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是以内蒙古进入21世纪这十几年来的音乐评论作为专项研究对象,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分析、批判性研究与评价.在肯定以往音乐评论研究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缺憾,因此笔者认为要在现阶段的审美关系中发挥积极的力量,充分发挥新世纪内蒙古音乐评论的潜能,从而介入艺术创作、介入日常生活和审美需求方面,所以对新世纪内蒙古音乐评论的不足作出反思,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将漫瀚剧音乐的旋律与漫瀚调、二人台的旋律特点进行比较分析,试图找出他们的一些共性与内在联系。在某种程度上,兼论与内蒙古相邻省份传统音乐形态作为的辅助作用,内蒙古周边传统音乐与内蒙古西部地区传统音乐的融合的影响。目的是为内蒙古西部地区民族民间音乐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依据的同时也希望从旋律的来源上角度解读漫瀚剧音乐创作的一些技术性理念。  相似文献   

3.
音乐评论是从理论上研究、分析音乐现象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音乐评论学是研究音乐评论现象的特征与规律的人文科学,是音乐学的一个应用性分支学科.音乐评论学的研究对象是音乐评论现象,研究内容包括音乐评论的本质与属性、音乐评论的评论对象与内容、音乐评论的目的与作用、音乐评论的原理与依据、音乐评论的原则、音乐评论的类型、音乐评论的方法、音乐评论的标准、音乐评论史等。  相似文献   

4.
培养新世纪的创新人才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的迫切任务。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的、审美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学生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来感知、认识音乐,获得审美的满足.并得到自我发展、自我创新。音乐教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我作过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音乐风格角度入手,同时结合一些经典广告音乐案例的分析,对西洋古典音乐、民族音乐、通俗音乐、新世纪音乐等不同类型的音乐风格在广告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认为广告音乐既有一般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也包含了广告艺术的某些特性。在具体的运用中不仅必须兼顾音乐风格、音乐表现的要素,更要考虑到商品宣传、广告表现的需要。音乐在广告中的正确运用能丰富广告艺术的表现力,加强广告宣传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6.
潘嘉敏 《考试周刊》2010,(46):226-227
音乐美学中的审美情感是一个联系抽象理论与现实的桥梁,审美情感的产生不仅依赖于某种具体形式的音乐作品,而且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本文从社会历史和艺术评论角度,探讨了审美情感的特征,音乐审美情感中的当代性和永恒性,以及审美情感在音乐创作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音乐批评依据着某些基本的客观标准来对音乐现象进行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评说,基于不同的文化基础.形成了众多的音乐批评流派,在20世纪西方结构主义等批评思潮的影响下,音乐研究开始走向“音乐文化研究”,“语境”成了音乐批评的重要因素.当代音乐批评应站在审美与和谐的角度去欣赏、感悟音乐.体现音乐评论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8.
季札观乐是《左传》中记载的一场重要的审美欣赏活动。季札将他的雅乐审美观和政治见解结合在一起,为后人提供了集表演、欣赏、评论于一体的综合性的审美欣赏活动。从季札观乐活动,可以想见春秋时期的儒家中庸文化、政教风俗以及当时人们对《诗经》的文学风格及音乐审美的体验。季札的评论对我国的音乐和文学审美都带来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黄玮 《河南教育》2011,(12):50-51
音乐审美教育是我国现阶段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面对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新时期,音乐审美教育应与社会大环境相适应,与时俱进,积极发挥作用,更好地为新世纪我国的人才培养总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10.
《左传》、《战国策》中的评论在体式方面有相同的地方,一般都在叙述之后,是典型的"叙述+评论"的形式,且评论篇幅都不是很长。也有相异的地方,《左传》的评论多假以"君子曰"的形式,作者很少直接介入评论;《战国策》中作者开始直接介入评论,极少采用"君子曰"的形式来评论。评论即"颂赞"这一文体的限制,是二者的评论都以短篇为主的原因;二者在评论体式、评论倾向、评论的审美效果方面均有不同,其原因主要有时代和思想根基的不同、评论对象的不同、作品本身的差异等。  相似文献   

