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2):128-131
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三维地震勘探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方法,制作了W. S. French三维地质模型,基于该模型设计了三维地震勘探虚拟仿真实验,模拟三维地震勘探中采集、处理和解释过程。该虚拟仿真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三维地震勘探施工流程,加深对三维地震勘探理论方法的理解,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职工教育》2006,(2):F0004-F0004
中国石化集团江汉石油管理局地球物理勘探公司,是以石油天然气地球物理勘探和技术研究开发为主的石油物探服务企业,拥有在不同地貌,地质条件下进行地震、重磁力,电法、VSP测井等综合物探施工资质和丰富作业经验,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山地地震勘探,黄土塬地震勘探,  相似文献   

3.
李萍  王文先 《华章》2007,(8):253
在地震地质条件好、地形平坦的黑龙江三江地区及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地区,采区三维地震勘探己普遍被采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山区复杂地质条件下的三维地震勘探在技术上也有了突破,如解决了激发、接收的问题,对山区地震波波场及其传播规律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成功地应用于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4.
裴志峰 《华章》2007,(7):194
在山西刘家庄煤矿区从事三维地震勘探,首先要根据地震地质条件不断改善激发因素,着重作好变观措施,其次要选择合理的处理模块,做好初至折射静校正,并兼顾干扰波去除,即可获得满意三维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地质条件复杂地区进行三维地震勘探施工关键在于施工参数的选择,通过实地试验工作进行施工参数优选是保证三维地震勘探精度的必要措施。经过详细踏勘在勘探区选取东南部中厚黄土区、中西部薄黄土区及坡积物区和西北部薄黄土区及坡积物区、基岩区3个有代表性的试验点,分别进行激发层位(井深)、激发药量和井型的对比性试验,结果显示中厚黄土区,单井,井深8m~9 m为宜,薄黄土及坡积区、基岩地段,单井,井深2m~3 m为宜;激发药量1kg。采用试验优选出的施工参数进行三维地震勘探的解释结果与矿井生产已揭露地质特征一致,充分印证了试验工作的高效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高精度、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技术在我国多数矿区,不仅可以控制落差大于等于5m的断层,而且对大于1/2波长的地质异常体也具有较高精度的识别能力。以淮北矿区某煤矿为例,应用叠前时间偏移二次处理技术、地震属性技术及多属性聚类分析等方法,获得了研究区令人鼓舞的从未有过的对开采有重要工程价值的地质成果,证实了所用技术的先进性以及三维地震资料二次处理解释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孙根才 《华章》2007,(8):254
随着综合化机械采煤技术在煤矿中的广泛运用,对解决矿井地质问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基于三维地震勘探自身的诸多优势,目前它已成为解决煤矿地质问题的重要勘探手段.  相似文献   

