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李杜诗歌都十分注意数词的调配,充分挖掘数词的形象色彩。他们利用数词来构成夸张、刻画细节,使叙事抒情真切动人,作品主题鲜明突出;通过表示年龄和时序的特定的数词来构成优美意境,引起读者的丰富联想,扩展了作品内容。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李白诗歌语言之夸张艺术,并结合具体的诗句欣赏,着重从数字夸张方面进行论述,剖析了李白诗歌夸张的艺术。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李白诗歌语言之夸张艺术的几大特色:使用频率高、范围广、力度大、手法多,且契合辩证法,与老百姓语言十分接轨;进而指出李白的夸张艺术是其浪漫主义风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李白诗歌语言之夸张艺术的几大特色 :使用频率高、范围广、力度大、手法多 ,且契合辩证法 ,与老百姓语言十分接轨 ;进而指出李白的夸张艺术是其浪漫主义风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在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征中,夸张是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浪漫主义诗歌不可缺少的元素。因此,重点对李白诗歌的数字夸张这个方面进行大量的论述,来体现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6.
李白的诗歌多属于浪漫主义诗歌,往往借助于夸张来表现事物和情感.夸张这种表现方式不追求“形似”主要要求“神似”.李白在运用夸张手法,表现出了极致美.  相似文献   

7.
诗仙李白以豪迈飘逸、洒脱奇特的诗风成就了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他善于运用夸张的数字转换事物和情感,使诗歌呈现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本文从李白及其诗歌概述出发,从三个视角分析李白诗歌中的数字夸张艺术。  相似文献   

8.
余群 《现代语文》2007,(7):23-24
李杜诗歌都有多处表现自身的形象。两相比较,他们的自身形象同中有异。一是两者有着相同的胸襟:坦荡开阔;二是不同的性格:从洒脱到深情;三是不同的气质:从张扬到内敛;四是不同的艺术风格:从理想到现实。总之,从李白到杜甫,唐朝正好经历了一个从繁盛到衰落的过程。盛唐朝气蓬勃的时代特征造就了他们共同的博大胸怀。而唐朝从盛到衰的社会变迁,又明显地表现在他们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9.
李白、杜甫诗歌各有千秋,艺术价值难分上下,艺术比较难度较大。本文另选角度,从李白、杜甫主体理想的差异,对其社会政治理想进行比较和衡量,以论证杜甫诗歌中包含的人文关怀及李白的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10.
禅宗自五祖弘忍后分为"南宗"和"北宗",南宗主"顿悟",北宗重"渐修"。受禅宗"南北宗"说影响,明代董其昌"以禅喻画",创立山水画"南北宗"说。然而古代诗歌领域的"以禅喻诗"还不充分,还没有明确的"南北宗"说。从古代诗歌创作实际看,类似禅宗"南北宗"区别明显存在。自唐代李白、杜甫起,古代诗歌也可分两个系统:杜甫、以及后来学杜者近禅之"北宗";李白、以及后来学李者近禅之"南宗"。  相似文献   

11.
李白和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同时出现的两位伟大诗人。在诗歌创作方法、审美意象、诗歌语言、创作体裁等诸多方面各显异彩,风格迥异,各有特长。李白长于七绝,夸张大胆、想象奇特、清新自然、天然浑成,体现了李白追求自由的浪漫主义精神。杜甫尤善七律,取典型的人和事,呈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寓主观于客观,用个性化的语言塑造形象,浸透着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语言精练、准确,体现着充满浓厚生活气息的现实主义精神。同时两人均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作品及精神体现。  相似文献   

12.
高汝东 《中学文科》2000,(10):46-46
我国历史上的“李杜”,除了人们熟知的李白、杜甫外,还有六对。  相似文献   

13.
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歌在用词上具有夸张艺术特色,诗人内心丰富的情感及盛唐繁荣恢弘的时代气势浸染是他采用此修辞手法的主要原因,本文拟就他诗歌中主要运用的数字化夸张、对比性夸张、比喻式夸张、动作性夸张等四种类型的夸张修辞方法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李白《秋浦歌》第十五首:"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鲁迅说,至少要将它打一个二万扣,以为也许有七八尺,但决不相信它会盘在顶上像一个大草园。鲁迅不是反对文学上的浪漫、夸张手法,而是批评那些玩弄大言壮语的文学家。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久远的五千年历史中,酒一直是个好东西,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都喜欢这杯中之物。酒更与泪一起流淌在中国古典文学之中。酒的感觉既冽又辛更醇,从嘴里倾入。注入心田.涌起心灵的波澜;泪的味道既苦义成也欢,从心田流出。从心灵的窗口宣泄。南有《楚辞》,北有《诗经》,既是诗的源头,也是诗酒结缘的滥觞,从此“无酒不成诗,无诗酒也无”,文人墨客与酒结下了生死之缘:  相似文献   

16.
17.
李白与杜甫是诗歌史上并驾齐驱而又差异巨大的两住诗人。二人有着迥然不同的人格精神和诗歌风貌。前者可以“仙”“圣”之别概括,不同的人格精神决定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和存在状态。后者可以“真”“善”之别概括,具体体现在意象世界的浪漫与悲怆,抒情方式的奔放与迂回,审美追求的求真与求善。但至真与至善,最终达到的都是至美之境,所以在此意义上,二者是殊途同归的。  相似文献   

18.
李白《秋浦歌》第十五首:“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鲁迅说,至少要将它打一个二万扣,以为也许有七八尺,但决不相信它会盘在顶上像一个大草囤。鲁迅不是反对文学上的浪漫、夸张手法,而是批评那些玩弄大言壮语的文学家。  相似文献   

19.
李白和杜甫都写有大量的咏月诗,二人的咏月诗有同有异,其同,月亮意象都承载着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对社会现实的忧愤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其异,对于李白,月亮是诗人主体精神的象征,对于杜甫,月亮是其审美观照的对象性存在。咏月诗从一个特殊视角,展示了两位伟大诗人不同的性格特征和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20.
李白和杜甫都写有大量的咏月诗,二人的咏月诗有同有异,其同,月亮意象都承载着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对社会现实的忧愤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其异,对于李白,月亮是诗人主体精神的象征,对于杜甫,月亮是其审美观照的对象性存在。咏月诗从一个特殊视角,展示了两位伟大诗人不同的性格特征和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