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993年高考化学第34题与1988年高考化学第二(8题),都是要求考生在一定条件下,根据所给平衡混和物的含量或浓度,判断反应起始时各种物质的浓度或物质的量。要想顺利解答这种类型的题,须对化学平衡理论有较深刻的理解。首先要明确,化学平衡状态变是指某一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也就是正反应速度等于逆反应速度时,整个反应体系的温度和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压强)或各组成成份的百分含量。而化学平衡的移  相似文献   

2.
化学平衡理论指出,同一可逆反应,当外界条件一定时,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最后都能达到平衡状态。其中平衡混合物中各物质的含量相同,或者是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的平衡状态称为等效平衡。等效平衡的题型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反应温度、容积一定,起始原料的物质的量配比不同,判断化学平衡是否为等效平衡;二是温度、容积一定,化学平衡为等效平衡,推断起始原料各种物质的量配比的情况。这两种题型基本上互为逆运算,采用极端假设法和转换思维方法分析。  相似文献   

3.
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化学平衡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保持,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后,如果改变浓度、压强、温度等反应条件,达到平衡的反应混合物里各组分的浓度也会随着改变,从而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我们研究化学平衡的目的,并不是希望保持某一个平衡状态不变,而是要研究如何利用外界条件的改变,使旧的化学平衡破坏,并建立新的较理想的化学平衡。例如,使转化率不高的化学平衡破坏,而建立新的转化率高的化学平衡,从而提高产量。在实际的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误会",本文的一些经验也许会给你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4.
大多数的化学反应是可逆反应,既能正向进行,又能逆向进行,正逆反应速度相等时,体系中各物质的数量就不再随时间改变,从宏观上看,反应似乎处于静止,实际上这是矛盾的双方相互斗争达到势均力敌的暂时僵持的动态平衡阶段,处于这种阶段的化学反应体系就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进行的限度。化学反应处于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平衡浓度维持不变,因此,反应物和生成物平衡浓度间必有确定关系,它反映了平衡态时各物质  相似文献   

5.
在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状态中,某些特定的反应条件下,虽然起始的状态不同,但在分别达到化学平衡时各反应物、产物的百分含量却相等,这就是所谓的等效平衡。笔者在这里归纳整理出一个简单的思路帮助同学们掌握。  相似文献   

6.
<正>化学平衡移动规律:平衡移动是一个"平衡状态→不平衡状态→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一定条件下的平衡体系,条件改变后,判断平衡是否移动的关键是看条件改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反应速率改变,并且改变后正、逆反应速率不再相等,才发生平衡移动。处理这类化学平衡移动的问题,经常会用到勒夏特列原理。注意:该原理适用于只有一个条件(温度、压强或一种物质的浓度)变化的情况,当多  相似文献   

7.
在一定条件下(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对同一可逆反应只要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或相当,而达到化学平衡时,同种物质的含量相同,这样的平衡称为等效平衡,此类平衡有以下规律:由于化学平衡状态与条件有关,而与建立平衡的途径无关。因而,同一可逆反应,从不同的状态开始,只要达到平衡时条件(温度,浓度,压强)完全相同,即可形成等效平衡。例如:恒温恒容下,可逆反应:  相似文献   

8.
等效平衡就是在一定条件下,对同一可逆反应,无论反应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达到平衡时,混合物中各物质的含量或物质的量相同的平衡状态.下面结合典型化学平衡,介绍等效平衡的判断规律及应用.  相似文献   

9.
有这样一类化学平衡试题:对于同一反应在不同的起始状态,要求达平衡时各组分百分含量(或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对应相等,保持不变.回答各起始状态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或彼此间的关系.这就是有关等效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学习化学平衡理论时知道,不论反应的起始浓度如何,也不论是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最后都能达到一定条件下的平衡。那么什么是等效平衡呢?在同一条件下的同一可逆反应,由于起始浓度不同可形成多个不同的平衡体系。其中平衡混合物的百分组成相同,各物质的浓度也分别相同的两个或若干个平衡体系,可称为等效平衡,等效平衡中反应进行的程度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11.
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是建立化学平衡概念的基础,有很多同学一开始对化学平衡概念理解就很模糊,所以在讲到化学平衡移动时就只有死记硬背了。在上海教材中是以H2和I2在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可逆反应为对象,通过对一段时问后各物质的浓度的数据进行分析、讨论,进而得出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可逆反应达平衡时,某反应物实际消耗量与起始量的比值称为该物质的转化率.转化率恒定是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之一,改变温度或压强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各反应物的转化率都增大.恒温改变反应物的用量时,反应物转化率变化情况则与各自的反应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化学平衡状态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就是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即化学反应的限度。  相似文献   

14.
化学平衡及化学平衡的移动,这一基础理论已为中学毕业生所熟悉。“化学平衡状态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速度相等,反应混和物中各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的状态。”若要深入研究反应处于平衡时的体系状况,了解化学平衡更本质、更深入的内涵,则要从热力学与化学动力学角度进行研究分析。 为了说明问题,以反应为例。 若反应向右进行,则NO_2、N_2O_4的物质的量的改变必须满足下列关系式:  相似文献   

15.
解决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常用“三段式”法。所谓三段式法即列起始物质的量(或浓度)、变化物质的量(或浓度)、平衡物质的量(或浓度).起始物质的量(或浓度)、变化物质的量(或浓度)、平衡物质的量(或浓度)三者的关系,只有变化物质的量(或浓度)与反应方程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成比例.可逆反应中任一组分的平衡物质的量(或浓度)不可能为0.“三段式”不仅常用于简单的化学平衡计算,而且常用于化学平衡中的隔板问题的计算,使问题变得简单易懂,请看下面的例题.  相似文献   

16.
<正>教材对化学平衡状态的描述为:“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都不再改变,达到一种表面静止的状态,我们称之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教材关于平衡标志的表述只涉及了“反应物浓度或生成物浓度”这一浓度物理量,而学生在实际判断化学平衡状态时,面对的是纷繁复杂的物理量.如气体密度、平均相对分子量、压强等,对于同一物理量,不同的反应体系还有不同的反应条件如恒容恒温或恒压恒温甚至绝热恒容等,  相似文献   

17.
化学平衡是高考的热点,也是难点。在解题时,建立“等效平衡”模型,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谓“等效平衡”,就是相同条件下,同一可逆反应体系,不管是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只要按反应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去投入反应物,建立起的平衡状态都是相同的。即:在相同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 此时,始态Ⅰ、始态Ⅱ达到的平衡状态完全相同。利用该原理可以巧妙地解决一类化学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王春 《教学考试》2023,(50):56-57
<正>化学反应体系的平衡状态是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条件(温度、浓度、气体反应的压强)而发生变化的,这种现象称作化学平衡状态的移动。法国化学家勒夏特列就此总结出一条经验规律: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对于气体而言,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增大压强,平衡向着气态物质体积减小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着气态物质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19.
中学化学主要有四大平衡体系:溶解平衡、电离平衡、化学(反应)平衡、盐类水解平衡。 一、平衡体系的共性 无论哪种平衡体系,都反映了在相同的外因条件下一个系统中的两个相反变化过程,当它们的变化速度相等时体系所处的状态。在溶解平衡状态时,溶解  相似文献   

20.
<正>在高中化学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计算中,常常要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平衡浓度、平衡时物质的量、体积分数、压强比等。如果在反应方程式下用"三段式"法列出各物质的起始、变化和平衡时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浓度,则能理顺关系,找出已知与未知的关系,对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帮助。例题目前全国很多地区都陷入严重的雾霾污染中,汽车尾气是导致雾霾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