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教育理论中有这样的论述:"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我们从中能发现,现在的教学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沟通、学会交流合作,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这样一种核心理念指引下,以及在这样一种教育理论推动下,课堂的确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纷纷搬上了课堂的舞台,展现在人们眼前。但怎样摒弃形式主义,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效应,怎样结合我校的"小先生制"去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合作学习,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形式"和"形式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形式化"即所谓的"形式主义",说的是一种片面地注重形式不管实质的工作作风,或只看事物的现象而不分析其本质的思维方法。而"形式"是指事物的形状、结构等。"形式化(形式主义)"是有害的,而"形式"却是必需的,不管在哪个方面。形式是固化了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改变形式更需要勇气和智慧。联系到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想改,有一千种办法;不想改,有一万种借口。按兵不动或者消极应付的人其实并没有多少"既得利益"可守,只是一种单纯的惰性,是对新鲜事物的一种本能的排斥。  相似文献   

3.
听一位文学社指导老师说,不能离开具体的作文讲什么规则,更不能用什么规则来套所有的作文。这样,作者才能有自己的构思和变化。小时候,多次听到大人向小孩提出这样的问题:"树上有十只鸟,‘砰’的一声枪响,打死了一只鸟,树上还有几只鸟?"多数小孩这样回答:"九  相似文献   

4.
有记者采访易中天,请他谈谈教师在其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业。易中天语出惊人——抱歉,我不太喜欢诸如此类的问题,因为有"诱供"嫌疑。许多记者这样问,无非希望受访者回答"教师是一种崇高的职业"。这话其实不通。教师很崇高,难道其他职业是"卑贱"的?职业就是职业,都一样,也都平等。存在某种职业,只说明社会有某种需要。需要没有高低贵贱之  相似文献   

5.
《现代语文》2007,(11):125
作文语言是一种文学语言,而文学语言是一种陌生化的艺术性语言,陌生是作文语言的本质,是文学语言之为文学语言的根本所在。关于"陌生",俄罗斯形式主义文论学派代表人物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有过这样的表述:"陌生的手法是将事物‘奇异化’的手法,是把形式艰深化,从而增  相似文献   

6.
关心数学教育的人可能都会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有效的数学教学"已成为新的热点问题.之所以在当前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有其现实原因:这在很大程度上可看成对于近年来在教学方法改革中所出现的形式主义倾向的一个直接批判和反对.  相似文献   

7.
许勇 《江苏教育》2014,(9):72-73
<正>我国古代有一趣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这四句话的意思是说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几只兔?这就是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解答这类题目一般用"假设法"来求解。如果假设这35只全是鸡,每只鸡有2只脚,35只鸡就有35×2=70只脚,但实际上有94只脚,相差94-70=24只脚。这是因为把兔看成了鸡。我们知道,每把一只兔看成一只鸡就会少4-2=2只脚,那么把多少只兔看成鸡就能少24只脚呢?这样,就可以求出兔的只数是:24÷2=12(只),则鸡就有35-12=23  相似文献   

8.
<正>近些年,学校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所谓少教多学,要是从字面上揣测,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其所能"少教",学生要竭尽全力"多学"。那么,教师该如何"少教",学生又该如何"多学"呢?在近两年的教学中,我在不断实践和思考,以下就是我对"少教多学"的朴素思考。一、精准定位教学关系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先生只管教,儿童只管学,好像是学的事情,都被教的事体打消掉了。论起名字  相似文献   

9.
<正>如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品德教学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呈现出一派新气象。然而,当一节节"好课"层出不穷时,我们褪去其光鲜的外表后是否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品德课上得如此风生水起,在日常教学中真的做到以生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了吗?教学是有立场的,那就是儿童的立场。儿童立场上的教师该是谁?应是"长大的儿童"。"长大的儿童"是在更高的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十余年了,教育的根本问题始终未得到真正解决,"形式主义""换汤不换药"等现象仍旧存在,如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课堂教学目标表述法——"学生主体性"课堂教学目标表述法,就是证明。下面就"学生主体性"课堂教学目标表述法的概念与特征、现实处境以及负面效应等谈谈笔者的看法。一、"学生主体性"课堂教学目标表述法的概念与特征所谓"学生主体性"课堂教学目标表述法,就是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和"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些新课改理念的一种课堂教学目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上了一节思维训练公开课,内容为"盈亏问题"。例题是这样的:"老猴子给小猴子分梨。每只小猴子分6个梨,就多出12个梨;每只小猴子分7个梨,就少11个梨。有几只小猴子和多少个梨?"例题中的角色是"猴子",学生一定很感兴趣,而且是"分梨",多么有意思的活动啊!我心想":这样的例题只要一出示,学生们肯定会跃跃欲试。"为增强效果,我在教学设计时,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一些学校在教师的“研训”管理上存在着许多问题,培训的方式也不是教师所喜欢的。这些问题的存在,是教师“恐研”的病根。如何让教师不再“恐研”?关键要远离“三大主义”。抛弃形式主义——多一些实在的引领形式主义的具体表现是:活动和计划的虎头蛇尾。一些学校对教师备课的检查,多是注重备课的形式,只检查备课的节数,而不关注教师备课的质量;只是检查,没有评比的督促机制。这样的检查多是走过场、例行公事,教师也是将以前的教案或者是教参上现成的教案草草抄下来交差。这样的检查,只是行政命令式的,是外在的,不是教师心理需要的,不…  相似文献   

