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豫剧是一个地方剧种,豫剧的唱词洋溢着浓郁的河南地域色彩,最明显的是唱词中的河南方言词汇,特别是其中的方言词、俗语和詈语等。本文以传统豫剧剧目的剧本为研究对象,探讨豫剧语言的词汇特色。  相似文献   

2.
《新作文》2006,(Z2)
谈及中原,必谈河南;说起河南,必谈豫剧;谈起豫剧,必谈常香玉。常香玉捐赠飞机的义举载入史册,“谁说女子不如男”的唱词,唱的是戏中人,传达的却是中原女性,甚至是华夏新女性的豪情与壮志。史秀荣,唱出的是新世纪女性的豪情与壮举。  相似文献   

3.
石琦 《考试周刊》2011,(20):30-32
豫剧作为最大的地方剧种,以其独特的魅力蜚声海内外。唱词是演员与观众交流的重要媒介,是豫剧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本文探讨了豫剧唱词的语言特点,认为豫剧具有和谐的音韵美、浓郁的抒情性和质朴的通俗美。探讨了接受理论的翻译观,从接受理论视角,以豫剧《七奶奶》为例探讨了豫剧唱词的翻译方法,即用相同或相近的韵脚保留源语中的音韵美;保留原有的修辞;采用省略、意译、口语化、转译的方法保持其通俗美。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语域理论为理论框架,从语场、语旨、语式三个方面对豫剧《朝阳沟》中的唱词进行语篇分析,以便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豫剧独特的艺术魅力,达到弘扬豫剧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在研究河南豫剧发展史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河南豫剧群体创作、重乡土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娱乐性强、适合人群广的特点。在论述其音乐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豫剧无曲无谱、口头传唱的独有特性,揭示了豫剧兼收并蓄、注重自我超越的优良传统,指出豫剧在传承中原文化,展现河南精神,演绎地方文化,幸福百姓生活,展现河南形象和推进文化大省建设方面的巨大作用,并希望河南人通过河南豫剧搭建根亲文化平台,传播中原文化,在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通过创建文化大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6.
豫剧作为河南旅游文化资源的一个重要篇章,对于实现我省旅游立省的目的很具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豫剧文化的艺术特色剖析,探讨豫剧文化如何促进河南旅游的发展,并针对豫剧文化与河南旅游的结合从产品开发、营销机制、政府扶植和人才培养四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背搁娃娃"邂逅变脸 姚佳昊来自河南浚县的一个豫剧世家,曾祖父那辈唱豫剧在河南小有名气,爷爷奶奶也是当地有名的豫剧名角儿,所以,爷爷特别希望小佳昊能跟他们学戏.  相似文献   

8.
豫剧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其唱词在方言语音的调配、押韵方式的选择以及拟声词的使用方面具有鲜明的地方戏曲特色。方言陈述,直白易懂;一韵到底,韵情相连;摹音贴切,旋律生动。这些丰富的语音表达手段是豫剧流传三百多年、经久不衰的艺术源泉。  相似文献   

9.
中原是河南豫剧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河南戏曲对河南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对河南文化的发展和推广提供了借鉴.文章探讨了豫剧的发展及其特点,并从戏曲文化推动中原经济发展方面论述河南戏曲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对当今社会和人民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河南豫剧是产生于并主要流行于河南省的一种地方戏曲艺术。其舞台语言以形成地的方言为基础,显示了突出的河南地方方言特点,代表了中原地区的区域文化。河南豫剧在传播发展的过程中,舞台语言也不断演变,表现出继承和变异的特点。从共时角度对河南豫剧舞台语言的语音进行描写和比较,可以发现地方戏曲舞台语言的继承、融合和演变状况,为深入探究地域方言提供新的视角和素材。  相似文献   

