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双赢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者服务工作既是图书馆馆员自身进行学术性、技术性和创造性工作的过程,也是图书馆与读者共存、互动的过程。一、馆员与读者的关系高校图书馆工作中的读者与馆员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两者互为依存。摆好馆员与读者的位置,处理好馆员与读者的关系,相互理解,平等相待,是办好高校图书馆的关键所在。而掌握并理解读者的阅读心理需求,则是馆员做好读者工作的保证。从馆员的角度说,要以读者为中心,对读者有问必答,有求必应,百问不厌,满足读者的要求。通过内在的自我激励,对工作产生兴趣,增加责任心。从读者角度说,在图书馆检索并获得自己需要的文…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文学的生成与发展过程中,读者的接受和参与程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读者与消费者、批评者是多重身份互融互动的特定关系,读者对现代文学的多样化、商品化格局的形成起着独特的作用。读者常常通过文学市场成为决定文学生存与发展的某种关键性因素。从文学生产、传播和消费的社会化过程考察近现代读者与现代文学生存状态的整体关系,对准确把握中国近现代文学的本质特征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服务质量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读者与图书馆的服务接触质量。读者和图书馆员工、图书馆环境之间发生的服务接触,是图书馆向读者展示服务的时机,也是读者评估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可从"蓝图技巧"、"馆员管理与读者管理"和"服务环境展示"等三个方面来对图书馆服务质量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4.
"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一直是图书馆的服务宗旨,但是,在读者服务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引起读者不满而对图书馆投诉。因此,如何正确地对待和处理读者投诉的问题,得到读者的信任,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是图书馆追求的最终目标。本文作为图书馆管理人员对读者投诉问题的处理谈谈自己的看法,意与图书馆的同仁们探讨。  相似文献   

5.
读者意识是作家对读者接受和理解作品的先期预设,是作家创作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作家的读者意识,伴随着传播媒介的现代变革而渐次萌生.冰心的读者意识是对时代要求与读者审美意识双重呼应的产物,一方面,冰心敏锐把握时代症候,关注社会民生;另一方面,尊重读者的情智和阅读积极性,以文体的创新性和艺术的情趣性引发读者的阅读热情.然而,冰心的读者意识却未能发展成明确的、具有积极主动性的主体意识,呈现出主体的潜隐形态.  相似文献   

6.
对于高职院图书馆来说,流通在图书馆业务工作中起着前哨、桥梁和尺度的作用。流通馆员所处的位置是图书馆对读者服务工作的第一线,是服务的前沿窗口,它与读者的接触直接影响着图书馆在读者心中的整体形象,读者对图书馆服务成效的认可与评价又取决于馆员的服务质量。而流通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和封闭性、单调性和乏味性、繁琐性和疲惫性又直接影响着馆员情绪的稳定,并不定时地与读者发生矛盾。因此流通馆员情绪的自我调节与增强自身的吸引力就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的流通部是图书馆面向读者的第一线、是联系读者与文献的桥梁与纽带.读者从流通部这个窗口.可以获得对图书馆的感性认识。其服务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文献的利用与读者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8.
读者与编辑出版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编辑服务的对象。编辑的读者意识,是指读者的阅读心理、阅读需要、兴趣、动机、情绪及能力、认识水平、层次结构和变化规律与认识过程的抽象概括。编辑读者意识的培养,一是加强对党的出版方针、政策的学习理解,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二是深化对读者在编辑工作中的作用的认识。编辑的读者意识体现在:把好出版物的质量关;尽量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要求;要在提高读者上下功夫;重视读者的反馈信息。  相似文献   

9.
一、图式理论与高三英语阅读教学 根据图式阅读理论,读者的阅读能力由三种图式决定: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对构成阅读材料的语言的掌握程度。内容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所讨论的主题的熟悉程度。形式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的体裁的了解程度。  相似文献   

10.
在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过程中,如何沟通读者与作品的时间距离,如何建构读者与作品的效果历史事件,如何实现读者与作品的视阈融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哲学诠释学引导我们认识到,读者与作品之间就是一种主体间性的交互作用和视阈交融的关系,而且文学作品的真正存在只在于它的被展现的过程,有了读者的阅读理解和意义建构才能使作品获得活力和生命。  相似文献   

