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袭人、晴雯在《红楼梦》中是次要角色,但一个温柔和顺,似桂如兰;一个冰清玉洁,心比天高.一个内抑,一个外张.两人性格中有钗黛的影子,但由于她们的阶级出生、社会地位、生活环境都使她们在思想感情等方面与钗黛不可能不具有差异.曹雪芹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深刻而真实地通过对比手法写出这个差异,表现出她们不同的思想性格的独特性,从而使她们的人物形象更为鲜明.  相似文献   

2.
红学史上关于钗黛孰优孰劣的问题 ,历来存在着两种对立的基本观点。“扬黛抑钗”者认为宝钗是虚伪、奸猾、残忍的“女政客” ,是封建礼教的“卫道士” ;“取钗弃黛”论者则认为黛玉是个不通人情世故 ,自私又尖酸刻薄的艺术形象。而在作品实际中 ,从钗黛二人的外貌、为人处世、性格等方面看 ,宝钗身上的许多做人道德 ,使她成为美的形象 ;黛玉的叛逆性格和她所实践的爱情观带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因此她们应该是并美的典型形象。  相似文献   

3.
薛宝钗和林黛玉,作为红楼梦中两个最为优秀的女性形象,一个是儒家文化的审美典范,一个是道家精神的完美化身。无论从外貌、性格还是行为处事、人生追求来看,两个人均在各自的领域内达到了极致。"钗黛合一"作为作者以及贾宝玉的美好愿望,是一种只有在理想中才可能达到的状态。而在现实情境中,贾宝玉在钗黛两人间的徘徊取舍,对待钗黛两人的不同态度,恰恰体现了儒道两种不同文化在其思想体系中的交融渗透。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是一部穿越时空的巨著,它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塑造了一批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钗黛二人性格迥异,寄寓了作者深广的人生感悟和审美理想追求,同时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现代职场观的建立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宝、黛、钗是《红楼梦》的三位主人公 ,对三人的第一次相见作者都有精彩的描绘 ,宝、黛初会是一种笔墨 ,钗、玉相会又是另一副笔墨 ,而宝、黛、钗三人的一起登场便拉开了恋爱婚姻的帷幕 ,这两次初会对塑造人物形象无疑都是一次浓彩重笔的描写 ,尤其是摔玉和看玉的细节凸现了三人不同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钗、黛斗争说起,指出二百年来读者因钗、黛之争的障碍,看不到红楼梦八十回构思和描写中并未写钗、黛斗争,而是写钗、黛和好,二美合一。程、高续书后四十回方以钗、黛斗争、一死一嫁、不可两立为结局。后代读者受此误导,不能觉察,出现多处误读,直至于今。这个误读反映传统思维的缺陷。  相似文献   

7.
存少辉 《现代语文》2007,(11):38-40
纵观两百多年的红学史,整个清代,旧红学对薛宝钗和林黛玉的评价,大致可以分为五派:一是奠黛抑钗派;二是奠钗抑黛派;三是对钗黛不分轩轾,可谓之全尊派;四是全抑派,认为钗黛都有不符合他们的标准之处;五是对钗黛二人都有所取又有所弃,在优劣问题上首鼠两端。  相似文献   

8.
林黛玉与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两位重要人物,研究《红楼梦》不可不研究黛、钗,而研究黛、钗自然就要涉及到她们二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了。她们之间的关系如何?自《红楼梦》一书问世以来,不少读者与研究者大都认为林、薛乃是一对著名的"情场冤家",并且根据各自的主观审美爱好,又使之形成了三个派别,即拥林派、拥薛派与双拥派。持双拥派者属于折衷主义者,自可不论。拥林派认为,薛宝钗奸诈邪恶,阴险毒辣,阿谀逢迎,挑拨离间,为了争夺"宝二奶奶"的宝座,不惜"对林黛玉  相似文献   

9.
人们对于《红楼梦》中宝钗、黛玉形象的评价,往往从伦理道德的角度谈其优劣,因而众说纷纭。本文换了一个视角,将其纳入作者审美心理的发展过程中去考察,指出钗黛双美,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潜在认同;钗黛的差异,写出了世俗与性情的对立;最终宝玉舍钗取黛,是作者对世俗观念的超越和反叛,体现了对真性情的执着追求。  相似文献   

10.
在《红楼梦》中,"钗黛合一"具有两个层面的意蕴:宝玉角度的"合一"和作者角度的"合一"。首先,宝玉梦中所见可卿身上的二美合一,正是宝玉在初见黛钗之后产生的一种女性理想,也是他对自己内心矛盾的幻象式解决。其次,作者对钗黛合一的处理则是表现了他的一种美学理想。钗黛二人是女性的代表,也是中国古代女性两种不同类型之美的典型。钗黛二人的悲剧,是女性的悲剧,也是美的事物的悲剧。  相似文献   

