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叙事与小说关系匪浅,它们在解读和构造小说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在翻译中,由于源、译文叙事存在差异,译入语叙事对翻译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以清末小说翻译为例,从叙事时间、叙事视角和叙事结构三方面进行讨论,证实了中国小说叙事传统对中国小说叙事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2.
动态叙事和静态叙事是小说叙事效果的两种体现形式,而小说的叙事者和叙事视角又是决定小说叙事静态或是动态的重要因素。本文正是通过分析巴尔扎克和福克纳作品中的这些因素,来阐释静态叙事和动态叙事的差别,以及这两种叙事对作品的叙事效果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宋代是我国文言小说发展的特殊时期,在这一时期文言小说发生了叙事角度和叙事方式的转变,本文从叙事演变的角度出发,结合宋代文言小说的实际,对宋代文言小说的叙事演变进行简要的探析。  相似文献   

4.
空间叙事理论的兴起打破了传统小说线性叙事的规律,空间叙事侧重于在文本叙事的基础上呈现小说的空间结构。小说的空间是抽象的,并依赖于读者的阅读体验和感知能力,同时它又影响着故事情节的统筹安排,所以掌握小说的空间叙事概念别具深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尼·莫里森于2008年发表第九部小说《仁慈》,作为语言大师,她运用独特的章节安排,以及巧妙地转换叙述视角,赋予小说叙事强烈的空间感,这种纯熟的空间叙事技巧突显了莫里森的文字驾驭能力,也赋予小说巨大的叙事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
论唐五代小说的叙事艺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五代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它的出现表明中国古典小说创作已摆脱子、史的束缚,逐步走向成熟。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指出唐人“有意为小说”,叙事艺术的增强是唐五代小说创作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唐五代小说的叙事艺术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勾勒唐五代小说叙事视角的多样化以及各种叙事视角自身的特点;二是在叙事时间上,标注年号、有意识“扭曲时间”,顺叙、倒叙、插叙、补叙、预叙等叙事笔法的运用构成唐五代小说独特的叙事时序;三是叙事结构上,呈现出程式化、板块状的特点,作还通过设置“小说之眼”,使叙事结构趋于谨严、完整。  相似文献   

6.
侯岩 《文教资料》2011,(24):26-27
残雪的小说世界就是一个怪诞的叙事迷宫,其别具一格的叙事才能给人们更多的是困惑与不可思议。本文从残雪小说的叙事策略:复调的迷宫、寓言式的故事结构、梦呓似的小说语言三个方面,重点论述残雪小说独具的叙事艺术魅力,探询其叙事内涵。  相似文献   

7.
先锋小说是小说叙事形式的冒险或革命,先锋小说家的创作是进行自觉的文本实验。先锋小说作家关心的是故事的“形式”,即如何处理故事,他们认为所有的小说都是虚构的;将人物的深度内涵取消,人物只是作为一个形式符号而存在;故意在小说中设置“空缺”,使叙事结构零散化。因此,叙事的虚构化、人物的符号化、结构的空缺化方面表现出新的叙事观念,颠覆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方式。先锋小说是一种具有当代意义的创作实验。  相似文献   

8.
《呐喊》与《彷徨》小说是叙事结构剖析文本的个案。围绕元小说创作倾向、双构叙事和复调文本叙事三个方面阐述其成因,凸现鲁迅作为现代小说大师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以来安徽乡土小说与城市小说的叙事地位不断变迁,乡土小说与城市小说出现了各自的叙事困境,乡土叙事与城市叙事的融合成为提升叙事品质的重要选择。文章阐释了安徽乡土叙事与城市叙事地位的变迁、叙事的困境,并从叙事视角、叙事艺术、叙事结构和叙事题旨等方面,论述乡土叙事与城市叙事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滁州学院学报》2020,(3):27-33
严歌苓小说的苦难叙事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在其小说的苦难叙事中,价值观的不确定性使其小说苦难叙事具有强大的艺术张力;人性的探究与挖掘使严歌苓小说苦难叙事具有厚重的思想深度;坚韧与接受使严歌苓小说苦难叙事充满了希望与温情;宽容与理解使严歌苓小说苦难叙事走向包涵与融合。其小说的苦难叙事不止于对社会政治文化问题的思考,更具特色的是注重人类共有的、人性层面的开掘,表明出鲜明的人文精神特色,为海外移民文学的开拓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