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社会已进入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对社会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模式,而且改变了政府的执政方式、执政理念、法治进程,并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的新闻理论、新闻管理方式容易"失灵",如何将民意控制在国家可以接受的程度上,在实现民意充分表达的同时,避免因新媒体的过度表达而冲击政府权威、引发政治冲突,是政府必须考量且作为的事项。  相似文献   

2.
新媒介发展的迅速及其复杂性为社会生活带来的冲击是多方面的。简而言之,可以归纳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上,新媒介的发展促使受众所处的媒介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微观上,新媒介对受众生活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受众对政治民主的参与、提高受众应对危机传播的能力以及建构新的日常生活方式等。  相似文献   

3.
在2008美国大选中,新媒体延展了信息向度和扇面,扩大了公民的"知情权";新媒体颠覆了传统主导的广告方式,成为候选人话语力量的增效器;新媒体改变了传统的"议程设置",规避了由媒体施加给受众的"伪环境";新媒体创造了一个人人都可以参与的政治游戏,激发了美国年轻一代巨大的政治热情.新闻传播史和美国政治史的研究者将会记录这一政治传播生态中的媒体革命.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新媒体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以WEB2.0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逐渐成为传媒产业的亮点,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新媒体平台自由表达和交换意见,更多的普通人不知不觉参与到信息传播过程中来。受众表达信念,态度,意见,情绪的方式更加多元化,自主化。这种多元化更多的体现在受众可以使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上选择发出自己的声音。虚拟社群已经成为受众之间迅速传播信息舆论话题的一种新方式。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媒体产业的舆论导  相似文献   

5.
岳琳 《新闻前哨》2021,(2):25-26
新媒体是在媒体技术发展基础上形成的,能够为更多受众参与提供条件的媒体形式。新媒体传播,要注重这种受众参与文化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在新媒体传播中,提高受众的参与体验效果,同时也要强化媒体传播的质量和效率。新媒体传播要想实现社会广泛关注,就要将受众文化的民主化、多样化以及个性化进行探究,加强新媒体与受众的互动性。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以其特有的民主参与性与全面渗透性,日益成为民意、民权表达的重要平台,从而改变了公众诉求表达和政治参与的方式与机制,使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了适应新形势对领导工作的新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清醒认识新媒体的巨大影响力,提高新媒体环境下管理能力以及与民众沟通的艺术水平,以有效的方式与手段主动应对新媒体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具有变革力量的载体和平台,新媒体的自身品质决定了它已经成为一种民主化的形式,并能够有效地契合公共行政对于效率取向和政治取向的追求。在新的民主参与形式和政治生态主题中,新媒体不仅是认识和反思民主参与有效性的一个必然视角和选择,也将从根本上改变原有公共活动的界限和互动特征,为公共行政的发展开启一条政治参与的全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社会,新媒体事件不断成为被关注的焦点。依托于新媒体技术的进步,受众的能动性不断增强,借助新媒体提供的多种方式参与到新媒体事件的传播中,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新媒体事件的传播过程,可以说是受众不断实现自身在事件传播中参与性的过程。本文通过对新媒体事件受众参与的内涵、参与度、原因和影响的分析,以引导大众传媒尤其是新媒体更加重视受众参与的实现,发挥其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9.
王静梓 《东南传播》2012,(9):114-115
近年来,新媒体发展的势头十分强劲,不仅有力地冲击着传统媒体的市场份额,使传统新闻的生产制作手段和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受众可以更好地利用新媒体发表观点,表达意见,受众的话语权空前强大,但是也带来了新闻信息碎片化、新媒体把关的缺失、媒体伦理失范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提高认识和增强解读信息的能力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工作与传统传播时代发生了根本变化,这主要体现在传播渠道、传播技术、传播内容以及受众的媒体习惯等方面。可以说,这些变革对于传统媒体的新闻工作者既是冲击,亦是机遇。如果能够顺应传播时代变化做好改革创新,新闻记者等工作人员将会在新媒体时代赢得新的发展和突破,反之则将被时代所淘汰。对此,探索新闻记者各项专业业务,如采访写作方式的改革创新就成为当前新闻传播领域的研究方向。本文分析了新媒体时代对新闻记者采访写作带来的冲击,进而从采访与写作方式两方面提出了改革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的诞生不但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同时给传统广播新闻媒体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新闻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对自身发展战略进行调整,推动广播新闻行业的革新发展,转变单一输出模式,在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牢牢把握新媒体的资源优势,为广大受众提供更为优质、高质的新闻内容。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媒体对广播电视新闻媒体造成的影响,其次分析了目前广播新闻内容传播存在的问题,在这一基础上提出了新媒体背景下广播新闻内容的创新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曹蔚 《青年记者》2015,(5):62-63
新媒体语境下"碎片化"的受众受众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对其进行划分。受众的所指也是不断变化的,受众群的个体间存在差异性与多样性。由于受众具有流动性、广泛性、隔离性和匿名性的特征,其需求也是难以界定的。同时,受众在大众传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传播呈现出双向性,对于信息的选择也是由受众心理所决定的。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碎片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而受众"碎片化"  相似文献   