11.
一声“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梆子清唱,博得了全场听众的热烈鼓掌,这是豫剧《花木兰》的一段唱词,那高吭、激越的唱腔,出自一位河南妹子之口,显得格外饶有韵味,叫人羡慕不已,这是1996年元月19日在息烽县校长培训会结业晚会上的即兴表演、演唱者便是下红马小学的教师——耿全香。 山村来了个河南妹 1969年,21岁的耿全香离开河南老家——滑县瓦岗寨乡,随未婚夫来到息烽结婚。1970年3月,蒙领导关心,被介绍到下缸马民办小学任民办教师,开始了她的教书生涯,一干就是28年。想当初,下红马村民族杂居,边远高寒,山大沟深,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经济非常落  相似文献   

12.
河南濒灭剧种的唱词通俗美主要表现为鲜明的地方性、浓郁的生活性、率真的乡土性、唱词的即兴创作性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斯特林堡的自然主义文学代表作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曾被改编为京剧、话剧、河南豫剧等不同版本。改编剧对原著在象征意义的表现、人物情节的改编以及舞台艺术的呈现上侧重点有所不同,将河南豫剧改编版本《朱丽小姐》与斯特林堡的原著进行对比分析,以探求中西方戏剧结合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2023年11月11日,第五届豫剧艺术节暨“致敬香玉”系列活动在郑州市开幕,以此纪念中国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大师100周年诞辰。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班级拟开展“聆听豫剧读懂河南”班级活动,以下是班长小豫准备的部分材料,请你帮他完善。  相似文献   

15.
豫剧,是黄河文化的灵韵,神州戏曲之瑰宝。豫剧脸谱自然具有独特的风格与特色,无论是其脸谱的图案形象还是色彩的运用都具有地域的文化底蕴。白酒作为豫酒的一部分其酒文化不言而喻。豫剧脸谱与白酒同时作为河南地域性文化的代表其结合应用共同发展是文本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运用现代设计方法使得豫剧脸谱的图案和色彩在白酒品牌包装设计上的创新应用,能够焕发出白酒品牌新的风采,也让白酒包装能有了新的设计方向与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16.
课题:《河南音乐——编花篮》课型: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年级:五年级教学内容:学唱河南民歌《编花篮》、欣赏合唱《编花篮小景》、豫剧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设计理念:本节课的设计根据教学目标重组了教材,教学内容为学唱河南民歌《编花篮》,聆听《谁说女子不如男》、合唱《编花篮小景》。通过说、看、唱、听、思等活动,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欣赏豫剧,学会歌曲,了解河南音乐的特点,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与学习中感受河南音乐的魅力,对河南音乐  相似文献   

17.
豫剧以唱功见长,吐字清晰、行腔酣畅,深受广大观众欢迎。民族声乐对其板式、行腔、创作等方面有很多的借鉴与融合,因此有些民族声乐作品带有浓郁的"河南味儿"。本文着重于表述豫剧和民族声乐之间的关系,民族声乐对豫剧的咬字吐字艺术、演唱方法以及作品创作方面的借鉴和运用。  相似文献   

18.
序列结构是二人台唱词的一种特殊的篇章组织方式,用来组织篇章的序列主要有时间序列、空间序列、计量序列和数字序列4类。序列结构二人台唱词在篇章衔接方式的选用上表现出自己的特色,主要是对词汇衔接中相似性方式下属的序列关系的运用,以及对结构衔接中同构衔接下属的重复手段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乖孙在家趣事多。家里有个小调皮鬼,冷不丁来上一句"经典",还真让人乐得喷饭呢!倘若不信,就请看——一电视里正在播放豫剧。小孙子听不懂,我就给他解释:"中国的很多剧种都和地域有关系,豫是河南的简称,所以就把河南的地方剧种称为豫剧。"我见他还是不明白,就接着举例子:"四川省的地方剧就叫川剧,而越剧是"没等我说完,小孙子立马接上话茬:"我知  相似文献   

20.
柳莹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10):125-126
多以河南地区方言口语为例,从方言与民俗以及豫剧、小说之间的关系上,分析方言与地域文化密不可分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