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外来词的借用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而外来词的滥用和翻译的混乱又同时造成了语言的污染。本旨在通过对汉译外来词的几种主要方法,如:音译、意译、直译、音译加意译、音译加汉语语素、音译兼意译,进行分析、讨论,引起人们对于外来词的翻译、吸收及其规范化的思考和重视。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外固人名、地名音译使用汉语多音字带来的阅读和称说障碍为例,说明以文字为媒介进行音译不仅要考虑两种语言单位转换的准确性,还要顾及翻译结果进入到汉语词汇系统后在应用层面上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音译中克服多音字参与造成的障碍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汉语中借用了相当数量的日本语词汇,除日本社会上产生的新词、流行词及汉语音译的词汇外,还有日本人创造汉字词音译、意译西方语言的词汇和日语借用古汉语词的形体或是在古汉语词的基础上增加汉字意译西语的词汇,并将其赋予新的含义,这类汉字译词和被日语翻新的古代汉语词又被汉语借用过来。  相似文献   

4.
音译作为汉语文化负载词翻译的重要策略,有不少争议。通过对音译翻译的适用词汇,适用意境和适用方式的研究,可以更好了解音译运用的特点和局限,从而更好运用音译做好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起到有效传达中华文化,促进文化交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介绍英汉语言中出现的借词,讨论了英汉词语互借对语言文化的影响.英语借用汉语词汇主要以传统文化为主,方式上主要是音译和借译;汉语借用英语词汇主要是些反映新事物、新发明的词汇.  相似文献   

6.
具有中国历史文化特色和中国国情特色的汉语固有词汇,应该使用汉语拼音进行翻译。拼音音译可以使用单独的拼音和拼音加英文解释的方法。拼音音译的汉语固有词汇对西方人来说,需要一个逐渐的接受过程,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汉文化向世界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一个国家在不断发展和丰富本民族自己语言词汇的同时.还通过音译、意译或音意兼译等方式不断地吸收外来词汇。在汉语吸收外来语的发展过程中,以音译和音意兼译方式吸收的词汇为数不少,涵盖饮食、衣着、娱乐、医药、植物、体育等诸多方面,并且逐渐被接受和广为使用。下面列举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这类词语。  相似文献   

8.
一个国家在不断发展和丰富本民族自己语言词汇的同时,还通过音译、意译或音意兼译等方式不断地吸收外来词汇。在汉语吸  相似文献   

9.
英语与汉语在长久的彼此碰触之后,英文词汇在汉语中的融合越来越明显。从历史角度对英文词汇在汉语中不同的融合方式,如“洋为中用”、“深入结合”等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翻译方式,即音译、意译以及音意结合等,从而对英文词汇在汉语中的融合进行全面的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汉语外来词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国际间交流的日益频繁 ,外来词更是以不可阻挡之势大量涌入 ,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 ,同时对原有的汉语词汇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同过去相比 ,新时期外来词的发展表现出如下趋势 :一、音译词大量增加长期以来 ,汉语引入外来词经历了从音译到意译 ,又从意译到音译的反复 ,最终还是意译战胜了音译 ,成为外来词与汉语融合的主要方式。改革开放以后 ,音译词又占了上风 ,成为外来词的主流 ,如 :奥斯卡 (Oscar)、甫士 ( pose)、汉堡包(hamburger)、迪斯科 (disco)、摩丝(mousses)、克隆 (clone)、皮卡 ( pick-up )…  相似文献   

11.
语言间的词汇借用是十分常见的现象,由此产生了各种语言中大量存在的外来词,汉语也不例外。在汉语大量的外来词中,音译词所占比重很大,在对源词语进行音译汉化生成汉语词汇时,虽然不必追求语音上的绝对一致,但也要尽量秉持语音相似或相近的原则。尽管如此,我们也会经常发现诸如"埃博拉"一类译音词中存在的、汉语发音与源语言发音有明显出入的音译例外现象,这些音译例外现象往往会造成跨语言交际中的障碍和误解。本文以"埃博拉"一词为切入点,对其进行借词音系学分析并探究其语音汉化的过程,旨在说明汉语音译词汉化的一般规律,阐释音译例外现象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实现音译词汉化过程中的语音对应,从优化翻译方法及合理对待认知经验两方面,提出避免音译例外现象的应对策略和规范外来词汉化过程的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12.
马志燕 《快乐阅读》2011,(21):180-181
日益强盛的中国经济和日益强大的中国使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中国文化,音译的应用范围在加大,汉语特色词汇的翻译出现音译化趋势。本文尝试从目的论角度对此进行探讨,认为音译已成为民族文化输出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可以起到沟通串联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外来词的吸收引进是各种民族文化互相交流的必然结果。随着中国和世界的交流.汉语也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汇。汉民族吸收的外来词有几种类型,大致可以分为音译型、音译+表类属词型、半音译半意译型、借形词、字母词等几种。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加油"的译法,论述中英两种语言及文化的差异.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文化内涵,在翻译过程中很少有两种语言能够达到完全对等的译法.如同大量的英语词汇通过音译直接进入汉语一样,越来越多的汉语词汇也应该通过音译的方式直接进入英语.  相似文献   

15.
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文化等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本民族语言的发展,丰富了语言词汇,同时它还通过音译、意译或音意兼译等方式不断地吸收外来词汇。在汉语吸收外来语的发展过程中,以音译和音意兼译方式吸收的词汇为数不少,涵盖饮食、衣着、娱乐、医药、植物、体育等诸多方面,并且逐渐被接受和广为使用。  相似文献   

16.
对新疆汉语地名进行界定,并归纳出音译、音译加汉语语素、意译、汉语命名等几种命名方式,后对新疆汉语地名进行汉文化透析,指出这些地名中的主要汉文化蕴涵;证明汉族在新疆开发中的地位;昭示汉语词汇发展的复音化规律,把地名发音化趋势的产生提前到汉代,把多音节调的构形向观音节靠拢,也提到了汉代;新疆汉语地名还反映了汉瓦族的共同民族心态、民族习惯等。  相似文献   

17.
方言及其承载的口传文化是一种民间的、地方性的、不可复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活化石,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巩留县位于伊犁河谷地区,古往今来都是多民族多移民聚居地,因而这里的汉语方言承载了更为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尤为突出的是,这里的汉语方言词汇中存在大量来自少数民族语言的音译词,伊犁河谷地区的山水地名多从少数民族语言词汇系统中音译而来,这些音译地名词语呈现了多民族地区历史文化丰富多彩的面貌。  相似文献   

18.
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文化等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本民族语言的发展,丰富了语言词汇,同时它还通过音译、意译或音意兼译等方式不断地吸收外来词汇.在汉语吸收外来语的发展过程中,以音译和音意兼译方式吸收的词汇为数不少,涵盖饮食、衣着、娱乐、医药、植物、体育等诸多方面,并且逐渐被接受和广为使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英语客观存在这一事实在词汇层面体现得最为明显。文章归纳了中国英语在词汇层面的特征,指出中国英语词汇对英语教学具有积极意义,并特别指出应大胆使用音译和直译两种途径让汉语词汇进入英语,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词汇。  相似文献   

20.
部分汉语音译外来词利用了汉语中一个音节对应一个汉字而且汉字同音字较多的特点,选择恰当的同音字来表义;利用了形声字可拆分为声旁和形旁两个部分的结构特点,利用声旁表音的同时也使形旁巧妙地揭示部分意义,这体现了汉语音译外来词的表义性。这种表义性只是通过汉字的表义性提供了部分词义信息,甚至是歪曲的信息,这和词汇意义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