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初次接受采访,人们往往会有一种戒备心理,对符合自己审美认可、情感需求的记者,表现出接纳的情绪,对不符合自己审美认可、情感需求的记者,则表现为不配合甚至排斥的态度。这就需要记者巧妙地运用情感技巧,搭桥铺路,拉近与采访对象的"心理距离",寻找洽谈的有效突破口,以激发采访对象的倾诉意愿,使之敞开心扉,说出心里话。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采访结果。那么,新闻采访中如何运用情感技巧呢?  相似文献   

2.
苏伟  李明文 《当代传播》2007,(3):105-106
新闻采访是记者同采访对象的双向性互动活动.记者重视采访中的互动性可以使双方进入最佳采访状态,提高采访效果.本文从言语互动、角色互动、心理互动、情感互动4个方面,分析新闻采访的互动性.  相似文献   

3.
陈琳     
《新闻前哨》2011,(11):1
陈琳,楚天金报情感工作部副主任,高级心理咨询师,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情感类口述实录文章的报道与采写,挽救无数个濒临破碎边缘的婚姻家庭,42万多字倾诉作品,握紧情感和谐社会的抓手;采写"刺字少女"系列策划报道,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极大  相似文献   

4.
试谈情感因素在采访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采访是一种频繁而深入的人际交往活动,是记者与采访对象进行心理交流的过程。在面对面的访问过程中,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情感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直接关系到访问的成败。记者只有在采访中巧妙地运用情感因素,才能促使访问成功,甚至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新闻采访是记者与采访对象进行心理交流的过程。在面对面的访问过程中,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情感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直接关系到访问的成败。记者是否善于运用情感因素,直接影响着谈话采访的效果和质量。如何营造有利于采访的情感呢?笔者认为采访中宜采用以下几种调控情感的方法。化生为熟人们往往对熟悉的人或事产生积极的情感反应。记者为了采取最佳的采访效果,应该积极引导采访对象在熟悉的环境和领域接受采访。  相似文献   

6.
陈秋萍 《今传媒》2013,(11):128-129
新闻采访是一种以人际交往为基础的特殊调查研究活动,信息的获取要依靠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因而,新闻采访中记者的心态,情感上的变化对新闻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本文基于新闻采访的大量资料扼要分析了新闻采访中记者所要秉持的心理素质,切记不可因个人心理状态的变化影响采访和采访对象的情感,以保证新闻报道和新闻稿件编辑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柏林勇 《新闻窗》2014,(5):83-84
摄入性谈话是心理学中的概念,是心理咨询师在对心理咨询者进行具体的病情诊断之前所进行的铺垫性谈话,也是咨询师与患者之间建立关系的初步谈话,主要是为了咨询师了解患者情况、打开患者心理防备、资料统计所进行的谈话。  相似文献   

8.
新闻采访是新闻记者为从事新闻报道而进行的收集新闻素材的专业工作,是一种媒体信息的采集和收集方式,同时也是记者与采访对象进行面对面心理交流的过程。影响新闻采访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情感因素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因为在新闻采访工作中,情感不仅构成了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交流的环境和氛围,而且还是双方思想、心灵碰撞的必要桥梁和润滑剂。  相似文献   

9.
美国《塔尔萨论坛报》记者鲍勃·福尔斯曼曾说":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访问是绝对当不好记者的。"他的话充分表明了采访对于新闻记者的重要性。新闻采访中,采访对象是整个采访过程中最关键的角色。成功采访是记者和采访对象全面互动的过程。而心理因素往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采访中的角色互动也是一个心理互动的过程。只有进入采访对象的内心,实现心与心的交流,才能采写出精彩的富有感染力的好新闻。因  相似文献   

10.
新闻采访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记者与采访对象互相感应的心理过程。一般而论,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心理感应是积极的、双向性的。即记者需要从采访对象那里获得新闻事实,同时,采访对象也需要向记者倾诉困惑、反映情况和宣扬主张。 不可否认,在新闻采访活动中,采访对象对记者的感应,有积极的、符合意愿的;也有消极的、不符合意愿的。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曾作过一次采访对象意  相似文献   

11.
积极的力量     
心理咨询在中国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一方面,所有的市场预测都认为中国的心理咨询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许多心理咨询师朋友却难以感受到市场的热度,所得收入仅能勉强度日。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人给心理咨询披上了一层负性的外衣,认为是心理有毛病的人,才需要去看心理医生。  相似文献   

