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特岗教师计划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毕业生纷纷参加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自愿到基层服务,努力实现责任与奉献的统一,这是当代大学生主体价值观的深刻体现,对于社会和大学生自身都有着深刻的意义。大学生之所以积极参加特岗教师计划,是多方面的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特岗教师计划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3.
"特岗计划"对于振兴乡村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岗计划"实施15年来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但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特岗教师队伍不稳定的现象.作为一名曾经的特岗教师,小婧经历了被动地走近特岗教师之"岗"、真实地体验、犹豫中离开、离职后的牵挂和无悔特岗的心路历程.究其离职原因在于乡村生活环境的艰苦、乡村学校办学条件的简陋、薪资福利偏低、职业归属感的缺失、专业发展的追求,同时作为女特岗教师还面临诸如婚恋、生子甚至对未来子女接受教育的现实考虑.这一个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岗计划"执行过程部分教师以此"岗"作为职业跳板的现象.要振兴乡村教育,需要改善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乡村教师的薪资待遇,关注女特岗教师的基本生活需求,激发教师的成就动机,促进教师的终身学习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特岗计划"实施五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优化了农村义务教育师资结构,拓宽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相关部门应继续完善有关政策,优化相关制度,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农村教育。  相似文献   

5.
孙芳芳  孙学妹 《教师》2014,(14):122-123
为了解决农村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情况,2006年我国开始实施"特岗计划"。到2014年为止,"特岗计划"已经实施了八年多,为中西部农村贫困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年轻特岗教师。特岗教师的到来,为这些地区的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缓解了农村教师数量不足与结构化失衡的问题,促进了农村贫困地区规范办学与我国教育的公平发展。然而,特岗教师多在条件艰苦的学校从教,这些学校多为薄弱学校,存在众多不利于特岗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因此,特岗教师的专业发展之路不仅需要其自己的努力,更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与帮助。  相似文献   

6.
特岗教师较城镇教师来讲,工作环境比较艰苦,物质收入有限,这就需要特岗教师具有更高的职业道德水平。特岗教师应努力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坚守岗位以确保"特岗计划"的顺利实施。本文以特岗教师为研究对象,阐述了特岗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了完善特岗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阐述了知识分子在乡村改造中的实践与作用,大学生村官作为现代知识分子,扎根基层契合了该理论的思想内涵。基于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实践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借鉴乡村建设理论中的知识分子与农村相结合的思想,认为大学生村官要真正融入农村,必须发挥自身主动性,与村民保持团结,结合当地情况开展工作,启发村民参与自治,从而彰显高素质人才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8.
"特岗计划"为乡村教育发展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人才,分析特岗教师流向特点,有利于更好地实施"特岗教师计划"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通过对西部省域特岗教师流向分析发现:特岗教师主要流向"两基攻坚县"的乡村学校;特岗教师中"本科学历"比重逐年提高;特岗教师以向乡村学校为主的流向正向县镇学校外溢;特岗教师流向呈现地域差异化,且乡...  相似文献   

9.
《当代教师教育》2016,(1):84-89
特岗教师在改善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结构中的作用已逐步显现,但其面临的一些问题亦不容忽视,尤其是在专业发展方面。调查显示,特岗教师在专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专业发展机会较少、条件较差、方式单一,身心疲惫、对未来感到茫然者比例较大,男教师参与专业发展活动的主动性较女教师低。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既有政策方面的,亦有学校方面的,更有特岗教师自身方面的。应针对这些问题,考虑其致因,进一步完善"特岗计划",为特岗教师创造良好的专业发展环境,具体措施有:加强管理,建立特岗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制度;重视发挥校本教研和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调整培训内容,增强特岗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效性;重视主观能动性,培育特岗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意识和能力;引导特岗教师掌握生涯管理策略,帮助其进行自我设计。  相似文献   

