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4 毫秒
1.
苏州评弹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16至17世纪的晚明,评弹艺术从诞生之初便吮吸着苏州文化的乳汁。承受着晚明以来新兴思潮的濡染,展现出富有近代色彩的文化特征;商业刺激是推动评弹艺术不断发展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动力,商业竞争也给评弹发展带来了诸多弊病;雅致与细腻的苏州文化决定了评弹的艺术风格与审美情趣,充满地域特色的评弹艺术成为苏州乃至江南地区重要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2.
苏州泥塑是苏州特有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是吴文化艺术中的一朵奇葩。现如今随着老艺人的离世,技艺高超的虎丘泥人面临着失传的危机。作为吴文化民间美术样式之一的苏州泥塑艺术已成为一种珍贵的文物,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美术课堂的教学让学生知道苏州泥塑、了解苏州泥塑,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弘扬苏州泥塑这一传统文化,而且通过动手体验泥塑制作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造型能力。将苏州泥塑引入课堂对这项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发扬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苏州评弹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的长篇书目是其安身立命的根本。历史上著名的评弹艺人都有其代表的长篇书目。周良以"苏州评弹的演出以在书场演出长篇书目为主要形式,长篇书目及其演出是评弹艺术的生命线"为宗旨,很早就展开了对苏州评弹书目的整理和研究工作。从他自己撰写《论苏州评弹书目》《弹词经眼录》,到主编《苏州评弹书目选》《苏州评弹书目库》,周良在苏州评弹保护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作为苏州评弹著名的理论家,周良获得了中国曲艺牡丹奖的终身成就奖,他的名字已和苏州评弹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苏州评弹是一种源远流长的说唱艺术,流行于江南已有数百年之久,向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然而,有志于评弹理论的研究者寥若晨星,而不少艺术论著有的只偶而对它投以匆匆一瞥,有的甚至于不屑一顾,并不给它留一席之地,无怪乎周良同志感慨道:“说唱艺术尚未进入艺术研究的殿堂”,但他却要大声赞叹:“说唱艺术应该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来研究,它和造型艺术、音乐艺术、戏剧艺术、电影艺术、语言艺术并列而毫不逊色。”因此,他坚持在繁忙的文化领导工作之余,不断探索评弹的艺术规律和艺术表现,继《苏州评  相似文献   

5.
有效保护苏州评弹,当从苏州评弹现状出发,基于“非遗”保护原则,遵从评弹艺术自身规律,确立正确的保护理念,采取有效举措,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完成对评弹生态链要素的重新协调,以求取评弹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周良先生在继承陈云同志评弹观的前提下,其研究涵盖艺术论、传承与保护、评弹的危机以及应对政策等方面,其中对评弹史料的整理与研究尤显功力。这些资料如《苏州评弹旧闻钞》《评弹艺术》《书坛口述历史》等的整理与出版,对苏州评弹研究具有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社会史视野下的评弹文化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弹是一种流行于江浙一带由评话和弹词结合而成的曲艺。从社会史的视野看,评弹生长于苏州,与传统时代的江南社会生活密切关联。晚清以后上海开埠,评弹逐渐进入上海,伴随着上海城市的转型,评弹也开始了其近代转型,由古代评弹向近代都市评弹转变。从苏州到上海,评弹的演出空间在江南的内部发生了迁移,这种迁移是有深刻意义的,它是近世江南社会变迁在文化上的反映和结果,成为传统文化向近代都市文化转换的见证。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9,(11):1-2
苏州自古以来人文气息浓郁,千年的历史文化衍生出了隐逸文化、园林文化、丝绸文化、水文化,每一种文化都带着优雅的气质。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门科学,也是门艺术,唯有散发着吴地文化气息的课堂,才与苏州园林、昆曲评弹、吴门画派等艺术形式一样,深深地烙上苏州独特的文化气质,称之为"苏式课堂"。  相似文献   

9.
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的苏州评弹是苏州的一张重要城市名片,已有400年悠久历史,是中国曲苑的一朵奇葩。但是近些年,随着苏州经济不断发展,与外界的交流不断增多,多元文化冲击、语言限制和缺乏时代元素感等问题阻碍了苏州评弹的推广。通过实地考察、定性采访、定量调查的方法详细了解苏州评弹的现状,评估各方面的态度,了解其发展的困境并从评弹创作者、评弹表演者、政府和观众等不同主体出发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评弹     
《初中生》2009,(5):45-45
评弹是一门古老、优美的说唱艺术,又称苏州评弹、说书或南词,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评弹有说有唱,其演出方式大体可分三种,即一人的单档、两人的双档和三人的三个档。演员均自弹自唱,伴奏乐器为小三弦和琵琶。  相似文献   

