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世界发明》2009,(6):61-61
始于1851年伦敦的世界博览会,其历史就是近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历史。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口号的上海世博会,注定是人类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标志性事件。在上海世博会诸多破纪录的指标之外,还有一项就是本次世博会将在全球创意城市运动的大背景下举行。日本爱知世博会之后,以成立于2004年的联合国创意城市联盟为标志,创意城市作为一项政治、文化、经济、社会和生态运动,迅速波及世界。  相似文献   

2.
资讯     
《科学与生活》2009,(9):124-124
<正>联合国"城市生态圈"项目欲对接上海世博会在日前举行的"城市生态圈"国际研讨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代表表示他们有意将"城市生态圈"项目与上海世博会对接,酝酿在世博会期间在上海组织召开首届"城市生态圈"全球大会。"城市生态圈"是联合国在全球范围内重点推动的战略性项目,目标是面对城市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林冲 《科学生活》2010,(6):22-23
主题馆历来是世博会的心脏,每届世博会都会通过主题馆来传播、展示本届世博会的理念和主题。而2010年上海世博会首次以"城市"为主题,通过城市人馆、城市生命馆、城市地球馆、城市足迹馆、城市未来馆五个主题馆进行演绎。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信息》2006,(13):303-304
2008年6月14日至9月14日,西班牙城市萨拉戈萨(Saragossa)将举办主题为”水与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博览会。此次世博会是介于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两个注册类世博会之间的专业类世博会。当时同时提出举办申请的还有希腊的塞萨洛尼基市和意大利的里雅斯特市.三个来自欧洲的国家相争,西班牙萨拉戈萨最终胜出,总结下来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科学生活》2009,(6):42-43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超过7000万人次在世博会举办的184天之内,能享受到交通的便捷,自然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6.
《科学生活》2010,(2):60-61
让世界目光聚焦"城市",这是世博会历史上的首创,也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的完美演绎。浓缩各个城市的经典,展现不同文化的魅力,这也让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格外与众不同。在世博园区,除了能领略到异国风情,还能欣赏到各具特色的国内城市风貌。目前,一部分国内展馆的方案已经拉开帷幕,就让我们领先一步,去国内展馆领略大江南北的万种风情吧。  相似文献   

7.
<正>还记得曾带给国人巨大荣誉与新奇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吗?如今,新一届世博会正在意大利米兰举办。这届世博会的主题是“给养地球、生命能源(Feeding the Planet,Energy for Life)”,顾名思义,就是聚焦农业、粮食,关注可持续发展。为契合大会主题,参展各国及其专业展馆纷纷  相似文献   

8.
郑义 《金秋科苑》2010,(22):91-92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华丽谢幕的世博会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也让这句主题词日渐深入人心。不少人认为,数字城市与日常生活离得很远,而事实并非如此。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数字城市又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精彩呢?  相似文献   

9.
世博会是人类优秀文明和智慧汇聚的盛会,也是各参展方共享科技进步、进行创意比拼的大舞台。在上海世博会上,诸多国家馆都依靠声、光、电等多媒体集成技术,来演绎、展示各自的文化特色和城市生活的新理念,演艺设备与技术创新地广泛应用于世博会场馆、展览展示项目和各类型文艺演出活动中。左焕琨,上世纪60年代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舞台设计专业,长期专注于舞台美术设计和舞台工艺设计领域,近年来从事展览展示艺术技术工作并担任艺术照明设计,在上海世博会中担任中国国家馆、主题馆展示技术保障平台顾问组组长。8月中旬,左焕琨老师陪同本刊记者观摩了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主题馆,并为我们解密其中技术,介绍了演艺科技在上海世博会展览展示中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工程的发展前景及其对行业未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 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它是在发展中国家首次举办的,是当今世界社会持续发展的标志。世博会期间经济、科技、文化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展现出无限生机和生气勃勃。世博会后怎么办?当然是要加速上海,乃至全国和全世界的经济持续发展。为了防止世  相似文献   