10.
特岗教师"来源结构"合理与否,不仅是衡量特岗教师队伍整体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制定相关特岗政策的重要依据。以广西特岗教师为例,通过对特岗教师的性别比例、学历结构、毕业院校层次和拟任学科等八个维度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特岗教师"来源结构"呈现性别比例失衡、学历结构基本合理、师资来源以地方本科师范为主、民族分布结构合理、政治素质好、大多具备从教资格,但整体从教水准良莠不齐等特点。鉴于此,应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更多男性进入特岗教师队伍;优化特岗教师学源结构和地源结构;提高省内普通本科院校学生培养质量;继续利用特岗政策优化农村中小学学科设置等,进一步完善特岗政策,提升特岗师资质量,促进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中国特殊教育开始进入由外国人创办向国人自办的转折。在特殊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特点:特殊教育立法逐步完善,政府逐渐成为设办公立特殊学校的主体,创设了具有特殊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同时,在推进特殊教育实施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政府重视力度不够、社会关注度不高以及师资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这给予当今我国发展特殊教育以重要启示: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特殊教育观;从法制和财政两方面提升政府对特殊教育的扶持力度;构建科学合理的特殊教育课程体系,以及建设科学化、专业化的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乡村教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战乱不断的情况下,陶行知、晏阳初等教育家仍积极投身到了乡村教育的实验中,并提出了发展乡村教育、建设农村的方案,推动了乡村教育发展走向高潮。在国家疲敝的状态下,乡村教育的发展给农村带来深刻影响,对农村青年起到了很好的启蒙作用,也为我们今后的乡村教育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美国特殊教育教师的任职资格变迁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特殊儿童委员会(CEC)于1995年制定了《每个特殊教育者必须知道什么——有关特殊教育教师准备和资格的国际标准》,并于1996年出版第二版。以此为基础,历经三年,CEC于2003年发表了特殊教育教师准备和资格的国际标准的修订版。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新标准的制定过程、各方面的内容含义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并与1995年标准进行内容、结构等方面进行对比,并进一步结合中国当前尚未制定出特教教师任职资格的实际,提出我们从新标准中所应获得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从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整体和历史事件两个角度探讨了在乡村建设运动中职业教育研究的不同视点,旨在抛砖引玉,丰富职业教育史研究。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村官是农村治理的重要主体,促进了农村经济文化发展,夯实了基层组织建设,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然而,大学生村官参与农村社会管理受到大学生自身素质缺陷、制度保障缺失和农村社会环境复杂的制约。通过做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进入、管理、干事、晋升各项工作,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教师专业化研究对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教师专业化是近年来我国学者研究较多的一个论题。检索这方面的研究可以发现,学术界主要从教师专业化的基本理论、教师专业化实施的制度保障和教师专业化的实施策略等方面展开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为特殊教育的师资培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应尽快制订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标准,将教师的学历要求转为资格要求;改革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方式,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的专业教育体系;提升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地位。  相似文献   

17.
美国对高质量教师的追求促使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制度体系不断发展并走向成熟。为适应美国各州特殊教育发展的不同需求,其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类型也呈现出多样化、灵活性的特点。本文对当前美国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制度的政策背景及资格证的主要类型进行介绍和分析,以为我国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特殊体育师资培养起步较早,本文通过对美国特殊体育师资培养模式中的培养目标、培养课程、培养形式以及教师资格认证的梳理,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特殊体育教育发展的现状,对我国特殊体育教师的培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殊教育演进历程及启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特殊教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其发展经历了萌芽、诞生和发展等阶段。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特殊教育在我国取得了长足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育民主化的推进,更应致力于构建中国特色的特殊教育,为障碍者和残疾者提供满足其需要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乡村教育运动是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一场社会改良运动。乡村教育立足于乡村生活,以改良农村现状,解决农村实际问题为目的。乡村教育的内容多与乡土紧密结合,所使用的教材多为乡土教材。近代河南乡村教育运动主要有王拱璧的新村教育,其教育内容体现为新村自治与农事农俗;省立民众师范院的教育多以民生教育为主;百泉乡村师范学院的教学多以乡土活动为主;省立教育实验区的乡土教材多以乡土调查和民众读物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