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基本经济制度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适应的.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历史规律,为无产阶级的解放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推进.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程度,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来说尤其如此.今天,虽然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我国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多层次的生产力水平,客观上要求有多种所有制与之相适应,因此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具有必然性和长期性.我们在肯定非公有制经济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看到它消极的一面,要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加以有效引导,限制非公有制经济的消极面,扩大它的积极面,使之成为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它既符合我国的国情,又适应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我们应该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3.
胡荣涛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
正确认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应从三个方面理解:一是要从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上来正确理解这种基本经济制度确定的依据;二是要从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实现形式,以及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上来充分认识这种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三是要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分配结构和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等方面来认识确立这种基本经济制度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5.
李燕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6):56-59
尽管党的十五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含义、地位及作用作了明确界定,但理论界对这一问题仍有诸多争议.笔者认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体制保障,而其主体地位又是在动态所有制结构中得以保持的.非公有制存在和发展的深层原因是,由于劳动还是谋生手段,人们的个体利益必然存在,社会还不得不利用他们的个体利益要求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创造性,以创造更多的财富来满足其需求.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既相互渗透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评价基本经济制度优劣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 相似文献
6.
孔俊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曾经设想的社会主义模式,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达到的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变革和进一步大力发展生产力而实现的。在他们的社会主义目标模式中,生产资料全社会占有,一切私有制经济成份都消灭了,公有制是唯一的社会经济基础。我国“三大改造”以后,也曾经追求这种模式,试图着手消灭一切非公有制经济。实践证明,这种脱离我国国情和具体实际条件的思想、方针和政策不利于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繁荣,也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事实上,纯而又纯的、只有一种所有制经济存在的现象,在任何… 相似文献
7.
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把党的十五大精神通过法定程序变成了国家的意志,明确了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我国的指导地位,确立了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即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8.
吕洪良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4(4):21-24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建设好这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需要从理论和政策两方面下功夫,在理论上要通过正确处理所有制改革中的制度因素与体制因素,生产力因素与生产关系因素,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与我种所有制形式方面的关系,深化对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在政策上,要从传统上对公有制经济的计划与行政调节转到运用包括产业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在内的经济手段调节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上来。 相似文献
9.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是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理论,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国情提出来的.公有制是由生产力的状况所决定的,决不能搞私有化.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是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决不能搞单一的公有制. 相似文献
10.
黄蓉芳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9,(4)
分析中共十五大报告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上的新突破的重大意义,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论述两个问题,一是在正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的前提下,“公有制主体”地位应如何体现。二是非公有制经济又应如何与公有制经济竞争竞长,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陈庆福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7(4):88-8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是理论和实践探索的必然结果。它充分说明了公有制是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石,而非公有制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有明确合法的地位,要积极推进两者健康稳定的发展,使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之中。 相似文献
12.
顾钰民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6):35-38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首先必须深化对这一制度的认识。把握好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关系,从多层面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构成,以及公有制经济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在微观层次上的混合发展,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解决好的三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柴达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0,(4)
我国现阶段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是根据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提出的。正确认识确立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对于我们认真贯彻执行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大力发展生产力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5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在教育系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各级教育部门和高校纷纷组织干部、师生认真学习讲话精神。7月1日,教育部在京召开教育界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5·31”重要讲话座谈会。党组书记、部长陈至立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周济,党组成员郑树山及来自京津等地教育部门、部分高校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教育部有关司局、直属单位负责同志出席会议。会议由副部长袁贵仁同志主持。这里刊发的是座谈会发言摘要。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我们党长期艰苦探索、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完善这一制度,仍是当前深化改革的当务之急。它主要涉及建立和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三方面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和发展传统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全面深刻地理解和贯彻党的十六大关于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统一论”,从主体、客体、目的作用、行为方式、发展趋势等方面把它们统一起来。特别要解决好公有财产产权不清、保护不力、配置和运营效率不高的问题,淡化国内不同经济形式之间的主体、非主体之分,从中国国情出发,解决好农民的土地所有权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朱洁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6):9+19
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根本,同样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这种经济制度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样也为中国赢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同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一种类型,同样也存在有待进一步发展之处。这都需要我们从各个层面加大改革的力度,继续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17.
陈志宏 《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8,(3)
案例教学是公共理论课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以中国最后一个人民公社为例设计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教学案例,一方面说明公有制经济的优势,进而认清坚持其主体性的必然性;另一方面人民公社存在的问题,也说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大力发展非公经济。 相似文献
18.
张景荣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6(3):71-76
2002年以来学术界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研究进一步拓展和深入,相关探讨主要涉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酝酿形成、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认识的深化以及如何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19.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并不意味着搞单一的公有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不能搞单一的公有制.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并不意味着搞私有化,社会主义中国也不能搞私有化. 相似文献
20.
王毅武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社会主义就是消灭私有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则向世界宣告,中国现实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实际上,这是由中国的国情特点及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历史定位所决定的,是邓小平理论实质性内容的重要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实践,从不同侧面和不同层次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特别是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注重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质量概念、承认劳动力的商品性质、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含义等方面,都极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进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基础,亦是邓小平理论的出发点与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