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采用覆层测厚仪、SEM、电化学工作站等研究了脉冲占空比和频率对Mg-4Gd-3Y-0.5Zr微孤氧化膜的生长、表面微观形貌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占空比、频率对膜层厚度影响较小;随着脉冲频率的增加,氧化膜袁面微孔数量增多、孔径减小,粗糙度降低;而随着占空比的增加,变化趋势则相反;膜层耐蚀性随频率和占空比的增加均先增强后降低,最佳频率和占空比分别为600Hz、10%.  相似文献   

2.
在Na2CO3溶液中,采用微弧氧化方法制备了纳米晶TiO2薄膜。利用XRD和SEM分别对氧化膜的相组成和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氧化膜主要含锐钛矿和金红石相TiO2,且表面布满了尺寸在160nm-60nm之间的柱状TiO2晶粒。  相似文献   

3.
选择压铸铝合金ADC12为研究对象,确定黑色为着色系,在确定的电解着色工艺下,重点探讨溶液种类、浓度和温度等阳极氧化工艺参数对黑色膜完整性、色泽度的影响。通过系列试验,优选工艺参数如下:以水磨、抛光、除油为前处理;在直流电压20 V下,于20%H2SO4溶液中进行阳极氧化,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40 min,可获得黑度系数达0.9且膜色均匀的染色膜层。结合基体显微组织分析,认为要改善膜层着色效果,宜先通过有效的熔体处理,改善基体组织形态。  相似文献   

4.
采用US/Cu^2+/H2O2体系,超声催化降解罗丹明B模拟废水溶液。考察了超声功率、超声频率、超声时间、初始pH值、H2O2的用量、CuSO4的投加量以及罗丹明B溶液的初始浓度对脱色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得出了主次因素,并得出了最佳反应条件。还对单独使用H2O2、H2O2/CuSO4体系,单独使用超声技术以及US/H2O2体系的处理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以尿素为沉淀剂,用强迫水解方法对工业生产TiO2颗粒表面进行了Al2O3包膜表面改性.研究了氧化钛粉体分散性与pH值关系,包膜pH、温度及陈化时间等影响.采用FESEM、XRD和Zeta电位仪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在TiO2颗粒表面获得较理想的Al2O3包膜;工业生产TiO2颗粒进行Al2O3包膜表面改性,包膜层晶体结构以γ-Al2O3为主,分散性和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6.
用魔芋多糖(KGM)将肌红蛋白(Mb)固定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Mb-KGM膜修饰电极.包埋在KGM膜中的肌红蛋白与电极直接传递电子.在-0.2V~0.8V循环扫描,可得一对可逆氧化还原峰,式电势为-0.403V,这是肌红蛋白辅基血红素Fe^Ⅲ/Fe^Ⅱ电对的氧化还原.其式电势随溶液pH值增加而负移且呈线性关系,直线斜率为-47.6mV/pH,说明肌红蛋白的电子传递过程伴随有质子的转移.研究了Mb-KGM膜修饰电极对O2、H2O2、NO电催化性质.  相似文献   

7.
大家熟悉的LC正弦波振荡器,最大的缺点是振荡频率很不稳定,受到电源电压、环境温度变化、元件老化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谐振频率^就会发生改变。而石英晶体振荡器(简称晶振)的谐振频率f0主要由晶体自身参数决定,与电路中的其它元件、电源电压、  相似文献   

8.
分别在Na3PO4,Na2SiO3和NaOH溶液体系中制备了多孔纳米晶微弧氧化钛膜,并对其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利用SEM和XRD分别对所制样品的相组成、微结构及其生物特性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材料结构以微孔纳米晶锐钛矿和金红石为主,材料的表面微结构是影响生物活性的重要因素,微孔尺寸越大粘附细胞数量越多,越有利于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索了以CuSO4·5H2O为铜源,乳酸为络合剂,应用恒电位法在导电玻璃(ITO)上沉积Cu2O薄膜的工艺条件.主要研究了Cu2+与络合剂乳酸的摩尔比、络合时间、溶液的pH及电镀面积对薄膜结构的影响规律.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Cu2+与乳酸的摩尔比为1∶4~1∶7,pH=9~11的特定参数范围内的Cu2O膜为砖红色,膜面均匀致密,属于立方晶系结构,晶体择优(200)面生长.  相似文献   

