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做合格小公民”活动正式启动的一年多时间里,沈阳油田关工委与学校结合,要求广大学生把《纲要》的主要内容与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生守则》联系起来,自觉贯彻落实,深入开展争当合格小公民实践大行动。通过《学习十六大精神、做新时代小主人》读书活动、“五小行动”、学雷锋精神、抗击非典保卫战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了少年一代的优良品质,使他们的道德素质大大提高。为表彰先进,推动活动继续深入发展,促进少年一代健  相似文献   

2.
段德华 《教师》2012,(33):49-49
朱光潜先生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的第一封信谈的就是关于读书的问题。学生们不读书,求知只会出现“一代不如一代”或“一代仍如一代”的现象。青少年读书对其自身的意义重大,对社会的意义也重大。只有养成读书的习惯,掌握读书的方法,规划好读书的时间,选择好优秀的书籍,青少年才能健康地成长,掌握先进的知识,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  相似文献   

3.
“余尝谓”     
韩文丽 《班主任》2010,(10):62-62
我们语文课上学过宋代朱熹的读书名言:“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紧。”这段话右下方醒目的位置写着作者“朱熹”。期末考试填空,要求写出这段话的作者,一个学生的答案是:“余尝谓”。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有了更多的选择:传统的读书方式面临着“阅读革命”的考验,尤其是“80后”被视为网上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孜孜以求的“读图”、“流行取代经典”等反传统文化景观蔚然成风,再加上学校其它学科的冲击和影响。在汉语文有可能被“边缘化”的今天,传统渎书方式还要不要?中小学语文教育中如何引导学生读书?中小学生如何在读书中接受传统的人文精神教育?所有这些,是问题.也是挑战。  相似文献   

5.
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学校教育所承担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终生的读书人。身为教师的我们,自己应先读起书,然后才能带着我们的学生读书,将人类文明珍贵的“货物”经由书本,运送给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这是一种责无旁贷的义务,更是一种无以言说的幸福和美丽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我在班上教《活化石》一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化石仔细阅读,然后汇报自学成果。在银杏树与中华鲟这两方面的汇报中,学生们说得很好,都在我的预设之中,我很高兴。于是让他们介绍大熊猫,起选学生们依旧很兴奋,有的说:“我知道大熊猫是亿万年前的生物,一代一代传到了现在。”“我知道大熊猫的祖先是吃肉的。”“很好,你真会读书!”我也不忘课堂评价语。  相似文献   

7.
读书是学生学习语言、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学会读书,喜爱读书。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语言积累的过程。”所以我们的教学要着重指导学生读书。怎么指导 ?  一、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读 (解决“为什么读” )  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指导:   ①“内容”角度:初读感知──细读理解──精读品析;②“情感”角度:初读知情──细读悟情──再读抒情;③“写作”角度:初读了解“写了什么 …  相似文献   

8.
高桂明 《现代语文》2005,(11):26-27
古人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意思是说,如果读书肯付出辛勤劳动,写起文章来就会感到轻松省力,我国古代作家十分重视读书和积累知识。一代诗宗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相似文献   

9.
读书贵有疑。《礼记》将为学的过程概括成“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个阶段,从逻辑序列来看,质疑乃是思考的起点、探究的动因。有了质疑以及质疑后的探寻,读书才能读到一定深度和境界,才能把别人的文字有选择地纳入自己的认知框架、价值体系和情感世界。古代中国虽无启蒙的传统,不会像西人那样高呼“怀疑是研究的道”,执拗地把一切置于理性的审判席,但读书质疑的习惯却由一代代的大学问家传承了下来。宋人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明人宋濂强调自己除了“遍观群书”,就是向名师“援疑质理”。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检验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一种手段,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体现在个性化阅读上。我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须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兴趣能使学生感到读书有味,读书有趣,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阅读中去。因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1.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在《我的读书经验》中写到:“我的读书经验有四点:(1)精其选;(2)解其词;(3)知其意;(4)明其理。”一语道出了读书的精要。新课标要求学生熟练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我们就要努力培养学生“概括”与“提炼”的能力,否则,就不能算是学会了语文。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虽然并非语文教育家,对语文教学并未作专门系统的研究,但作为一代文学巨匠,他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关于阅读、写作的宝贵论述,他的真知灼见不但能给文学青年以教益,也能给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以启示。启示之一:不要让读书“变成苦事”。读书至少有两种: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所谓职业的读书者,譬如学生因为升学,教员因为要讲功课……嗜好的读书,那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的。因为随随便便,所以不吃力,因为不吃力,所以会觉得有趣。如果一本书拿到手,就道“我在读书了!”“我在读书了!”“我在用功了!”那就容易疲劳…  相似文献   

