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隋文帝与隋炀帝的个人际遇不同,因而两人对待佛道两教尤其是佛教的态度也有很大的区别,制定出不同的宗教政策。受此影响,隋大兴城中因追福而所建寺观的时间、数量及维持时间在有隋一代发生了很大变化。隋大兴城是隋朝的政治中心,城中因追福所建寺观之发展变化也反映着隋朝的宗教政策与重大政治事件。隋大业七年的大量废寺运动中没有波及到此类寺观,且都保存到唐代,这不是简单的宗教活动就能解释,而有更深层的政治背景。  相似文献   

2.
一,陈寅恪先生援引作反对李唐自称为西凉李■后裔的证据中“最强有力者”,我们认为恰好是李唐皇族为西凉后裔而必出于华族的强有力的证据之一。二,宗法制度见之于法律形式,若非自唐始,必定形于唐。三,李唐宗法观念与传承制度,基本上源于周礼。  相似文献   

3.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中国古代婚姻中较为关键的两个因素,本文试从媒妁入手,对唐代婚姻中的媒妁现象、媒妁形象的多样化等方面加以介绍。笔者认为唐代秉承前代,媒妁在婚姻中起着先导作用,媒妁的活动也较为活跃,媒妁形象的多样化正是唐代婚恋观念开放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雷同,是唐代小说中的一个突出现象,同样一篇小说,往往出现在不同作者的专集中。有的虽然人物姓名不同,但故事和情节却一致;有的人物姓名、故事内容相同,但文采和主题又有差异和悬殊。然而不论哪种情况,都和当今的抄袭、剽窃不同。而且从中还可以探索唐代小说的发展、影响、以及艺术风貌等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唐长安大荐福寺、西明寺、慈恩寺、青龙寺等寺院规模宏大,高僧云集,佛事活动频繁,是极具影响力的大寺。中宗时期,大荐福寺是国忌行香和国忌设斋的重要场所,特别是祈雨和供养佛牙等大型活动,频繁在荐福寺等寺院中举行,这些大寺不可避免地要承担一些政治功能,与执政者发生着或隐或显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唐代体育文化以众多的运动项目、广泛的参与人员、活跃的女子体育而蜚声中外。这是唐代体育文化的主要特色,也是其主流。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唐代体育文化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本文针对唐代体育文化中的一些消极和负面现象作以初步展示,以全面认识和评价唐代体育文化,为当代先进体育文化建设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7.
从母女交流障碍看小说《喜福会》中的"失语"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喜福会》(the Joy Luck Club)描述了美国华裔家庭中的母女关系以及两代人之间由于交流障碍导致的"失语"现象,引起极大反响.本文试从语言和文化关系角度入手,分析两代人之间"失语"现象的成因和"失语"背后的语言文化障碍.作者谭恩美(Amy Tan)站在超越两种文化局限性的高度,看待文化的碰撞与冲突,将华裔家庭中的文化差异与母女情深艺术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8.
小说《喜福会》(theJoyLuckClub)描述了美国华裔家庭中的母女关系以及两代人之间由于交流障碍导致的“失语”现象,引起极大反响。本文试从语言和文化关系角度入手,分析两代人之间“失语”现象的成因和“失语”背后的语言文化障碍。作者谭恩美(AmyTan)站在超越两种文化局限性的高度,看待文化的碰撞与冲突,将华裔家庭中的文化差异与母女情深艺术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9.
唐代是道教经书编纂史上的重要时期。以敦煌道经写本题记为中心,探讨唐代《道藏》的编撰与道经的传写及经法传授的有关问题意义重大;唐代道经传写是《道藏》经典得以传播的方式,反映了唐代崇道的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0.
唐初佛道争辩中,论题主要围绕着道与自然,道与万物,道可否言说等方面展开,佛教攻击道教的策略:一是以日常经验思维去否证道教的终极信仰———"道"———的至上性;再则是指出道教自身对"道"理解不具有一致性,存在着矛盾。从记载来看,道教学者的辩白是无力的,他们对佛教问难的较合理的解答更多体现在他们的著作中。这些著作既是道教学者的应难之作,也展现了道教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1.
唐长安城南郊地区可以分为城南和南山两部分.终南山是佛教名山,城南地区位于唐长安城与终南山之间的过渡地带,与都城长安以及终南山都有密切的联系,长安的诗人和部分官员通过与僧交往、到寺访谒、住寺读书等方式来维系这种联系.而这种关系在不同的时期又有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诗人到南郊寺庙的频率与地点选择.  相似文献   

12.
道家思想崇尚自然,不可刻意去追求人为效用,而是自然而然顺应事物自身发展的本性。道家哲学的理念对文学发展有很大推动作用,特别是对唐诗的审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下面就针对这一状况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道教吸收了大量民间信仰成分,形成了庞杂的体系,道教法术洗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法术包括符策、禁咒、斋醮、祈雨、占卜等等内容,这些均与唐代民间习俗有着紧密联系,并且深刻影响着当时的民众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4.
唐宋之际,游方道士大量进入城市,在地域的分布上,主要表现为江淮流域城市、岭南城市以及北方一些大城市。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唐宋之际城市数量的增多,城市商业、服务业的兴盛以及科举制的繁盛有着密切的关系。游方道士大量进入城市后,成为城市民众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重要依靠对象之一,在这一过程中,城市民众的信仰更加多元化了,而道教也因此更加贴近民众生活,世俗化的色彩更浓了。  相似文献   

15.
受佛教世俗化的影响,唐代佛教寺院与民众的关系十分密切,这种关系表现在唐代小说中尤为明确。在唐代寺院故事中,佛教寺院承载了重要的叙事功能,或作为真实地理参照,在小说中营造出似真还幻的情境;或烘托审美氛围;或作为重要的契机,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或是空间场景主题化的直接体现。  相似文献   

16.
唐宋时期,有部分僧、道宗教移民迁来湖湘之地,这部分宗教移民以僧人为主,南方之闽浙和北方之陕晋,都是主要迁出地,而湖南之衡山与潭州诸山是主要迁入地。在迁移时间上主要集中于唐中后期与北宋时期,迁徙原因主要与佛道之学传授有关。他们的到来对湖南宗教文化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唐人掀起炼丹追求长生的宗教热潮,仙道小说中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炼丹描写。伴随着中晚唐以来外丹术向内丹术的转变,仙道小说中也出现了表现外丹向内丹转变的作品。表现炼丹的小说,其内在精神是希望生命的永存,是道教重生观念的具体表现,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