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过度现象自 2 0世纪 70年代产生以来 ,已为西方学界广泛研究。本文立足于我国 ,认定我国当前的一些教育现象符合西方有关教育过度的评判标准 ,也即我国存在一定程度的教育过度现象。在此基础上 ,笔者分析了我国教育过度的成因及其所带来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2.
李慧  彭勃 《教书育人》2013,(27):16-17
1976年,美国教育学家查理德·弗里曼出版了对过度教育研究有重要影响的著作——《过度教育的美国人》。在书中,他把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教育收益率下降的原因归结为教育过度。自此,过度教育的观念被引入到教育经济学的专业领域。自1976年至今,对过度教育的研究已经30多年,虽然国内外学界对过度教育概念的界定在表述上有所不同,但其本质却是一致的,宏观上指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源相对于国民经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教育过度的成因及社会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过度现象自20世纪70年代产生以来,已为西方学界广泛研究。本立足于我国,认定我国当前的一些教育现象符合西方有关教育过度的评判标准,也即我国存在一定程度的教育过度现象。在此基础上,笔分析了我国教育过度的成因及其所带来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4.
教育过度自20世纪70年代产生以来,国内外学界都对其理论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而我国学界基本上是套用西方学界在这一问题上的解释理论,且这些有关教育过度的解释理论大都基于经济学的角度。本文认为教育过度现象不仅有经济学的解释理论也有社会学视阈的解释理论,多学科的探讨会使教育过度现象更好地得到澄清。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等教育过度:事实还是假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过度自20世纪70年代产生以来,已为西方学界广泛研究。相对国外而言,教育过度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而且教育过度问题正是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现象的出现才开始引起我国学者的关注。文章立足于我国,从教育系统与社会大系统之间的比较、教育系统内部的比较,以及微观层面的受过高等教育者自身三个层面,分析论证了我国存在一定程度的教育过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1996-2006年的香港人口普查数据,采用众数法和标准差法,对不同工龄和不同行业的雇员的过度教育发生概率进行了测度,并运用ORU模型估算出过度教育对雇员工资收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香港主要行业的过度教育发生率与其对GDP贡献比率之间的关系,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u形关联,即在增长较缓慢和较快速的行业中,过度教育发生率显著较高.因此,研究过度教育应进入不同行业内加以审察.此外,在这两类行业中雇员的教育水平有很大差距,过度教育并非单纯的"教育供应"过量问题,而更多是一个"教育需求"问题.过度教育在不同行业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对整个经济转型所产生的影响,才是问题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在多媒体教学技术经过几十年的迅速发展扩张后,西方教育学界开始反思过度依赖教育技术的不良影响。因此,OECD国家的教育界人士重新意识到教育当以学生为中心,从而将目光投射到教育的主体——当代青少年学生。通过对伴随他们成长的技术背景的了解和研究,提出了多媒体游戏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价值值得教育学界的重视、探索和开发。  相似文献   

8.
过度教育测度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度教育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然而,对于过度教育的测度却未形成统一的方法.本文拟对现有的关于过度教育的发生及过度教育收益率的测度方法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
过度教育和教育不足的现象在劳动力市场上普遍存在着,而且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劳动力市场的稳定性和教育收益率.本文就西方教育经济学领域中对影响过度教育和教育不足的发生率和收益率的因素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的概括.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利用2006年北京市企业调查的数据,考察了受过高等教育者的过度教育状况,以期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审视大学生人力资本的过度与不足.本研究提出了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和职业发展理论的分析框架.由于过度教育群体人力资本的异质性,本研究按照过度教育的原因将其分为"弥补型过度教育"和"非弥补型过度教育"(或"发展型的过度教育"),并探讨了弥补型过度教育的短期和长期收入效应.结果表明,长期来看弥补型过度教育带来的收入损失更大,非弥补型过度教育虽会带来短期的收入损失,但长期收入损失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对过度教育研究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对过度教育现象进行了广泛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但其中一些研究的前提假设值得商榷。本文主要从期望收益和挤出理论的角度对过度教育现象进行了新的分析,并指出了不同条件下的过度教育可能会对劳动生产率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从宏观上看,过度教育是指教育供给超过了教育需求;从微观上看,过度教育是指个人拥有的教育存量超过了现有工作岗位的需求。中外学者在不同理论框架下对过度教育进行了不同的阐述;对过度教育的测度,成因,影响以及危害等都做出了不同的解释,研究过度教育,对指导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晓光  姚远 《教育与经济》2021,(2):78-85,96
过度教育的动态变迁和收入轨迹是教育匹配领域的重要议题,但以往文献很少将二者联合起来进行动态考察.聚焦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使用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分析过度教育在动态变迁中的收入轨迹.研究发现:第一,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过度教育在个体职业生涯中更有可能是一种持续性现象.第二,通过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控制以个人能力为代表的、不可观测且不随时间变化的因素之后,发现过度教育者的确比同等教育程度的适度教育者拥有更低的收入水平.第三,不同教育匹配轨迹中的个体收入增长曲线表明,持续适度教育者平均收入最高,持续过度教育者平均收入水平则最低,那些摆脱过度教育的个体会实现收入的迅速增长,而陷入过度教育则收入增长明显减缓甚至出现下降.这些结论有助于理解过度教育的变迁趋势及其收入效应,从教育系统、用人单位以及劳动力市场出发,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过度教育在我国的表现,介绍教育经济学度量过度教育发生率的方法并分析了我国过度教育发生的情况和过度教育将会造成的影响,并从教育经济学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政治性“过度阐释”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意义时,由于价值心态、主体需要、从众心理等的影响,往往出现偏向政治意义的"过度阐释".这种政治性"过度阐释"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克服政治性"过度阐释"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80年代以及90年代后出生的农民工,政府和学界将其定义为“新生代农民工”.通过深入访谈和问卷调查获取研究数据,应用ORU模型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职业匹配的收益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教育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具有显著影响,教育—职业是否匹配也对其收入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教育—职业匹配时的教育收益率最高.由此对如何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教育—职业匹配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教育国际化是比较教育研究者天然的独特研究领域.本研究分析了《比较教育研究》近50年刊登的“教育国际化”研究成果数据,发现“教育国际化”是中国比较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且重要性日益突出.中国比较教育学界虽然在过去的30年间对“教育国际化”研究做出了重要的知识贡献,但就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和研究开展方式而言都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对国外"教育过度"研究已有成果进行综述,并对国外"教育过度"当前研究动态进行了介绍,以期对国内"教育过度"相关研究的开展有所借鉴与启发。  相似文献   

19.
教育过度与收益风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育过度指受教育年限超出工作需要的受教育年限的现象。教育过度是许多国家的长期现象,我国也不例外。教育过度对工资收入的影响虽然是积极的,但其作用小于适度教育收益,使教育投资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和造成教育投资浪费,给受教育者带来过度教育的收益风险。较高的技能禀赋相当大地降低了过度教育风险,再获得一个更高层次的职业资格证书能有效地规避过度教育风险。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工程教育比较研究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就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内学者对国外工程教育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探讨(仅就大陆地区),力争总结学界对国外工程教育研究取得的成绩,并以此为例,申说以往学界在工程教育研究上的得与失,以求对思考如何深化我国工程教育研究和改革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