11.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构成了一个隐喻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主人公玛蒂尔德从自欺走向自我救赎,但救赎却是以荒诞结束。小说向我们揭示了"人之存在"往往与荒谬相伴这一命题,这与人不再"是其所是"的生命状态密切相关,如此,人不可避免地陷入自己给自己设置的圈套中。  相似文献   

12.
构建大学图书馆与读者的和谐关系有赖于大学图书馆服务理念和服务宗旨的根本转变,取决于正确地处理好读者,特别是大学生读者与图书馆的各种关系,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践行"一切为了读者,为了读者一切"的服务宗旨,这样图书馆与读者之间就会互相支持、互相理解、互相配合,形成良性互动,从而构建起大学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3.
莫伯桑笔下的玛蒂尔德长期以来被视为是虚荣心的代名词。但通过小说本身对玛蒂尔德的生存状况的呈现及其对生活的态度与行为的描写,我们会有不同的体认。从存在主义角度去审视玛蒂尔德,会发现她的一系列想法和行为都具有一种存在主义哲学自由的况味。玛蒂尔德最终面对的是意义的扑空,不由让人感叹命运的无常,也诱使人们去思索个体自由存在的秘密并探求超越之途。  相似文献   

14.
《蒹葭》一诗向我们提供的是诸多的朦胧,构成的是一幅长长的朦胧画卷,贯穿于全诗三章的“从”,使我们清晰地感知到作者是在讴歌追求及其异乎寻常的执着精神。该诗产生了作为朦胧诗所最为重要的多义项性。特别是“伊人”的虚幻,为我们打开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其神韵飘逸,寓意深远。《蒹葭》是我国最早的一首朦胧诗,它为后世朦胧诗创作提供了最佳范本。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红与黑》中于连对德.瑞那夫人和玛蒂尔德的两段爱情分别作出评述,从而比较得出:于连对德.瑞那夫人的爱情属于感性的激情之爱,对玛蒂尔德的爱情属于理性的虚荣之爱。  相似文献   

16.
本文深入探讨小说《八月之光》综合运用多角度的叙事手法,从不同的视角和层面来讲述故事和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在《八月之光》中,福克纳巧妙地借助不同的叙事者来建构文本召唤结构:各种眼睛看世界,各种声音各抒己见,相互补充甚至互相抵触,从而刺激读者自己积极参与做出判断。在此,伊瑟尔的"隐含的读者"理论、"游移视点"理论以及"空白"、"否定"等理论对读者解读该文本,挖掘其深刻内涵,都会大有启迪。  相似文献   

17.
接受美学中期待视野的意蕴期待,给读者在接受文本以一种"前理解"的思维框架构思。让读者在接受文本内容之前,对文本有一定的个人主观判断和期待。以姚斯的期待视野为理论基础,以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为例本,以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为参照,对比读者接受文本前、后时,对小说中"轻"理解之异同,同时剖析小说中"轻"的表达。将"轻"的意蕴从读者表象性的浅层理解转换为以读者为中心的深层理解,从而丰富作品的意蕴。  相似文献   

18.
海量的知识需要图书馆人“文而化之”。为了系统科学地管理图书馆,使其发挥人文力量,图书馆人应继承道家的“无为”思想,民主管理图书馆;遵循读者意见的同时,又为读者提供使知识增值的资源;提倡“逍遥之游”,引导读者视读书为一种自然快乐的体验;图书馆可以提供轻松温馨的人文读书氛围,使读者“乘物以游心”。  相似文献   

19.
阅读作品,实际上是一种“召唤结构”,同一部作品,不同读者会有不同感受,从接受美学角度说,这是由于每一部作品都有许多不确定点,它形成的“召唤结构”因读者经历、文化修养与性格气质的差异而形成认识上的区别,以此着重对艾米的《山楂树之恋》和贾平凹的《古炉》为范例进行了论证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视域融合"不是读者有意识地用自己的观念解释文本,只有读者沉浸于文本所开启的境域中,达到与文本不分彼此的状态才能实现"视域融合"。所以,在中国哲学的经典诠释过程中,训诂、考据以解读文本原意是实现视域融合的先决条件。伽达默尔鼓励文本解释的多元性和创造性,但如果将"视域融合"误解为读者有意识地用自己的观念改造文本的活动,就会将一切随意解释经典的行为看作正当的,这必然严重危害中国哲学的发展。"视域融合"本身的局限是没有考虑视域融合的结果与文本原意之间的差异问题。如果将中国哲学的经典诠释当做经典的原意,将损害现代学术的严肃性和求真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