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史研究发端于新中国的创立。改革开放以来,它逐步兴起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它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史学,其史料学基础从文献档案和实物向多重证据法交叉融合发展。在新中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中,“新中国史理论”是关于新中国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思想,体现新中国历史发展的主体性、必然性和规律性。它包含着对这一历史发展所蕴含的国家观、历史观、价值观和文明观的体系化思想认识,对探讨和阐明新中国史的规律性认识具有重要意义。其迄今与“新中国史研究理论”尚未清晰地区别开来,学科意识还比较薄弱。中华文明贯通“历史中国”和“当代中国”,中国式现代化统一于建党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具有里程碑意义,深刻蕴含着正确历史观。新时代构建新中国史研究的“三大体系”、推进新中国史研究必须关注重大历史、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也是新中国史研究的主攻方向与领域。  相似文献   

2.
周笑 《教师》2015,(5):55
纪实摄影(documentary photography),到今天为止,都没有一个公众认可的定义。“纪实”这个词来源于拉丁文“docere”,译为“教导”,这说明纪实摄影照片的功能不仅仅在于传达信息,还肩负着教导观众从他所透露的真相认知社会的某个层面的使命。通常意义上来说,纪实摄影就是记录社会现实的一种摄影形式,它要求摄影师要如实反映他们所看到的,因此,纪实摄影有  相似文献   

3.
李佳 《家教世界》2013,(2):126-127
中国纪实摄影开始于"五四运动"时期,在这三十多年中,随着摄影艺术的发展,摄影家的身份以及创作理念发生的转变,人们对纪实摄影的本质和表现风格的认知理解逐渐深入,传统的纪实摄影的脚步正逐步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因此,要准确地定位中国当代纪实摄影的表现风格和创作理念并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而是应当遵循着前人的足迹,结合时代的发展规律,在探索中来感悟中国纪实摄影创作理念的真谛。  相似文献   

4.
21世纪的当代中国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沧桑巨变。变革给神州大地带来全方面的冲击和涤荡,而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国的企业界,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国有企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而痛苦的“涅磐”。在这场“阵痛”和“洗礼”面前,有的不思进取,萎缩不前;有的沿袭老路,败下阵来;而那些审时度势的有胆有识之士,正顺应时代的潮流,克服重重困难与阻力,将国有企业带上变法图强的光明大道。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储运厂(以下简称为齐鲁储运厂)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时代弄潮儿。它像那只暴风雨中的海燕,在变革大潮的风口浪尖上,搏击风云,直面挑战。它的变革时间虽然尚短,但变革成果已经凸显,它的变革之火已经点燃,正在熊熊燃起,越烧越旺,不仅温暖了储运厂几千名员工久已沉寂的心灵,更为国有企业的变革照亮了探索前行之路。  相似文献   

5.
今年五月四日是“五四”运动六十三周年纪念日。“五四”运动是划时代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的意义,正如毛主席指出的,“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五四”运动发轫于知识界和青年学生之中。运动一开始,它就汹涌澎湃,滚滚向前,猛烈冲击批判着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育。它对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一直起着重大影响。纪念“五四”运动,继承和发扬“五四”时期的爱国主义精神,对  相似文献   

6.
很多观念艺术家的摄影作品都含有大量纪实因素,在这里,纪实是一种艺术表现方法;摆拍是观念摄影的最主要艺术手段,它使摄影的艺术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释放。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当今中学历史教育的发展正经历着极其重要的变革 ,这一变革的原因主要源于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对历史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以及源于与历史教育紧密相关的几个学科迅猛发展的学术背景之中。第一 ,随着中共“十五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成 ,如何构建以国家主体意识形态为核心的新世纪历史教育目标 ,并制定达成这一目标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这两个问题成为培养新世纪青少年政治认同感、民族认同感与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关键所在 ,我们应当以创新与求实的态度 ,在实践中探讨新世纪历史教育改革的途径。第二 ,世界史…  相似文献   

8.
摄影一词源自于希腊语,是光线和绘画两词放在一起的意思,是"以光线的绘图",是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是通过物体所反射的光线,使感光介质曝光的过程,有时也会被称为照相。摄影家们把日常生活中稍纵即逝的平凡事物,转化为不朽的视觉图像。然而,作为摄影艺术中的纪实摄影,也有着它独特的光鲜性。在纪实摄影作品中,无论美好或是丑陋,目的都能表现真实的世界,引起人们的关注,唤起社会的良知,为后世留下宝贵的历史财富。基于此,以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美国最重要的纪实摄影家之一的多萝茜娅.兰格的摄影作品为基础,不断深入到她摄影时情感表达的艺术精髓中去,去研究她的创作和理念思想。她的人生态度,对摄影的喜爱和对纪实摄影的影响都是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历史需要人创造,也需要人来记述;有的人在创造历史,而有的人在记述历史;有的人则既创造历史,又记述历史.教育历史也是如此.吕明凯和他的《素质教育的跋涉与思考》(上中下三卷本)一书,就是一个教育历史的实践者和记述者对陕西基础教育、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和语言文字工作十整年历史的记录,这是一段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教育实践与教育纪实.  相似文献   