10.
高锰酸钾氧化改性玉米淀粉与脱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玉米淀粉进行KMnO4氧化改性,并用H2O2对氧化改性玉米淀粉进行脱色,制得无色氧化改性玉米淀粉,探讨了影响氧化和脱色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介绍一种用于镁合金微弧氧化表面处理的新型脉冲电源控制系统设计。该电源根据微弧氧化负载特性设计了一套脉冲间隙放电回路,解决了由于容性电解液系统放电而使负载两端电压不能回零造成工件表面电弧持续燃烧引起局部烧蚀的问题。研制的样机在运行中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开关变换器,基于高频、大信号离散时间模型,应用动态规划的原理,研究了一种非线性离散时间的控制方法.在一个开关周期内,以周期末输出电压偏差最小为目标确定最优导通比;为保证全局范围内调节性能最好,设计了能量函数对导通比进行校核和修正;进一步将一个开关周期的输出电压偏差最小与能量校校依不同调节范围按不同比例进行组合,得到了完整的目标函数.由该目标函数可根据初始状态和性能指标实施快速准确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以占空比、脉冲频率、电流密度、镀液温度为优化工艺参数,以镀层表面硬度、结合强度、磨损量、腐蚀速率为综合优化工艺目标,运用改进的TOPSIS法对脉冲电沉积Ni-P-W合金工艺参数进行优化。优化结果为:占空比30%、脉冲频率250 Hz、电流密8 A/dm2、镀液温度60℃。采用优化工艺参数进行脉冲电沉积Ni-P-W合金与最优试验设计组相比,表面硬度提高了8.14%,结合强度提高了5.32%,磨损量减小了4.26%,腐蚀速率减小了6.25%。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交变电场对从绿豆叶片中提取的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交变电场电压为600 mV,频率为5MHz的条件下,处理时间在1~3 min范围内酶活性显著提高,1 min时最高为55.68;频率为5 MHz,改变电压处理5 min时,随着电压升高酶活性由抑制到促进逐渐增强,电压为600 mV时酶活最高达57.18;电压值为600 mV,改变频率处理5 min时,低频情况下过氧化物酶活性较低甚至被抑制,频率为2 MHz时酶活性最低为41.7,当频率为4 MHz时酶活性最强达60.54.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共沉淀法制得镁铝水滑石固载K2Cr2O7催化剂HT-Cr2O72-,将该催化剂在温和条件下,以分子氧为氧化剂用于催化醇的液相氧化反应,并以2-吡啶甲醇的氧化反应为模型探讨了温度、溶剂、催化剂量等条件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苯、三氟甲苯等溶剂更有利于反应进行,2-吡啶甲醇转化率随着温度上升明显提高,该催化剂可以在温和条件下实现醇类化合物的高选择性氧化转化;和其他固体催化剂用于液相醇氧化相比,该催化剂具有更高的活性转化数(TON)。  相似文献   

16.
以过饱和草酸溶液为阴极液,乙二醛溶液为阳极液,分别采用单、双阳极电解槽进行电解合成乙醛酸研究.结果表明,双阳极室的时空产率和电流效率较单阳极室高.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恒电压、恒电流、电解时间以及乙二醛的浓度、盐酸的浓度等对合成乙醛酸的影响,通过正交分析得到了新的电解合成乙醛酸方法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7.
通过热重分析实验,研究了在高温空气气氛中覆盖在Al-Zn—Si合金表面的MgO引发剂对铝合金直接氧化生长过程的作用。结果表明:MgO能显著缩短Al-Zn—Si合金熔体直接氧化所需的孕育期及Al2O3/Al复合材料的生长时间。同时发现MgO有助于Al2O3/Al复合材料以光滑的方式进行氧化生长,形成细化胞状晶团,提高组织结构的均匀度和材料的致密度。促进Al2O3/Al复合材料生长的MgO覆盖最佳量为12mg/cm^2。  相似文献   

18.
考察了在微波辅助技术的前提下32Fe +/Fe +摩尔比、氨水用量和微波功率变量因素对制备34Fe O 纳米材料的影响,并筛选出较优的制备条件。同时,对该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XRD)和高分辨率透射电镜(TEM)扫描分析。其结果表明:(1)32Fe +/Fe +摩尔比1:1、氨水用量15mL、油酸钠1.00g、微波辐射功率200W 和反应30min 为制备34Fe O 纳米材料的最优条件;(2)根据Scherer公式计算,该样品的平均粒径为10nm~20nm,且样品微粒形状规则,近似球形,晶体形状较好,粒径大小较为均一;(3)通过对比研究制备34Fe O 纳米微粒的微波辅助合成法、共沉淀法和沉淀氧化法,从XRD谱图分析可知,用微波辅助合成法制得的34Fe O 纳米微粒的特征衍射峰明显,分散性好,且强度较高,说明该法所制得的34Fe O 微粒晶化度较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固溶热处理和挤压工艺对于AZ31镁合金强韧化的影响。AZ31镁合金经过固溶热处理后,微观组织观测表明晶粒明显细化,平均尺寸从250μm减小为25μm,配合挤压成型AZ31镁合金的力学性能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