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于省吾是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他在甲骨文、金文释读、古籍校订、古器物研究等方面成就卓著,为国内外学术界所公认。他的治学道路,是由文学而经学,由经学而史学,然后融汇贯通,自成一家。尤其是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治学方法,更为古文字研究和古籍整理学界所钦仰。他在数十年潜心治学的道路上,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为这一学术领域留下了极其丰硕的研究成果,计有专著13部,论文70余篇,在我国古文字研究领域占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章培恒(1934—2011),原复旦大学教授、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学史研究专家。是我尊敬的老师。在他的生涯中,明代文学研究占有重要的位置。他不仅在学术研究上硕果累累,而且还是明代文学研究的领军人物,开拓了学术领域,组织了研究队伍,培养了学术人才。他的学术思想和生活态度,给人启迪,值得学习。在他去世十周年之际,谨以此文,作为纪念。  相似文献   

3.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是享负盛名的传播教育及研究中心,尤精于国际传播、新媒体、流行文化和大中华传播研究,作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广泛聚集海内外学者,极大地促进了港、澳、台与祖国大陆乃至国际华人华侨的学术研究与交流合作,为国际传媒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院长,在文化研究领域,他深入亚洲流行文化研究和理论建设,成绩斐然;在媒体全球化研究方面,他注重研究文化产业和在中国与亚洲的跨国媒介企业,建树颇高;在香港本土文化研究方面,他潜心研究香港电影工业在面对好莱坞和其他国家强大竞争下的生存途径,观点独特;在新闻传播教育领域,他致力于培养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的传播人才,理论创新……他就是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冯应谦。  相似文献   

4.
厦门大学杨国桢教授,是人们熟知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大家,在中国社会经济史和明清文书学研究领域卓有建树,他的《明清土地契约文书研究》是全面深入研究明清土地契约文书形式和内容的开山之作,他的有关明清社会经济史特别是福建社会经济史的数十篇论文,是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力作。他在林则徐研究上的成就,也是声誉久著的。  相似文献   

5.
布斯逝世的那一天,是2005年10月10日,芝加哥大学新闻办公室在一篇特稿中这样评价了这位学者、教师、人文主义者和批评家:他是20世纪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批评家之一,他“把技巧和伦理分析相结合,因而改变了文学研究的形貌”,他的著作已成为文学研究中的伦理批评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6.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是享负盛名的传播教育及研究中心,尤精于国际传播、新媒体、流行文化和大中华传播研究,作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广泛聚集海内外学者,极大地促进了港、澳、台与祖国大陆乃至国际华人华侨的学术研究与交流合作,为国际传媒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院长,在文化研究领域,他深入亚洲流行文化研究和理论建设,成绩斐然;在媒体全球化研究方面,他注重研究文化产业和在中国与亚洲的跨国媒介企业,建树颇高;在香港本土文化研究方面,他潜心研究香港电影工业在面对好莱坞和其他国家强大竞争下的生存途径,观点独特;在新闻传播教育领域,他致力于培养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的传播人才,理论创新……他就是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冯应谦。  相似文献   

7.
现代语言学奠基人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是20世纪最著名、影响最深远的语言学家,他英年早逝,《普通语言学教程》是他留存于世的唯一的一部著作,该书是他的基本语言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在语言学研究史上有着显赫、独特的位置,被世界众多语言学家推崇,对上个世纪后半期的现代语言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指引了探索和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曹廷杰生平活动年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廷杰,是清末民初研究东北史的著名学者。在中国近代史上,他是第一个对黑龙江中下游和乌苏里江流域进行了实地考察的中国学者。他对于特林悬崖上永宁寺碑文的拓取和研究,为探讨东北边疆的历史沿革开拓了新的领域,被认为是“震惊当时学术界”的一大贡献;他的《东北边防辑要》、《西伯利东偏纪要》、《东三省舆地图说》等著作,是研究东北历史、地理、民族以及沙俄侵华史的重要历史文献。因此,一些史学家称赞曹廷杰是清末民初研究东北史的“后起之劲”,是“在精通吉林掌故方面首屈一指的史学家”。  相似文献   

9.
我在《新闻采访方法论》一书中曾经说过,记者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他的工作对象和他的服务对象的分离。这一点,只要把记者的工作和医生的工作相比较就一目了然了。医生的工作对象和服务对象是合一的。他的工作对象是病人,他要对病人进行诊断,要研究病人的病情,要给病人开药方,或者在病人的身上做手术。他在病人的身上把工作做到家了,他也就是对自己的服务对象服务到家了。记者则不同。他的工作是做在采访对象的身上,他要向采访对象提问题,询问情况,研究采访对象提供的材料。但是,这一切的目的,并不主要是为采访对  相似文献   

10.
周振甫先生是一位受人敬重的老编辑.从一九三二年进开明书店校对《辞通》、编写通俗读物《班超》时算起,他从事编辑工作已经整整五十年了.在这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他不仅校对和审读过很多书稿,积累了丰富的编辑经验,而且泛舟学海,潜心钻研,是一位杂学旁收,研究有成的学者.特别是多年来他对于诗词和古典文艺理论方面的研究,在社会上很有影响.他写的关于孟子、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等人的文论,以及他的《诗词  相似文献   

