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疼”和“痛”这一对同义词的辨析入手并结合自己的体会,对现有的一些归纳提出了质疑.另外,对如何把对同义词差异的分析研究更好的实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韩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因同义词辨析不正确而导致的问题,以对同义词“当作”和“看作”的辨析为例,对对韩汉语教学中同义词使用上的错误现象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五经正义》的“对文”和“散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颖达《五经正义》中的“对文”和“散文” ,是一套分析古代词义 ,且主要是分析同义词的训诂术语。作者审视到经传中同义词相对使用时其义有别 ,单独使用时其义相通的特殊现象 ,创造性地配合使用“对文”和“散文”来进行分析 ,开启了对同义词进行综合训诂的先河  相似文献   

4.
“北京”和“首都” ,指同一个地方 ,是同义词。据说同义词是可以相互替换的 ,的确如此 ,“我到北京去”可以说成“我到首都去” ,“首都有个天安门广场”可以说成“北京有个天安门广场”。但是 ,北京师范大学可决不是首都师范大学 ,那可是两个不同的大学。可见同义词的同中之异其实是更值得注意的。同义词其实只是在最重要的一点上相同 ,那最重要的一点说的是概念意义 ,或指称意义。“看、瞟、瞥、张、望、瞧、瞅”等的概念意义相同 ,都表示用视线接触某物 ,所以是同义词。“南京”和“金陵”指同一个地方 ,所以也是同义词。但是概念意义和…  相似文献   

5.
李姝 《成人教育》2007,(3):83-84
该文首先从汉语本体研究的角度全面考察了同义词“常常”“常”的分布情况,并找到了区别这组同义词的形式标记;接着对不同年级越南留学生“常常”“常”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考察,并归纳了偏误的类型。文章认为:从习得顺序的角度来看,“常常”的习得早于“常”,造成偏误的原因主要是教师教学不当和教材编写太过简单。  相似文献   

6.
“和”与“或”都常用作连词。在一些方言里,读音又相近,故有时容易因混用而弄错。如:一次语文考试,有一题是:“写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或反义词。”有的同学对所列每一词语,既写同义词又写反义词。结果,多花费了时间,还因审题不准、部分答非所问而影响了成绩。究其原因,就是由于对“和”与“或”的不同用法不甚明了或有所忽略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不同意唐建《修辞同义词探略》(发表于本刊一九八五年第二期)一文的观点。认为将“修辞形式的词的临时同义现象”称作“修辞同义词”是不科学的。真正的“修辞同义词”应该是风格同义词。  相似文献   

8.
姚友谊 《教育艺术》2003,(10):59-60
近些年来,在语文教学中对“讲”有些偏见,似乎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讲”就是“注入式”,是“灌”的同义词。有的学校干脆规定每节课讲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更有甚者认为注重讲课的教师就不是好教师,一味地由学生自己“读”,自己“讨论”,再由自己编几段课本剧,来几个花样,闹哄哄一节课完了。我不明白学生究竟掌握了多少知识,充  相似文献   

9.
一次,有位教师问学生;“母亲和妈妈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同学们茫然不知。学生回答不出,这和教者是有关系的。对“母亲”和“妈妈”这类语体色彩不同的同义词的辨析,一地教师往往只满足于讲清“甲就是乙”就行了,不再帮助学生进一步辨析,使学生产生了“语体色彩不同的同义词完全等同的错觉”,这对培养学生准确使用祖国语言是不利的,我们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加以重视。一般来说,语体色彩不同的同义词有以下三方面之分: 一、通俗亲切和文雅庄重之分。如“母亲”和“妈妈”,前者色彩显得庄重,后者色彩显得亲切,我们在使用时要有所选择,不能等同使  相似文献   

10.
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在讲到“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时,有这样一段话:“汉语大部分的双音词都是经过同义词临时组合的阶段的。这就是说,在最初的时候,只是两个同义词的并列,还没有凝结成为一个整体,一个单词”(见该书77页)。这里所说的“同义词临时组合”或“两个同义词的并列”的现象,在古代文献中极为常见,我们管它叫做“同义连语”。了解和分析同义连  相似文献   

11.
何祥义 《学语文》2006,(5):41-41
“浑言”和“析言”是解释文言词语同义词词义的重要方法,也是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辨析该类词语的重要手段。浑言,即所谓概其略同,解释同义词词义间的一致;反之,同中求异,辨析同义词词义间的细微差异,则是析言。  相似文献   

12.
袁园 《中学俄语》2016,(1):29-30
俄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同义词,这虽然大大丰富了俄语的语言表达,却给俄语学习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义词辨析也成为俄语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本文拟辨析“会议”类词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达到”和“到达”在汉语中是一组同义词,同义词在汉语中不仅异常丰富,而且地位也相当重要。词汇丰富,标志着语言的丰富和发达。但汉语词汇的丰富和表达的灵活,给外国学生在学习上带来了困难,致使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往往词不达意,错误百  相似文献   

14.
同义词语辨析是对外汉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不仅与句法密切相关,也与语义、语用等因素密不可分。文章以现代汉语中“看起来”和“看来”为例在对其分别描写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辨析它们在虚化程度、句法功能、观察视角和语篇功能等方面的差异,建构了汉语同义词语辨析的基本范式。  相似文献   

15.
胡茜 《学语文》2007,(2):42-42
《新华字典》中“抢”的基本义为:“夺,硬拿”。“劫”的基本义为“强取,掠夺”。“掠”的基本义为“夺取”。“夺”的基本义为“抢,强取”。可见这四个词的基本义极为相近,且《同义词词林》也将“抢、劫、掠、夺”收为一组同义词。本文主要根据《汉语大词典》等提供的资料讨论两个问题,一是这四个词是如何构成一组同义词的,二是对这些词稍作辨析。  相似文献   

16.
基于北京大学语料库,对先秦汉语中应答类的同义词“答”“对”“应”进行统计分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词汇和语法方面进行对比分析,重点总结出三者义项的使用情况、词语感情色彩的异同以及三者在句法功能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师如何使自己的语言个性化,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其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主要方面作出努力。设计新鲜比喻。新鲜的比喻能够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具体。如我在讲“同义词的选择”时这样设例:“夫人”和“老婆”的意义相同,但前者是书面语言,后者是日常口语,如果把新闻语句“×××及其夫人今天抵达北京”中的“夫人”改成“老婆”,恐怕显得有些滑稽。学生听了,在捧腹大笑的同时,自然会重视同义词的语体色彩。运用精炼语句。教师应研究语文学习的规律、方法,并把研究的心得用精炼的语句表述出来。如教学生作文审…  相似文献   

18.
同音的同义词“度”与“渡”经常使用,但又容易用错。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错例:(1)欢渡春节,(2)要使每个同学安全地渡  相似文献   

19.
“国事”和“国是”是一组同音同义词,它们都可以表示关于国家的大政方针之事,但二者又有不同之处。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辨异:  相似文献   

20.
《水浒传》中,杨雄的绰号叫“病关索”,孙立叫“病尉迟”,薛永叫“病大虫”。“病”字怎么解释? 前些时,一家有影响的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提出了一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原来在宋元时代‘病’是‘赛’的同义词,意思是比得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