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陈子展在所著《最近三十年中国文学史》中说过一句话:“如果要写现代文学史,从《新青年》开始提倡的杂感文不能不写;如果论述《新青年》以后杂感文的发展,黎烈文主编的《申报》副刊《自由谈》又不能不写,这才说得清历史。”而《自由谈》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尤其是杂文史上,所以能取得如此重要的地位,除了鲁迅作为杂文历史的开创者的卓越贡献之外,陈子展在其中也是出了大力、有大功绩的。两年多时间,他在《自由谈》上发表130多篇杂文,可以与鲁迅发表的数量齐观。加上他在二十年代其他杂文阵地如《芒种》、《太白》《新语林》、《…  相似文献   

2.
三十年代的《申报·自由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2年12月1日,《申报》副刊《自由谈》改组,由刚从法国回来的黎烈文接任主编。自此,《申报·自由谈》革故鼎新,在编辑方针上实行改革,并且在社会上掀起了继《新青年》后的又一散文写作新潮。其后,仿效此法的刊物无数。致使1933年被称为是“小品文年”,1934年被称为是“杂志年”。同时,改革后的《申报·自由谈》包容兼蓄,不仅使左翼作家有  相似文献   

3.
小引《言论自由的界限》,是鲁迅1933年春天发表于《申报·自由谈》的一篇杂感,说是三年前的新月社诸君子, 很像“并非要打倒贾府,倒是要贾府好”,而骂了几句主子,便被塞了一嘴马粪的焦大,因为“他们引经据典,对  相似文献   

4.
唐弢先生在《琐忆》一文里说到一段文坛掌故:“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四年之间,鲁迅先生经常在《申报》副刊《自由谈》上写稿,攻击时弊,为了避免反动派的检查,他不断更换笔名。我当时初学写作,也在这个副刊上投稿,偶尔写些同类性质的文章。我的名字在文艺界是陌生的,由于产量不多,《自由谈》以外又不常见,那些看文章‘专靠嗅觉’的  相似文献   

5.
茅盾同志一九五六年四月八日在答复毛丹、黄治正、施大鹏三同志的信中说:“有的短讽刺性的杂文(抗战前及抗战时所写),为了发表的方便,大都每篇换个笔名(鲁讯当时给《自由谈》写稿,就是这样的,我也给《自由谈》写过稿,也是每篇换笔名的),因此,不但人家常常弄错(把别人的算是我的,把我的算是别人的,而主要是把我的算是别人的),我自己也弄不清楚。”由此可知,茅盾同志曾在《申报·自由谈》发表过不少杂文。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茅盾同志在《申报·自由谈》发表的,不仅有杂文,而且有文艺评论和读书  相似文献   

6.
说明茅盾同志一九五六年四月八日在复毛丹、黄治正、施大鹏三同志的信中说:“有的短的讽刺性的杂文(抗战前及抗战时所写),为了发表的方便,大都每篇换个笔名(鲁迅当时给《自由谈》写稿,就是这样的,我也给《自由谈》写过稿,也是每篇换笔名的),因此,不但人家常常弄错(把别人的算是我的,把我的算是别人的,而主要是把我的算是别人的),我自己也弄不清楚。”由此可知,茅盾同志曾在《申报·自由谈》发表过不少杂文,而这  相似文献   

7.
现代副刊的诞生是作为主体的正刊进行自我革新的产物。《申报·自由谈》的问世便是如此。《申报》编辑理念的创新、编辑水平的增强为《自由谈》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申报》出版与发行宗旨的大众化转型为《自由谈》奠定了坚实的读者基础;《申报》的综合改革扫清了副刊编排的理念障碍;《申报》市场化运作的经营策略解决了《自由谈》的运作资本瓶颈;《申报》的版式设置为《自由谈》提供了最初的范式。  相似文献   

8.
《华德焚书异同论》是鲁迅后期杂文的代表作之一。本文写于一九三三年六月二十八日。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七月十一日《申报》副刊《自由谈》,后由作者编入《准风月谈》。  相似文献   

9.
粉碎“四人帮”后,文学研究事业空前繁荣,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深入研究和资料建设问题,已经被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 现代作家黎烈文,因三十年代初期在上海主编《申报》副刊《自由谈》从而与新文学运动主将鲁迅建立密切关系,成为当时文坛颇负声誉的新进作家。可是,在“四人帮”倒行逆施时期,不少有关鲁迅著作的“注释”中却这样写道:曾经是鲁迅友好的黎烈文后来堕落成  相似文献   