11.
严力 《中国传媒科技》2012,(10):211-212
约翰.菲斯克是大众文化研究领域中较有知名度的学者,他在很早的时候便开始将大众文化和电视文化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他的大众文化理论在全球范围内都有一定的影响力。随着国内学者对文化研究的推进和深入,他的理论逐渐受到重视,笔者通过对约翰.菲斯克著作《电视文化》以及其他相关文献的阅读,记录下一些比较感兴趣的理论观点,重点是《电视文化》第四、五、十六章,并且进行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总字数达460余万的10卷本《俞平伯全集》,完整地展示这位学问家平生道德文章的风貌,呈现于世人面前。 俞平伯先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他学贯中西,治学严谨,著述颇丰,在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领域里成就卓著。他早年积极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是白话新诗创作最早的先驱之一,也是有独特风格的散文家。他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包括对小说、戏曲、诗词的研究,都有独到的创见和深厚的造诣。在红楼梦研究领域的一系列著述、考证尤具有开拓性的意义,是享有盛誉的“红学家”。  相似文献   

13.
由来新夏先生接触图书馆学开始,叙述了他与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教学、图书馆事业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为图书馆界所做出的贡献,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他的图书馆管理理念和图书馆学研究思想,从而概括他对图书馆教育、事业和研究三界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七九年,中国科技大学的青年化学工作者温元凯,经过严格的考核、评定和一番周折,被提为副教授。那年,他才三十三岁,成为我国最年轻的副教授。温元凯是南京大学化学系一九六八年的毕业生,他象一个在足球场上勇猛奔跑的球员,随时都在捕捉射门的机会。一毕业,他就开始选择化学科学中的高难课题进行研究,他和陈念贻教授合作的一项成果,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的重大成果奖。一九七七年至一九七九年,短短的三载,他就连着发表了二十几篇很有成见的科学论文,美、英、德、法等国家一些蜚声科坛的老科学家都注视着这位中国化学界的后起之秀,纷纷邀请他出国进行合作研究。一九八○年,他应邀到法国进行科学研究,接着又到十多个国家讲学。他在量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被科学界称为“开创性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 父亲的工作是绝密级的。院里其.他叔叔、阿姨也一样。我们只知道父亲是研究物理学的,因为他的书架上摆的大部分是物理书。在家里,他从来不讲自己在做什么工作。我们只知道他经常去西北地区出差.而且一走就是几个月。他在搞原子弹、氢弹,是我们猜出来的。  相似文献   

16.
段乐川 《出版科学》2012,20(6):17-21
蔡学俭先生是我国当代出版界一位著名的研究型编辑家。在他的编辑出版理论研究中,以图书质量为核心的编辑质量观,是他整个编辑出版理论体系中最为重要的构成。本文从他编辑质量观的核心思想、编辑思想、编辑作风和编辑规范几个方面,论述他对图书编辑质量问题较为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在台湾的岁月里,张学良将军名为隐居,实受软禁,算起来被软禁了五十多年。五十多年来张学良最初研究明史、清史和民国史,他要找出,近百年来何以中国总被外国欺侮。后来他停止研究工作,笃信基督,并研究基督教义,他几乎和红尘世界断绝往来。他拒绝与新闻记者见面。这里披露的是一位记者试图采访张学良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梁启超认为目录具有传播知识、传播思想、唤起民众的社会作用,主张目录学为社会服务。他编撰的《西学书目表》,是首创以科学分类为基础的书目分类法。他重视书目的阅读指导功用并把它上升到学者自立和国家自强的高度。他发表《佛家经录在中国目录学之位置》一文,对研究佛经目录卓有成效。他对近代中国目录学的广泛深入研究及其目录学理论和实践的巨大成就,带动了目录学研究,开一代研究之新风。  相似文献   

19.
学术界久已公认:徐光启是我国明代末年杰出的科学家,也是我国近代科学的先驱者。人们通常重视他对农业和水利的研究,而忽略他在编辑工作上的贡献。从他的一生经历看,教书和研究,翻译和编书,引进西方科学名著,会通当时中外知识,编辑、著译了许多关于数学、天文历法及农业、兵事等方面的书籍,其中有独立编辑的,有与他人合编的,有担负主编责任的,他是一位成果丰硕的大编辑家。自魏晋以降,到徐光启活动的年  相似文献   

20.
在研究中国当代作家时,曾有一个发现:对于一个作家,他想写什么并不是他写出什么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应该是他能写什么。就如散文大家杨朔,他走的“把散文当诗写”的路子,不但是因为他爱那样写,而且还因为他早年是研究古典诗词的;而另一位散文大家秦牧,他从小爱研究接近大自然、动植物,爱看各种博物知识,所以他能把散文写成“谈天说地式”的。杨、秦的风格不能互换,不仅是他们不愿意,其实更是他们不能。作家的风格缘于他的美学追求,其实更缘于他的知识结构的局限。现在评论新生代或“后先锋文学”的论者,称赞他们饱读西方哲学、美学、文学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