11.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作为吴文化的发源地,吴方言就是吴文化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现在的苏州有许多的外来人口,人们也只是了解现在的苏州,就连苏州人对以前的苏州也知之甚少,对于生活在苏州的幼儿来说,向他们进行本土教育,初步了解苏州民间童谣是必要的。在我园,吴文化的神韵也深入幼儿心,我们通过精心挖掘吴地童谣,从而引导幼儿感受童谣的语言魅力,再次也开展了一系列以童谣为主题的活动,发展幼儿多方面的能力,最后我们也将童谣与环境创设相结合,充实现代幼儿的一日生活。让幼儿感受童谣魅力,领略吴地神韵。  相似文献   

12.
评弹     
评弹是一门古老、优美的说唱艺术,又称苏州评弹、说书或南词,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评弹有说有唱,其演出方式大体可分三种,即一人的单档、两人的双档和三人的三个档。演员均自弹自唱,伴奏乐器为小三弦和琵琶。唱  相似文献   

13.
<正>笔者虽然是苏州土生土长的音乐老师,但对于评弹,我确实一窍不通,只是听过而已。之前对于"京剧进课堂"的活动还略知一二,而像评弹这种地方曲艺进课堂我顿时一懵,心想这距离孩子们的生活太遥远了,哪怕是身为音乐老师的我都很遥远,让评弹作为校本教材进入到音乐课堂谈何容易呢?正在思考怎么办的时候,笔者翻阅了大量的视听资料,猛然间发现评弹这种由琵琶三弦伴奏的说唱艺术已经深深地吸引住我了,惊奇地发现原来评弹是如此耐听,越听越有味道,就像是苏州话一样甜糯而优美,只有真正走进她,才能够领略到评弹的魅力,当时,我就对评弹校本教材的编写与教学充满了信心与期待。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曲艺文化的版图上,苏州评弹占据了重要位置。它具有四百余年历史,与吴语地区的文化水乳交融,广泛地流传于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和乡村,浸润着民众的生活与精神世界,并直接滋养和丰富了南方诸多曲种。当人们在热议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与传承问题时,有关苏州评弹艺术能否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地传延下去,则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当代学生》2012,(Z4):74-77
评弹,又称苏州评弹、说书或南词,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是一门古老、优美的说唱艺术。评话通常一人登台开讲,内容多为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和叱咤风云的侠义豪杰故事。弹词一般两人说唱,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自弹自唱,内容多为儿女情长的传奇小说和民间故事。2008年6月,评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6.
仇培芳 《当代学生》2012,(19):28-29
苏州评弹,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鼓励同学们亲近这门古老而优美的说唱艺术,2008年,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评弹社团成立。学校还特别聘请了著名评弹艺术家余红仙、青年弹词演员周红担任指导教师。几年过去了,评弹社团已经迅速成长,如同一朵曲艺小奇葩,在校园内外吐露芳华。下面我们就随着社团优秀团员李  相似文献   

17.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24(1):F0002-F0002
苏州市职业大学(苏州学院[筹])是一所市属高校。自2000年起,学校为让学生熟悉和了解苏州历史文化,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在苏州高校中首开“吴文化”课程。近年来,苏州市职  相似文献   

18.
她,1948年10月出生于天堂姑苏。46年前走上评弹艺术表演之路,25年前与教育结下不解之缘,现为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评弹表演艺术家,苏州评弹学校常务副校长,著名艺术教育家。她的身上闪耀着众多荣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州评弹)代表性传承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文华表演奖获得者、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获得者、建国60周年中国突出贡献曲艺  相似文献   

19.
苏州评弹音乐以优美见长,情感细腻,调式多使用六声调式与七声调式,进而其表现力强大而又丰富。评弹乐句的句末分割造就了评弹的"韵",评弹的唱腔多样,也因此色彩丰富。本文通过评弹音乐的调式,乐曲的句末分割,以及评弹伴奏乐器三个方面,对评弹音乐的艺术特色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20.
正邢晏春,1944年5月生于苏州,1962年随父亲——苏州评弹名家邢瑞庭学艺,1963年开始从事苏州评弹工作,历任评弹演员、教师、苏州市文艺创作中心主任,悉心从事苏州评弹音韵、语言的研究。现为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评话、苏州弹词)传承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