11.
补记:戴玉发飙记 也许第一次钗黛之争写到这里应该收尾了,但下面的这一段,我实在觉得应该写出来,但又不知该放在哪里写,而且,这一段“戴玉发飙记”归根结底是由戴玉企图跟减肥女争夺我而引起的,虽然算不得“钗黛之争”,但原因和性质都与第一次钗黛之争差不多,所以将这件事补在这里吧。  相似文献   

12.
“钗黛合一”中“钗”是“俗人”里典型的贤淑女子,“黛”是下凡还泪的绛珠仙子,二者无论从性格上还是命运上都是互相映衬、互相照应、互为补充的,这是《红楼梦》所特有的写法,表达了曹雪芹所希望的一种既能生活在温暖的尘世中,又能保持一种超然尘世的心境.这是《红楼梦》中人物的完美组合,也是曹雪芹个人的理想.  相似文献   

13.
俞平伯的“钗黛合一”说既包含有道德的、历史的尺度,同时,又溶入了美学的尺度。从道德的、历史的角度看,“钗黛合一”是一种错误主张;但若从美学角度分析,这一观点有着相当的正确性、深刻性。因此说,“钗黛合一”说应当是一种美学评价,尽管,这并非俞平伯的本意。  相似文献   

14.
是黛还是钗     
红楼梦自成书以来,拥黛派和拥钗派的论战就没有停止过.拥黛派执着于黛玉的才貌双全和纯真凄美,发出了红颜应效林黛玉的慨叹;而拥钗派专注于宝钗的宽厚贤德和娴淑静雅,生出了娶妻当如薛宝钗的感慨.但是我们在读过《脂披红楼梦》后,却发现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脂砚斋对黛钗二人的评价竟然是:“钗黛合一”,也就是说黛钗二人本为一体!  相似文献   

15.
《新作文》2006,(1)
曾不止一次为黛玉含恨而死泪流满面,又曾不止一次以为宝钗不得幸福而感慨不公,不知道雪芹先生为什么要让这两个同为日月之精华的奇女子, 在大观园中悲惨地结束一生。记得曾看过很多关于钗黛二人孰是孰非的评论,觉得颇为愤慨。无论是宝钗还是黛玉,她们同是世间最美丽的女子。我怜黛玉,也惜宝钗,因为她们让我看到了女性特有的美丽与气质。  相似文献   

16.
<正>补记:戴玉发飙记也许第一次钗黛之争写到这里应该收尾了,但下面的这一段,我实在觉得应该写出来,但又不知该放在哪里写,而且,这一段"戴玉发飙记"归根结底是由戴玉企图跟减肥女争夺我而引起的,虽然算不得"钗黛之争",但原因和性质都与第一次钗黛之争差不多,所以将这件事补在这里吧。就在戴玉充满嫉妒的灵魂尚没有得到宝拆宽容大度的灵魂所安慰的那段时间,也就是高一上学期的某段时间里,戴玉  相似文献   

17.
钗黛之争叙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疏理了钗黛形象评论流变的主脉,认为钗黛形象评论历经了现实的道德伦理评判、文学的典型评论和文化的美学探索三个阶段.这个过程显示了古典文学人物分析史的一般流程.  相似文献   

18.
闫红读红楼     
《红楼梦》中最难看透的莫过于薛宝钗了,即使有着七窍玲珑心的林黛玉也是很久还没能对她有个确认。后世的拥黛派和拥钗派争执不下,拥黛派将宝钗贬为矫情伪善的宵小之徒,拥钗派则极赞宝钗的温柔敦厚、大家风范。其实,曹雪芹老早就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钗黛形象的研究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有得也有失。二十世纪俞平伯、李希凡和蓝翎、何其芳的研究具有建立学术研究“范式”的意义。建立新的“范式”,推进《红楼梦》人物形象研究,应注意作者小说美学、人物形象的全面系统分析、精读原著、原著与续作的分别。  相似文献   

20.
钗黛合璧众美归一——《红楼梦》理想女性的审美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虽以真实为创作原则,但其中又不乏作者关于理想女性的审美构想。这个构想就是钗黛合璧,兼取众美之长。《红楼梦》的作者首先将这个构想落实到秦可卿身上,其次,又着落在薛宝琴身上。然而,构想终归还是构想,现实中的她们无一例外地都进入了薄命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