8.
刘忠义 《华章》2007,(8):242
我国煤炭地震勘探数据采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从无到有,从使用光点仪、模拟仪、数字仪到无线遥测仪;从二维到三维;从单波到多波.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逐步形成了我国的煤炭地震勘探技术体系,相关采集方法和设备的发展与使用与技术应用均处与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9.
三维地震数据处理过程中,常规叠后时间偏移叠加对速度不同的同深度倾斜地层难以做到恰当归位,对空间速度突变的地质体也做不到正确成像。而叠前时间偏移因其对偏移速度场不敏感的特性,能够避免叠后时间偏移处理产生的问题,对各种地质构造的处理结果具有较好的成像效果,能达到地震资料高精度处理解释效果。在煤矿企业投入资金做高精度勘探压力大的背景下,运用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对煤矿早期三维地震数据开展精细处理解释工作,达到提高勘探精度的目的,是一种经济、高效、便捷且实用性强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40年来,胜利油田经过摸索与实践,总结并形成了具有胜利油田特色的复式油气区地质理论,以及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体系,有效地指导了油田的勘探开发。同时,滚动勘探开发技术、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特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综合配套技术、精细油藏描述技术、高温高盐聚合物驱三次采油技术、滩浅海油田勘探开发配套技术、稠油超稠油开采技术、水平井钻采技术、地面工程配套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等10项成熟配套的专有、核心技术,在油田生产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为油田的稳产、增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在山区地形复杂、沟壑纵横条件下,采用三维高分辨地震勘探技术,查明了曹窑东井深部采区构造分布情况,为优化深部采区设计,合理布置采掘工程,提供了较为明确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2.
针对"地震勘探原理"课物理学概念抽象、数理结合紧密等特点,结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教学实际提出了"地震勘探原理"课数字化、可视化教学方法的改进方案,将课程的可视化内容划分为演示性、课堂师生互动性及课后作业模拟仿真三个层级,给出了各层级的具体教学实施办法及课堂教学的具体组织与实施方案,并以合成地震记录为例说明了"地震勘探原理"课可视化教学的实施方法与过程。通过教改的实施可促使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地震勘探原理的学习,增强抽象原理概念的可视化程度,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根本上掌握地震勘探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切实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在地震数据处理过程中,"三高"的地震资料处理原则至关重要,可为后续地震资料解释以及油气储层的预测提供可靠依据和重要保障.所谓"三高"即高信噪比、高保真和高分辨率.其中,地震数据去噪部分成为地震数据处理的首要任务.对于地震资料去噪方面,前人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关于叠后资料的去噪已经有了很多成熟方法.以自适应面波衰减、三维相干噪音压制以及异常振幅压制的常规去噪技术,针对地震资料叠前去噪常规技术方法进行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4.
采用超分辨率图像重构技术和基于图像亮度的三维几何建模技术紧密结合,研究一种高分辨率的三维几何建模技术。通过理论论证与分析研究,得到高分辨率的三维几何模型和真实物体的高分辨率图像数据信息,为高分辨率的图像处理和模型开发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地震勘探一直是石油勘探中的主流勘探方法。在石油高校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球物理勘探方向的教学过程中,地震勘探一直是教学的重点。相对而言,非地震勘探由于只在石油勘探的初期有一定的应用,一般不是石油高校的专业课教学的重点。对石油高校勘查专业非地震勘探类课程的设置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在石油高校非地震勘探在专业课程中所占的比例较低。但目前,非地震勘探仪器精度有了较大的提高,其在工程地质类行业的应用也逐渐增多。在目前国际石油市场动荡的情况下,石油高校应增加对非地震勘探类课程的重视,多开设相关课程,以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地震勘探程度的提高,勘探难度逐渐增加,勘探精度要求越来越高,针对地质目标的采集方法研究越来越重要,利用现有的地震资料,结合地震反演建立合理的地质模型,运用波动方程正演技术设计地震勘探采集方法,研究偏移成像效果,分析采集结果能否达到地质目标的需求,通过反复模拟处理分析,优化观测方案,使得最终确定的采集方法能够解决地质问题,获得高质量的地震资料,减低勘探风险。  相似文献   

17.
在地学研究更加趋向定量化以来,各种新技术获得的数据量正以几何倍数增长,产生的数据逐渐由GB向TB级发展.如何可视化海量数据全局细节变化,渐渐发展成为一项新的研究领域,即海量数据处理与可视化.而目前基于海量数据最有效的可视化解决方案,主要思路是应用并行计算机集群处理技术和直接基于硬件GPU加速的可视化方法.提出了一种解决海量三维数据体绘制的并行方法及实现,并以三维地震勘探中反射地震剖面数据体为实例,讨论了数据预处理方法和分析了体绘制效果,完成了可视化实例测试.  相似文献   

18.
高光  王宁  刘琳琳 《教育技术导刊》2016,15(10):161-163
在地震勘探工作中,地震图像中面波干扰的去除对地震图像的解释以及之后的勘探环节具有重要作用。由于Contourlet变换具有多尺度、多方向性的特点,在理论上适合去除地震图像中的面波。首先介绍地震勘探中的面波特点和Contourlet变换原理,利用Contourlet变换对实际地震资料进行多尺度和多方向分解,在变换域中进行阈值处理,以实现面波的去除。实验结果证明,利用Contourlet变换去除地震勘探中的面波相比传统方法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地震勘探新方法是地震勘探原理和资料处理课程的深化和延展,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地球物理专业课程。它和目前油田勘探开发生产联系紧密。该课程包含的内容广泛,涉及大量地震勘探基本原理、数学理论和公式计算,同时还包含了油田勘探、油藏开发等相关内容。作者从课程特点出发,重点考虑授课对象为即将毕业的大四年级同学,充分分析高年级同学目前存在的学习状况和心理特点,认为授课时应精心准备授课内容及相关材料,最大程度地激发学习兴趣,建立问题导向式的课堂氛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力求让其在较短的课程时间内了解地震勘探新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为了加强学生对所学地震勘探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浅层折射地震勘探实验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进行了有效结合,研究了浅层折射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及实践教学环节,处理并分析了采集所得实验数据。实践结果表明,学生通过亲自布置测线、用仪器设备激发和接收地震波,并对记录到的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激发了学生理论课程学习的兴趣,提升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