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桂环 《学苑教育》2012,(21):95-95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所关心的是学生“学会”知识。而对学生是否“会学”知识缺乏思考。然而在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爆炸、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是不能给学生传授太多的知识,而大量的知识要靠学生通过自学去掌握、更新,去发展。叶圣陶先生早有“教是为了不教”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教师“转差”工作可以说是素质教育重要的一环。教师在转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问题: 严且爱 “教不严,师之惰”,教师对学生要求严格,古来有之。但有些教师奉行“严师出高徒”这一原则,对“差生”一味地强调严格,而不去主动与“差生”接触,不去关心和帮助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上的困难,不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疏导,结果使得“差生”与教师之间的  相似文献   

3.
一“、学困生”的具体表现1.自信心差。长期的失败体验,使他们凡事缺乏前进的动力和勇气,即从内心深处认为“自己已经被打败”。2.自制力差。“学困生”往往对自己的思想行为难以自制,表现出放任与懒散。3.目标感差。在“学困生”的意识中,相对缺少一种“希望得到某样东西”的愿望,他们对自己应该做什么、怎样去做没有明确的意识。4.习惯性差。“学困生”普遍缺乏自觉学习和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如凡事较为拖沓、学习精力不集中等等。5.自尊心差。因为备受老师的歧视和同学的另眼,久而久之“,学困生”不重视荣誉,对任何事情都无所谓。6.反抗…  相似文献   

4.
张忠锋 《教师》2012,(16):54-54
本文针对农村高中生源素质差。“学困生”较为集中这一实际情况,重点阐述了如何用多媒体来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取形象、直观的感知,提高学习动机,启发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困生的转化。最后指出了多媒体的使用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5.
许锋 《甘肃教育》2011,(18):96-96
人生最离不开“教育”二字。“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不清楚古人面对教育是否焦虑过,长久地焦虑过,如今的人,上上下下,老老幼幼,似乎都陷入教育焦虑的泥淖,不可自拔。盛夏的南国,天气炎热,使得我莫名其妙地焦虑;女儿转学受阻,回到户籍所在地选择一所一般的学校也要交巨额“助学金”,  相似文献   

6.
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奈曼旗实验小学安淑红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将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因为不管教师怎样教或教什么,唯一的目的就是要学生学,而学生学习的过程又是对教师所教知识进行感知、分析和记忆的过程。教育心理学指出:注意是感知的先...  相似文献   

7.
教学的实质是教会学生学习,“教是为了不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持久发挥,取决于学生是否会学习,因此,教师“授之以渔”,有意识地进行学法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学法指导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自觉地运用这种方法去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  相似文献   

8.
概念性理解是学生灵活应用知识及在不同背景条件下恰当应用知识的前提条件。要促进学困生的数学概念性理解,就要弄清楚学困生存在数学概念性理解偏差的原因,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关系密切,教师的“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文章探讨教师对学困生数学概念性理解的影响,分析学生出现理解障碍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和平 《湖南教育》2001,(16):27-27
讲读结合,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感知是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读物的一种近乎直觉的认知体验。为此,教师要对学生地位有明确的认识: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是阅读的主体。教学中,教师精讲关键部位,突破一点,以点带面,教给学生阅读文章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去读,让文章本身的美去感染学生。如教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时,教师只要在精讲“移步换景”时,点破作者在雨中登临的“独得之乐”,  相似文献   

10.
林森 《广西教育》2005,(7B):75-76
教了许多年书,教过各种各样的“学困生”。近年来,学校进行高中分层教学试点改革,领导分配我特殊任务:教两个英语单科成绩较差的班。这两年,伴随着这些“学困生”的成长,特殊的经历给我的教育生涯增添了不寻常的体验:下面就来说说我对“学困生”的教育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1.
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不一样的,总有好、中、差之分。咱们把学习差的学生叫做“学困生”。所谓的学困生就是由于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太好造成的。在家庭中,家庭经济困难,成为学生心中的阴影。下面笔者从:转变观念,关心尊重“学困生”、完善评价,消除自卑,培养学习信心、降低要求,肯定成绩,激发学习兴趣、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学困生几个方面谈一下“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相似文献   

12.
学困生是指学习成绩差或道德行为有问题的学生。学困生的表现往往与众不同,自卑、厌学、拒教是学困生的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13.
学困生的形成既有其自身原因,也家庭、学校、社会的原因,然而在思想品德学科学困生的产生与转化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是否有魅力、是否有吸引力,能否激发学困生学习的兴趣,能否调动学困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其中产生重要的影响。新课标对思想品德学科提出“重情感体验轻知识灌输”的总体要求,这就需要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参与各种活动中获得体验、感悟和升华。  相似文献   

14.
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学生总有好的和差的。教师既要关心优等生,又要关心学困生。关心优等生往往并不难,但关心学困生则不然。有些学困生不仅学习成绩差,且生活习惯和性格都有与众不同之处。这样的学困生,想让教师从心底里去喜欢他们,确实是有一定难度的。学困生也有成才的欲望,也有进步的要求,也有做人的自尊,关键还是看教师的工作是否到位。  相似文献   

15.
学生学习水平的高低不仅表现为其掌握知识的多少,而且还要看他是否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多次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很显然,我们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停留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还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求知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如何在日常教学中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独立求知能力呢?我认为以下几种方法在实践中颇有效果。  相似文献   

16.
职业学校“学困生”的问题一般略显突出。在保证教学进度和提高有高考愿望的同学的成绩的同时,常常会出现不能更好地兼顾“学困生”的现象。时间长了,教师在这种无奈的氛围里传授着知识,而这些孩子也慢慢地习惯了把听课置身事外,去自得其乐了。如何才能做到“有教无类”,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丁开艳 《教育》2010,(1):38-39
在教育界,学习成绩差或者各方面表现落后,头脑不聪明的学生被叫做“学困生”。但是,当教师本身出现问题,教学过程中表现出力不从心和迷茫混乱时,这样的教师就被叫做“教困师”。清退和撤职转行往往是很多“教困师”最后的出路。但是,区别于那些行为懒散的教师,“教困师”需要一次机会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8.
学习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也是学生感知事物、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与非智力个性心理因素的过程。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即教的本质是为了学,学生的学是教的基础。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诱导者、组织者、指导者、检查者、和总结评定者。因此教师不能满足学生“学会”,而要重视引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困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基本能力”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使学困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才能形成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课堂,从而使学困生学习兴趣增加,学习能力变强。  相似文献   

20.
罗蓉 《教师》2014,(23):106-106
正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应该时刻关注每个学生的各个方面。我们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尤其要关心学困生的成长:要用爱心去感化他们,用诚心去打动他们,用道理去教育他们,用智慧去启迪他们。在学困生转化工作方面,最不可缺少的就是辩证思维,应运用唯物辩证法眼光去看待学生的点滴进步和整个成长过程。1.松严须有度"教不严,师之惰。"这古训道出了教师责任的重大。学困生本来对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