10.
<正>对于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思想文化方面的贡献及其历史地位,长期来评价不高,甚而被贬低。如有的研究者认为,近代80年的文化历程,经历了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维新思潮和新文化运动三个阶段,把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文化包括在维新思潮阶段,没有它的独立地位。有的研究者认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忽视了思想文化,其贡献远不如维新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有的研究者则认为,辛亥革命只是制度层次的变革,“五四”新文化运动才进而思想文化层次的变革。有的研究者甚至断言,辛亥革命只是打落中国最后一顶皇冠,别的毫无意义。这些论断或多或少存在着片面性,并不符合客观实际,不是实事求是的。对此,笔者曾撰文阐述自己的一点看法(《辛亥革命与文化》,《历史研究》1989年第5期)。在这篇文章的结语中提到:在“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新文化曾经发挥了同封建阶级旧文  相似文献   

11.
两种不同拍摄态度和方式直接涉及了对纪实摄影本质的看法。中国纪实摄影发展具有本土特色和民族特点。在经济文化状况和政治环境的影响下,制式化的纪实摄影格局中"个性化"正慢慢彰显,但媒体的制约作用、注重形式的倾向等问题也日益明显。打破框定、深化认识,是中国纪实摄影取得更高层次发展有待突破的环节。  相似文献   

12.
杨辉  徐倩 《上海教育》2024,(1):28-31
<正>“把党的全面领导真正做到‘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这是一所高中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最大制度优势和政治底气,也是学校践行“为每位学生铺设适合的发展之路”的教育承诺。70年前,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诞生于具有红色特征、劳动精神的新中国第一个工人新村——曹杨新村之中。2019年1月,学校党组织由原来的党总支升格为党委建制,始终秉持“党建引领学校发展、党建引领教师发展、党建引领学生发展”的工作理念,推动着学校教育系统性变革。  相似文献   

13.
熊迅 《铜仁学院学报》2010,12(4):47-49,53
以纪实摄影大师庄学本在1934~1942年间在中国西南拍摄的民族学调查影像,尤其是少数民族摄影作为探讨的对象,来呈现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西学中对待异文化的“他者”观念,以及西方人类学中的功能主义学派,如何影响了中国早期的民族学调查者的文化视野,进而对这些调查者的纪实摄影作品的内容和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此为基础,本文从影视人类学的视角,来检视庄学本作品的成就与缺失。  相似文献   

14.
近20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一直处在深刻而巨大的变革与发展之中。这种变革与发展是由当代社会实践的变化决定的,同时受着自然科学和其他哲学思潮的共同推动。它不仅表现为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我解构,而且表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社会实践、尤其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度关注和积极思考上面,表现在它以越来越开放的姿态,自觉尊重和积极吸收自然科学的新成就,勇于同西方其他哲学流派和中国传统哲学展开富有成效的对话和交流。在历史即将迈进21世纪大门口的时候,冷静地回顾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变革与发展的历史命运,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价值和重要性并不在于它的纪实的潜力,而主要在于它具有能形成我们的看法,影响我们的行动以及解释我们的社会的这样一种能力。摄影在现代生活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它已成袭我们日常生活中如此紧密的一部分,其独特之处就在于它能被社会的各个阶层所接受。摄影是一种参与社会事务的方法;也是表达个人艺术的媒介,本文将通过对摄影的历史的简要梳理,论述它对社会和对人的以上两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始创于荷兰的世界新闻摄影比赛,是世界新闻摄影最高规格的比赛,它被中国摄影界简称为“荷赛”,有专业摄影领域的“奥斯卡”之称。1996年,《大众日报》社记者李楠获“荷赛”艺术类单幅金奖,第一次在“荷赛”的金杯上镌刻下中国人的名字(也是至今中国惟  相似文献   

17.
新闻摄影通过对现实生活典型瞬间的直接纪实,塑造真实感人的形象。新闻摄影的审美意义,就在于人们在观照生活纪实的“真”的同时,得到一种美的情感的交流,进而达到心  相似文献   

18.
现代意义的科学教育源于希腊的科学精神,发展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和文艺复兴运动,至今只有300余年的历史。这一期间,科学教育处于不断的变革过程之中。在我国,从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中的“求强求富”,严复等人的“西学格致救国”,20世纪初的“科学救国”,以及今天的“科教兴国”,科学教育的变革也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今天科学课程变革的使命是什么?在经过学西洋、照搬苏联、再学西洋之后,我们的科学课程的变革能够承担起复兴中华民族的使命吗?换个角度说,科学课程如何变革才能实现历史性的超越? 一、单一性:科学课程变革研究多元生态观的缺失 中国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教育,现今的科学教  相似文献   

19.
于丽艳  陈俭 《唐山学院学报》2023,36(5):52-58,108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华民族乃至人类发展之伟大创造,有其深刻的历史、理论与实践逻辑:其历史逻辑形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接续现代化奋斗的历史选择之中,理论逻辑蕴涵在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思想的承继和发展以及对西方现代化理论的批判与超越之中,实践逻辑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变革社会的伟大实践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之中。该道路将三者统一于自身,使其既有内在机理,亦不乏"文明经络",从而开辟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20.
卢浮宫     
从开始,卢浮宫就体现了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博物”机构的概念。它的“博”表现在它藏品的范围,也表现在它每年吸引着约600万参观者:这是一个根植于其200年创新历史之中的21世纪的博物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