求朗读者在认真分析理解文字作品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地感受、体味,然后运用有声语言的各种表达技巧.准确、形象、生动地表达出原作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读绝不是简单地大声念书,而是一种把书面作品变成有声的、创造性的语言艺术活动。朗读者可以用有声的语言给书面语言注入新的血液。使其“起死回生”;可以通过各种语调语气再现出作品的具体情境,给人留下具体生动、久久难忘的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