13.
在核心价值观培育方面要避免形式主义,努力做到知行统一这些年,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在价值观的提炼、培育上,我们的企业做了很多的工作,成绩很大,但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形式主义。有很多企业的材料都有一个特点,就是美丽的词藻很多,读了以后不得要领,这样就往往容易流于形式。荀子强调"学思行"的统一。在"行"的过程中,领导要带头  相似文献   

14.
"陌生化"理论是俄国形式主义大师什克洛夫斯基对文学何以具有审美魅力的解答,也是俄国形式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这里借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上,目的就是为了打破教学过程的惯常定式,在日常教学中通过教学"陌生化"的实施,改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并激发教师对教学工作进行有效探究与改革,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探索有效教学途径,提升课堂效率,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兴趣,进而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此,本文对教学"陌生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墨一只,突然崛起的网络红人,人称"青菜姐姐";原名不详,据考证其姓胡,现年18岁,就读于福建省漳州市某高级中学;因在网上请大家一起骗妹妹说"要防雾霾中毒就要多吃青菜"而迅速走红,其微博创造了"传播深度达到22层"的历史记录。网络是个特别不讲道理、特别不讲逻辑的地方,我们不是故意要说网络的坏话,但有时候的确就是这样的,一个微博ID为"墨一只"的女高中生一夜爆红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证。这个被网友戏称为"青菜姐姐"的姑娘,今年18岁,是福建漳州一名普普通通的高中学生。事情  相似文献   

16.
<正>有这样一段名言:你若失去了财产,你只失去了一点;你若失去了荣誉,你就丢掉了许多;你若失去了勇气,你就把一切都失掉了。可见,勇敢精神在一个人的生命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勇敢"在词典里这样解释:不怕危险和困难;有胆量的意思。勇敢是人生最宝贵的品格之一,很多人都读过青少年问题专家孙云晓写的《中日夏令营中的较量》中的一段话:"日  相似文献   

17.
正一、案例描述苏科版数学补充习题七年级上册P69页第3题:甲、乙两个牧童,甲对乙说:"把你的羊给我1只,我的羊的只数就是你的羊的只数的2倍."乙回答说:"最好还是把你的羊给我1只,这样我们的羊的只数就一样多了."问两个牧童原来各有多少只羊?我让同学们分小组合作交流,大约五分钟后,景星主动走到黑板前面向大家说到:第二句话乙回答说:"最好还是把你的羊给我1只,这样我们的羊的只数就一样多了."表明甲比乙本  相似文献   

18.
正小学生入学前,一般对于多、少都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不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往往是从直观感觉或者用数一数的方法来比较多少。教学时,我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让抽象的知识"动"了起来:根据课本上的画面设置了动画课件,先分别从屏幕左右两边依次走出一只小鸡和一只小鸭,让学生观察这是什么?(学生会聚精会神地观察画面,并做出回答:"这是一只小鸡和一只小鸭。")接着提问:"小鸡多还是小鸭多?"对于这样的问题学  相似文献   

19.
殷凤 《现代教学》2016,(5):42-43
在本次事件中,窗户上的画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小到只涉及两个孩子,小到尚未影响其他同学。而习惯了"管教"小学生的教师,面对违反课堂纪律的事件,其本能反应往往就是及时制止,让学生尽快回到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周老师虽然也有这样的想法,但是"灵光一现"的想法,让她选  相似文献   

20.
"倒霉"一词在报纸杂志上经常出现,可仔细一想,总有点不对头,"霉"怎么"倒"呢?其实,"霉"是无法倒的,倒的只可能是"楣"。之所以出现这样错误的用法,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不知道"倒楣"一词的来历。根据有关资料的记载,"倒楣"一词最早出现在明朝后期。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沿袭并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