13.
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产生,文学在新的语境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学受众作为文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自然也毋庸置疑地受到深刻影响。新媒体的数字化、传播主体的多元化等新特征必然会导致文学表现出与传统文学的不同,从而促使文学受众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具体表现在文学受众的阅读方式、接受主体地位、阅读目的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行为也发生了很大改变。本文在分析新媒体传播特性对受众阅读行为影响的基础上,从政府、媒体及受众自身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发展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颠覆了传统的传播模式。本文借助于"混沌"理论尝试建构新媒体环境下新型的电视传播模式,提出"细分受众、实时传播、主持引导、内外互动"的电视传播新模式——"混沌模式"。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广告产业也发生了巨大转型,借助新媒体平台短而精、传播快捷、受众多样化等特性,广告传播的深度、广度和影响力大大提升。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将研究的重点放在"新媒体的发展对广告传播的影响"的探究上,采用理论结合案例分析的方式,详细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广告传播领域的变化,并提出了一些新媒体时代广告传播优化发展的建议,以期为我国广告产业的创新发展给出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给电视带来了极大冲击,传播内容、渠道、方式等都发生改变,观众信息接收的习惯也正在改变,这些都使得原本就显弱势的省级卫视早间新闻节目受到的冲击更是明显.本文分析了省级卫视早间新闻节目存在的同质化明显,栏目特色体现不足;时政新闻为主,新闻策划较少,与新媒体的实质性融合不够,互动性欠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新媒体语境下省级卫视早间新闻节目的发展要遵循以下路径:抓住地方焦点热点,凸显区域特色;开发能动互动手段,鼓动受众参与;巩固主流收视人群,同时开拓年轻受众市场;借力新媒体,扩大信息的传播渠道.  相似文献   

18.
陈文婕 《采.写.编》2022,(9):160-162+153
新媒体语境使得受众群体对时间、空间的理解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并直接影响到受众群体理解生活、感受生活的方式。从新媒体语境受众群体突破时间维度的限制、突破空间维度的限制角度出发,就出版编辑如何应对相关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9.
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近几年快速发展,主要以智能手机、微博、微信、空间、豆瓣等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传播为主要代表,正在逐渐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并影响着整个媒体的发展,特别是传统媒体受到新媒体的冲击,不少传统媒体也在逐渐转变态度,一些传统媒体甚至也开始走上了新媒体的道路。新媒体究竟如何魅力四射,新媒体的发展也给传播学带来研究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20.
陆海空 《东南传播》2014,(3):117-119
随着依托于数字化、网络化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作为传统媒介代表的党报无疑受到受众流失的冲击,同时,与新媒体的融合也为党报等传统媒体带来新的机遇。文章以《人民日报》为例,分析新媒体为党报的品牌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就党报利用新媒体进行品牌传播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