12.
梁霞 《青年记者》2006,(10):53-53
记者在向采访对象作采访时,不仅仅是向对方收集材料。访问的过程,同时也是彼此交流思想感情、挖掘内心世界的心理交流过程,采访中双方的气氛融洽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采访质量,因此记者就要懂得采访对象的心理特征,并设法满足一些采访对象的正当的心理要求,创造能“推心置腹”交谈的融洽氛围,以双方感情上的交流,促进双方信息的交流,使采访取得成功。寻找共同熟悉的人或事,以及相似性,取得采访对象的信任在大多数采访场合中,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应建立起“自己人效应”的心理效应关系。记者与采访对象谈话中,应努力寻找共同语言,共同感兴趣…  相似文献   

13.
所谓的"心理效应"即是受访者在受访过程当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反应,对记者的采访可起到促进或制约的作用。本文着重探讨新闻采访中的几种心理效应,并分析其对新闻采访的影响。新闻采访活动充满着心理互动与精神感应,无论是记者的心理状态,亦或是受访者的心理状态,均可对整个采访过程造成至关重要的影响。作者认为:成功的记者+良好的受访者≠成功的新闻采访报道。记者与受访者需要进  相似文献   

14.
姚丹 《新闻窗》2012,(5):41-41
作为一种频繁而深入人心的人际交往活动,新闻采访是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进行的一个心理沟通的过程。影响在采访效果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情感因素是决定采访过程能否顺利进行和采访任务是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只有成功的接近采访对象,才能够捕获更有价值的新闻材料。要与被采访者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将其心灵的闸门打开,这样可以更深层次的挖掘其内心世界,从而使记者所获取的信息资料更多更丰富。  相似文献   

15.
所谓情感倾诉类报道,指都市报倾诉类栏目中由记者采访主述人写成的口述实录类个人情感故事。其传播所营造出的夸张的"滥情化"拟态环境及其产生的广泛的社会影响,是对社会伦理道德和社会行为规范的一种动摇。因此,媒介当重新审视情感倾诉类内容传播的社会性选择。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1月25日,由宝鸡市图书馆主办的"宝图讲坛公益讲座"在宝鸡市图书馆四楼教室如期火热进行,本次讲座的主题是《如何与孩子沟通》。讲座邀请了宝鸡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理事、宝鸡市思源心理研究所常驻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马亚宁老师前来授课辅导。多媒体教室座无虚席,听众60余人。此次讲座主要围绕"如何与孩子建立有效沟通"的内容展开。在讲座中,马老师以她多年的亲子教学经验和对亲子教育深入的研究,生动详细地剖析了现代家庭教育中  相似文献   

17.
杜琴玉 《青年记者》2007,(14):98-98
新闻采访是记者与被采访者相互沟通的一种方式。无论记者还是被采访者,在采访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有着微妙多变的心理活动。记者应该懂得一些采访心理,这样不但能增强自身心理素质,也能更好地与采访对象进行心灵的沟通,取得良好的采访效果。  相似文献   

18.
所谓“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成为记者采访对象的个体面对访问时所表现出的心理状态也是千差万别的。这就要求我们记者在多方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查探采访对象的心理上多做功夫,尤其是要在采访过程中对采访对象的心理进行控制,在新闻采访过程中,记者无权、也不可能强制采访对象接受采访,  相似文献   

19.
新闻采访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和融合性,而且也属于一种情感交流和人际交流,因而新闻记者的心理状态对新闻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需要引起重视。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分析记者心理状态对新闻采访影响的基础上,重点就如何解决不良影响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市民报情感倾诉专栏的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玲 《新闻前哨》2006,(4):25-26
在目前热销的市民生活报上,流行着一个口述实录文体的副刊专栏——由普通百姓倾诉自己生活中的情感遭遇,记者聆听记录而成。它们被统称为情感倾诉栏目。情感倾诉最早出现在电台晚间节目中,像几年前广为人知的《夜渡心河》、《心灵之约》等节目。1997年《北京青年报·青年周末》第10版记者安顿主持的“口述实录”专栏首开报纸先河。由于读者青睐、市场效益看好,于是各报纷纷开辟情感专栏。短短几年,情感专栏迅速风靡了大江南北的市民生活报。如大打情感牌的《楚天金报》的《真情倾诉》专栏,湖北发行量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