13.
难点:“吃点墨水好哇。我肚子里的‘墨水’还太少呢!”突破:在学生自读第一段后指出:“陈爷爷喜欢读书程度深吗?从哪个词看出?”然后联想提问:“谁能想像一下陈毅爷爷是怎样喜欢读书的呢?举个例子。”学生发言后,进行揭示理解:“陈爷爷这么喜欢读书,是为了什么...  相似文献   

14.
杨军 《师道》2009,(9):44-45
有这样一所名校,多年来,每次招聘教师,语文教研组有个不成文的老规矩:不管应聘者是高师毕业生,还是经历丰富的教师,第一次谈话时都要问“喜欢读什么书”“读过些什么书”“最近在读什么书”。他们重视教师的读书经验,把这一点看得与教学业绩同等重要。道理很简单:语文教师的读书是“底子”,有了这个底子才能教好书,他的学生才有可能学好语文。  相似文献   

15.
读书之宜     
读书是个永恒的老话题,从第一本书出现开始,就有了与读书有关的话题。古今中外,多少人因博览群书而终成一代风流人物,从而彪炳青史;又有多少人因无力读书、无心读书或者无暇读书而使本来可以成功的机遇白白流逝,造成无法弥补的终身遗憾。读书又是一个新话题。说它“新”,是指当  相似文献   

16.
历史,书香     
5月23日 晴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我感谢上苍,让我生在一个知识浩瀚的时代,让我有机会在书的海洋中尽情畅游,让我久久沉浸于历史书香。  相似文献   

17.
一个人的心灵成长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阅读史。为了大力提倡“用读书的厚度提升人生的高度”的读书理念,丰厚学生的文化、人文、科学底蕴,让静心读书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培育“书香人生”,成全学生的健康人格发展,2007年,宁乡县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启动了“书香校同”建设,以达到三个目标:一是在一个县级区域内,县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如何引导全体学校共同走向“书香校园”;二是在一所学校内,全体管理者如何引导教学班走向“书香班级”;三是在一个班级内,全体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沐浴书香”。具体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一、指导思想上的三个墓本观点1评价学生要有辩证观点学生就是学生,不能捧。1989年动乱之前,报上宣传他们是“不肯盲从的一代”、“青年中的精英”、“国家栋梁”,显然是言过其实。动乱之后,又说他们是“营养不良、先天不足”、“抱大的一代”,进而是“危险的一代”,这又  相似文献   

19.
赵匡胤立下遗训“誓碑”,奠定了赵宋王朝崇尚文治的右文政策。这一政策与编辑出版事业关系最密切的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开一代读书之风。第二,求遗书于天下,大收篇籍。渠道主要有二:一是留心收缴被征服地区政府的图书;二是求遗书于天下,政策优惠,措施具体。第三,新建崇文院,进行学术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20.
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朱熹曾说:“读书三到:眼到、口到、心到”。我想再加一“到”,即“手到”。留心观察身边的孩子们,不管是课内读书还是课外阅读,他们都较缺乏“动笔读书”的良好习惯。俗话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而教师应当通过课堂教学这一重要途径培养学生养成“动笔读书”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