11.
<正>一个国家的音乐文化代表了这个国家的文化特色,中国的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音乐特色,具有突出的文化价值。音乐美学即从艺术美学的角度来研究音乐的本质与音乐内在的规律性,同一般美学、音乐技术理论、音乐史学及音乐评论等都有密切的联系。《音乐审美与音乐文化》一书从哲学角度、心理学角度、广义社会学角度及音乐作品自身美学特性角度进行富有建树的分析与判  相似文献   

12.
庄云英 《考试周刊》2012,(81):172-173
教育部在新世纪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基础音乐教育要贯彻实施"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可见,以审美为核心是音乐艺术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音乐课程中最突出、最重要的理念,它贯  相似文献   

13.
廖家骅先生作为当代中国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为中国音乐教育学科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可称为“中国音乐教育学科的领路人”。基于对廖家骅学术成果的系统梳理,从其对音乐审美特性、音乐教育审美特性、音乐教育与审美心理和智力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总结其音乐教育美育观;从其对高师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的职责、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目标等问题的关注概括其音乐教育通才观;从其对一线音乐教学、教育现状等现实问题与实践性问题的关注与评论提炼其音乐教育实践观,从而对他的音乐教育思想进行全面阐释。对廖家骅音乐教育思想的研究既是对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发展成就的总结与回顾,也是对我国当代音乐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民国上海流行歌曲是中国流行歌曲的开山之作。它从属于一般音乐,又不同于一般音乐,具有自身独特的音乐特征与审美现代性。文章从情感美、意境美、语言美、旋律美四个方面阐述民国上海流行歌曲的音乐审美特征。从音乐的情感性来讲,这类歌曲以柔美的女声诉尽缠绵悱恻之情感;在意境方面气轻韵柔,阴柔优美而韵味无穷;在语言方面,诗词般的语言介入音乐形式,语言的音乐性为歌曲的美感大增异彩;在旋律方面,融合民族音乐特色与外来音乐元素,灵动多样,和谐自然。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伊始,国家根据新的社会历史条件及更深入研究不同学科的认知规律,对基础教育进行了新的一轮改革,分别制定了九年义务教育与高中各科课程标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出台的。新《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6.
在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新世纪的创新人才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的迫切任务。创新人才的培养依靠创新教育,音乐教育是整个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音乐教学作为一门艺术的、审美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学生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来感知、认识音乐,获得审美的满足,  相似文献   

17.
舒曼在西方音乐评论史上创造了一种独特的个性特征与表现方式,使其音乐评论达到了相当的艺术高度。他音乐评论的鲜明个性特征是:敏锐的历史敏感和切中时弊的政论批评,真情实感,客观公正的辩证态度,强烈的诗意与文学性。他创造“大卫同盟”这一虚拟组织作为代言人,运用性格迥异的人物辩论表达辨证的音乐思想。本文以舒曼音乐评论的主要作品《论音乐与音乐家》批评文本为研究对象,试对舒曼音乐评论的个性特征与表现方式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8.
黄林丽 《成才之路》2010,(14):81-82
中学阶段的学生,成熟与纯真并存,是每个人人生旅途中心理和生理迅速发展的时期。其音乐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对音乐认知的过渡性、对音乐兴趣的动荡性、对音乐审美的社会性、对音乐表现的闭锁性。我们必须在掌握中学生心理特点的前提下,设计有的放矢的教学策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相似文献   

19.
音乐是一门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课程,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最直接有效的课程.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也不是为了学会一些音乐技能.而是增强学生的音乐爱好与兴趣,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感受美的能力。让学生懂音乐、爱音乐的良好情操。但是在现实的音乐教学中,许多教师都忽视了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只注重音乐技能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孟为红 《小学生》2013,(11):76-76
生活中,美无处不在,涵盖科学美、自然美、社会美等等。除了这些,艺术美同样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而音乐美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音乐审美上,很多审美专家与教育学家将其看做是对人情感的陶冶,心灵的净化。委婉动人的音乐能够使人身心愉快、烦恼抛去。激昂奋进的音乐能够使人心潮澎湃、斗志昂扬。音乐所蕴含的力量是无限的,能够培养对音乐的审美变得极为重要,尤其是从小学音乐教学的基础抓起。本文对培养小学生音乐审美趣味做了一些调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