10.
说明一九五六年四月八日,茅盾同志在答复毛丹、黄治正、施大鹏三同志的信中说:“有的短的讽刺性的杂文(抗战前及抗战时所写),为了发表的方便,大都每篇换个笔名(鲁迅当时给《自由谈》写稿,就是这样的,我也给《自由谈》写过稿,也是每篇换笔名的),因此,不但人家常常弄错(把别人的算是我的,把我的算是别人的,而主要只把我的算是别人的),我自己也弄不清楚。”由此可知,茅盾同志曾在《申报·自由谈》发表过不少杂文(包括评论),而这些文章不仅当时没有结集出版,解放后的《茅盾文集》也没有收入,现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鲁迅诞辰一百周年,也是《阿Q正传》发表六十周年。关于《阿Q正传》,鲁迅在好些文章中谈过。一九三三年,他在一篇变换笔名写的论时事的杂文《再谈保留》中也曾顺为谈及,是这样说的:“十二年前,鲁迅作的一篇论《阿Q正传》,大约是想暴露国民的弱点的,……”这一篇杂文,原是投给《申报》副刊《自由谈》的,因为揭发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卖国罪行,被检扣未能登出,后来收入《伪自由书》中,按原稿不加改动。因此,这篇化名文章,虽然谈的是自己的作品,却只能用别人的口吻说“大约是想……”云云,而实际是明白告诉了我们《阿Q正传》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12.
一九三三年三、四月间,鲁迅和瞿秋白曾合作写过《王道诗话》等十一篇杂文,另有一篇合作的杂文《中国文与中国人》则是十月所作。前边十一篇杂文中《王道诗话》是瞿秋白同志在鲁迅家中避难时所写,《伸冤》(瞿秋白原题《苦闷的答复》)、《大观园的人才》(瞿秋白原题《人才易得》)等十篇是秋白与鲁迅住在邻近的地方时所作。这些杂文都是瞿秋白与鲁迅交换意见后执笔写成,经鲁迅作了修改,并请人誉抄后,署上鲁迅的笔名寄给《申报·自由谈》和《申报月刊》发表,后来分别收入鲁迅杂文集《伪自由书》和《南腔北调集》。后一篇杂文是秋白夫妇已离开大陆新村鲁迅寓所②斜对面的东照里③十二号,迁居别处,邮寄给鲁迅,同样由鲁迅修改后发表。  相似文献   

13.
唐弢先生在《琐忆》一里说到一段坛掌故:“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四年之间,鲁迅先生经常在《申报》副刊《自由谈》上写稿,攻击时弊,为了避免反动派的检查,他不断更换笔名。我当时初学写作,也在这个副刊上投稿,偶尔写些同类性质的章。  相似文献   

14.
《申报》是旧中国历史最久的报纸,其副刊《自由谈》在同时期同类副刊中历时最长。《自由谈》前后更换主编11人。随着社会的变迁,加上主编者政治、文化倾向的差异,各人主编的  相似文献   

15.
《申报·自由谈》是中国近现代历时最久、影响最大的文艺副刊。况周颐晚年移居上海,卖文为生,积极挥墨于报刊这种新型媒体,在其生命的最后三年(1924-1926)里,他于《申报.自由谈》上发表词作30余首。这些词作以题画、咏物、酬赠为主,亦庄亦谐,艺术精湛,雅俗共赏,体现出况周颐词的最后辉煌与深远影响。况周颐逝世之后,《申报·自由谈》刊载《况蕙风先生外传》、《况蕙风遗稿》以志纪念,有利于我们深入了解况周颐及当时的世风人情,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6.
《琐忆》是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唐弢写的一篇回忆鲁迅的散文。唐弢,1913年出生于浙江镇海县畈地唐(现属宁波市)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家境清贫,勉强读书到初中二年级就辍学了。为生计所迫,十六岁考入上海邮局当邮务佐。1930年参加进步读书会,并在地下党领导下搞工人运动的宣传工作,同时学习写作。1933年开始向《申报》副刊《自由谈》投稿,其中《新脸谱》一文被叭儿们误认为是鲁迅写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精神》,是瞿秋白所写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以下简称《序言》)的最后一都分。这篇《序言》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比较全面、正确地评价鲁迅及其杂文的论著。瞿秋白能够写出这样一篇一万五千余字的辉煌论著不是偶然的。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三三年 3月 一、二八周年祭曲 《新诗歌》1卷3期 一九三四年 11月 比兰台罗的戏剧 20日《申报·自由谈》 12月 文学与生活 1日《申报·自由谈》 一九三五年 2月 放牛 《太白》一卷十期 此文后收入:《三种船》1935年11月上海开明书店出版,《中国现代散文选》第五卷,198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作家童年文萃百篇》重庆出版社  相似文献   

19.
徐懋庸,是三十年代步入左翼文坛之初就享盛名的杂文家。他写过一篇短篇小说,题为《桂英爸》,连载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十五到二十三日的《申报·自由谈》,署名哗子。《桂英爸》出于徐懋庸的手笔,应无可疑。所署哗子,原是他的长女之名。他在《冷却了的悲痛》中说:“哗子生于一九三三年,是我们的第一个孩子。”①这位哗子的出生与他杂文的问世有些关涉。早在写作《桂英爸》的同一年,作者就有这样的自述: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的泰晤士报",《申报》在中国报刊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就了众多名人志士,一代名编周瘦鹃也是从《申报》开启自己一生的主编事业。周瘦鹃在担任《申报·自由谈》主编期间,对其进行大胆改革,增添新内容,创作新版式,为《申报》带来了更多的读者和更广的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