11.
司文涛  张宁慧  叶海鹏  李宇 《资源科学》2022,44(10):2114-2124
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群成为一种区域主流空间形态。城市群的城市化时空格局是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基于2000—2018年长时序夜间灯光数据,计算并筛选适合于该地区的夜间灯光(NTL)强度指标和动态阈值,在NTL遥感影像基础上提取城市区域,综合利用景观指标和标准差椭圆参数研究城市群城市化演进过程。研究表明:①京津冀城市群的城市化进程发生了显著的阶段性变化,其进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0—2010年核心城市快速城市化阶段;第二阶段为2010—2015年核心城市及其周边卫星城市的城市化波动发展阶段;第三阶段为2015年以后以中等城市为主的稳定城市化阶段。②京津冀城市群城市化的空间演化格局具有明显的的东北—西南方向性。③京津冀城市群的城市化以北京、天津两个核心城市为快速扩张区,辅之小城市的低速扩张,从而实现区域间的协同发展。本文证实了长时序NTL数据能有效且低成本地监测区域尺度上的城市化进程,可为城市化过程的动态时空格局研究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2.
多智能体与蚁群算法结合选址模型:长沙市生态用地选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严重的影响着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为了缓解城市生态环境压力急需合理配置城市生态用地,特别是空间布局优化。传统的空间布局选址方法没有考虑政府政策、方针的影响,其选址结果的科学性、可行性不够。本文根据生态安全格局理论和城市可持续发展观念,提出了多智能体与蚁群算法结合选址新模型。新模型对多智能体在生态用地选址中的应用以及和蚁群算法的结合上进行了首次尝试。为了验证模型,以国家确立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建设实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沙市城区为研究区域,在调研和收集整理的GIS数据以及经济社会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新模型解决了长沙市城区新增一块生态用地的选址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结合模型能够比较好的解决城市生态用地选址问题,比传统的简单选址方法更科学、合理。同时,蚁群算法的引入使模型运行时间由简单选址方法的51.29S减少为22.37S,运行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5—2014年长江中游城市群2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PVAR模型对新型城镇化与科技创新间的关联性进行估计,结果显示:科技创新有助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且近期的科技创新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程度为正,较远期的科技创新会对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产生反向效果;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有利于科技创新,远期影响为正,中期影响效应变为负,近期又会由负转正。即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动态关联关系具有时滞性,前期两者之间的互动效应为负,随时间的推移两者之间的影响由负转正;且新型城镇化对科技创新的影响效应强于科技创新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效应,两者的互动关系存在较强的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赵挺 《学会》2012,(11):3-8
志愿行动能否进入世博会是一个理论问题。志愿者、志愿性组织以及志愿行动是公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典型的公共性。纵观世博会发展史,其理念由商业性向公共性逐渐转变,这与志愿行动的理念不谋而合。由此,公共性成为现代世博会与志愿行动的契合点,为志愿者进入世博会提供了学理上的支撑。中国上海2010年世博会的主题表明城市是围绕人类本身的生活而存在和彰显其价值的,其公共性的追求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15.
作为肯尼亚的首都,内罗毕是非洲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本文研究了内罗毕市1988年-2010年城市建成区空间扩展情况.利用1988年Landsat TM、2000年Landsat ETM+以及2010年Landsat TM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与混合分类的方法,提取了1988年-2000年、2000年-2010年、1988年-2010年内罗毕土地覆盖空间变化数据,并分析了城市用地面积扩展的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内罗毕从1988年到2010年总共扩展了141.24km2,扩展面积为1988年城市建成区面积的1.27倍,其中1988年到2000年扩展了60.03km2,2000年到2010年扩展了81.21km2.城市建成区所侵占的地类主要是荒草地和林地,城市建成区的扩展方向是以东西方向为主,并沿着主要交通路线的方向扩展.人口和经济快速增长、便利的交通、地质地形、政府政策是内罗毕城市扩展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信息化和全球化成为现代社会的三大趋势。50%的世界人口居住在城市,消耗着全球75%的能源,因此可持续城镇化发展成为各国关注的课题。进行信息化与可持续城镇化协调发展,以及以信息化促进可持续城镇化发展的研究。首先研究可持续城镇化的内涵与关键要素;接着从低碳排放、城镇合理布局和公共服务提升等方面研究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可持续城镇化的发展;最后探讨信息化与城镇化的关系、信息化与可持续城镇生态系统弹性管理、信息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下的公共服务,以及信息化与可持续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愿景——智慧城市。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城市化发展日益迅速、工业化进程推进加快,水污染越来越严重,水环境保护的压力日益加大,城市污水检测、处理水平已成为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就如何运用生化需氧量检测污水做相关探讨,希望能为污水处理探索一条便捷之路。  相似文献   

18.
高春玲 《现代情报》2013,33(4):73-77
21世纪,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后,城市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城市化已成为人类进步和全球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和核心动力。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后经济危机时期,城市发展面临的格局异常复杂,如何切实推动城市可持续性发展,成为关系社稷民生的热点话题。2012年也成为中国城市化的新元年,城镇常住人口超过了农村常住人口,如何将城市人口转化成人力资源,并使其拥有可以支配的智力资本,是城市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城市发展进程中担当中坚力量的图书馆,如何更好完善知识服务,融入城市发展进程,切实满足区域社会中政府,企业,市民的知识需求,不断转型与突破,逐渐走向新生,是本文致力于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李硕硕  刘耀彬  骆康 《资源科学》2022,44(7):1449-1462
新型城镇化如何影响碳排放强度关系到“双碳”目标的实现与路径选择,更加关系到生态安全较为敏感的湖域地区可持续发展。以环鄱阳湖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构造生态安全距离空间权重矩阵,采用SPDM模型实证分析2000—2019年研究区新型城镇化对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和衰减特征。结果表明:①新型城镇化对降低碳排放强度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与降低碳排放强度可以实现二者得兼;②新型城镇化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呈现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生态安全距离是影响空间溢出效应的主要因素,但影响程度小于经济距离;③生态安全约束下湖域地区新型城镇化对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呈现由近及远的“三阶段”衰减特征。由此建议因地制宜并合理定位制定新型城镇化政策,精准推进以县域为单位的新型城镇化;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完善城市群协同发展机制;推动生态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地区生态优势。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快速进程中河道利用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河道范围内土地占用、入河污染物大量排放、河道资源无序开采等活动,对河道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本文探讨了城市河道自然功能及社会服务功能演变趋势及规律,总结了城市河道所面临的诸如河面率缩减、河道水质恶化、河道形态及结构破坏等一系列问题,挖掘了引发河道问题的深层原因。在借鉴城市河道利用与保护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工程、技术、管理等方面分别提出了河道保护的措施与建议,如在城市化初期开始完善城市河道保护体系,加强日常监督、工程治理、资金支持和行政管理以促进城市化建设与河道利用的协调发展,从而积极应对城市河道利用中的问题,为河道的可持续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