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阳听讼记     
1992年7月12日上午9时30分,在南阳地区中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厅内,南阳地区中级法院经过两天的公开审理,对李谷一诉汤生午及南阳《声屏周报》社侵害名誉权案作出一审判决,合议庭裁决李谷一胜诉,使这场沸沸扬扬一年半的新闻官司有了结果。本刊今年第五期曾刊载题为《李谷一将与记者对簿公堂》的文章,介绍此案的起因和进展情况。法庭正式开庭审判之前,记者闻讯赶赴南阳,旁听了这例引起全国轰动的名人诉记者的官司。  相似文献   

2.
●“新闻官司”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已不再那么惊世骇俗了。年初,河南南阳地区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受理了著名歌唱家李谷一诉《声屏周报》记者汤生午和声屏周报社侵害名誉权案,这一纠纷虽已为一些传媒所报道,但报道法院立案和被告答辩意见,本刊属于首家。  相似文献   

3.
迄今为止,在1992年的中国名人官司中,最引人注目和最具有轰动效应的,恐怕要数中国轻音乐团团长、著名歌唱家李谷一诉《声屏周报》社和记者汤生午的名誉侵害纠纷案(本刊今年4月号报道过原告起诉和被告答辩意见)。从7月10日开庭到7月12日判决,全国各地赴南阳采访此案的记者多达300余人,以致宛城旅馆爆满。众所周知,南阳地区中级法院对此案已作出一审判决:李谷一胜诉。  相似文献   

4.
《青年记者》2013,(12):3-3
微博“明码标价”失实姚晨告《劳动报》胜诉 3月20日,《劳动报》刊登题为《微博“明码标价”产业链浮出水面》的新闻报道。姚晨以报道失实、名誉侵权为由,将《劳动报》诉至法院。此案6月14日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宣判,法院认定《劳动报》侵犯了姚晨的名誉权,判决该报10日内删除网络版中关于姚晨的全部内容,并在报纸上刊载致歉声明。  相似文献   

5.
今年2月,大连日报先后收到两件“新闻官司”的判决书,均判决作为被告的大连日报社等和记者、作者胜诉,从总编辑康健到报社上下终于松了一口气。这两起“新闻官司”,一起是香港格莲有限公司诉侵害名誉权案,如果不算1989年中国银行新加坡分行诉《亚洲周刊》诽谤案(此案由新加坡高等法院裁决中国银行新加坡分行胜诉),那么该是我国首起涉外“新闻官司”。另一起是某基层干部诉侵害名誉权案,大连日报社等在一审中败诉,不服上诉,经二审法院重新审理,判决撤销原判,驳回这位基层干部的诉讼请求。  相似文献   

6.
本刊1991年第5期《“谁之过”新闻公案》一文披露的这件公案已经有了结果。浙江工艺毛绒厂现任厂长周土根向黄浦区人民法院申请撤销原厂长金民生以法人代表身份对《上海工业经济报》记者马建明侵害该厂名誉权的民事诉讼,已获黄浦法院准  相似文献   

7.
1988年,《北京晚报》发表了一篇题为《飞蝇聚车间,杂物堆墙角》的报道,批评某饮料厂卫生差,该厂以侵害名誉权诉诸法院。据报道,在庭审中,“到底有没有苍蝇在车间游荡,成为此案的一大辩题”,一直辩到“有几只苍蝇?几只以上的苍蝇才可称‘聚’?”此案以饮料厂败诉告结①。笔者没有参加此案的旁听。仅从报道来看,似乎在庭审,就是原告也无法否认车间  相似文献   

8.
今年7月,南阳中级人民法院(下简称“南阳中院”)在审理一起名人诉讼案中,由于一些工作人员的干涉,致使上海法制报记者的采访受阻,并蒙受了损失(下称“南阳事件”),上海法制报为此诉南阳中院。新闻单位诉司法机关,这是一桩闻所未闻的事。我读了上海法制报的《南阳采访遭遇记》和上海其它新闻单位的有关报道,理解和同情上海法制报的举措。由于不熟悉法律,这件事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法机会。我仔细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试行规则》,其中最关键的第八条称:“公开审判  相似文献   

9.
“喉舌”遇到了麻烦被赋予“喉舌”职能的中国记者,正准备以积极的姿态大胆参与和干预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却受到了被称之为“告记者热”的现象的困扰。据说,这股“告记者热”首先形成于上海(“告记者热”一语首次见于《上海法制报》),继而出现在北京,并有向全国一些省市蔓延之势。作为原告的,有国家  相似文献   

10.
韩为卿 《传媒》2000,(10):40
7月10日,原《中国改革》杂志驻河南记者刘宁涉嫌敲诈勒索被洛阳市警方依法逮捕。这个敏感的消息,经媒体披露后,在洛阳引起了不小的震动。笔者于11日下午起到洛阳市西工区公安分局采访,主办此案的王警官接受了采访。 刘宁刚届不惑,最早曾受聘于《河南法制报》,后又受聘于《中国改革报》驻河南记者站,曾主要负责《中国改革》杂志与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没有任何法律把新闻采访界定为公民必须接受的强制行为,因而,中国公民有拒绝接受采访的权利。一。中国新闻采访实践中强制采访引起诸多纠纷由于被动接受新闻采访,又不好拒绝,中国新闻界多次出现事后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之间的法律纠纷。1991年7月到1992年7月,歌唱家李谷一沂河南南阳《声屏周报》及其记者汤午生等侵害名誉权的案子,笔者认为,如果此案的共同被告歌星韦唯在接受电话采访时明白自己有拒绝接受采访的权利.她会不会有另一种选择呢?(《新闻官司》,百家出版社,第140页)由于被采访者不知道自己还有可以拒绝的权利…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春节前后,首都几家地方报纸相继刊发一条同样内容的消息:《首宗内参官司,记者不讼而胜》。说的是,湖北第一起状告内参报道侵害名誉权案件,经过8个月的审理,由武汉市中级法院作出一审裁决:驳回原告中国银行黄冈地区支行副行长熊艳煌的起诉,被告湖北人民广播电台和3名内参报道作者不讼而胜。这在记者纷纷被推上被告席,且又纷纷败诉的今天,实在是一桩令人欣慰之事。于是,《南方周末》、《法制文摘》等全国30多家报刊报道了此案,并发表评论,赞扬法律鼓励记者敢说真话、加强舆论监督。读者也许还记得,《新闻与成才》杂志去年第…  相似文献   

13.
●上海的青年报在三年前发表报道,揭露一起大奖赛中的舞弊行为,被批评者不服,状告青年报和记者侵害了他的名誉权。陈平旁听了上海市徐汇区人民祛院审判全过程,采写了《青年报社批评舞弊引发新闻官司徐汇法院公正执法支持舆论监督》一文,情节曲折,富有启发。  相似文献   

14.
一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第一次涉及新闻侵害名誉权纠纷开始,我国已经历3次新闻官司的高峰期.第一次高潮出现于1988年,原告多是一些"小人物".中心在上海,最具代表性的案件是新疆喀什市建管局工会干部奚弘诉人民日报社记者侵害名誉权.这股诉讼浪潮尽管带有初级和幼稚的特点,但充满着进步的意义.第二次高潮在1992年,原告大多为名人,中心在北京,最有代表性的是著名歌唱家李谷一诉记者汤生午、声屏周报社侵害名誉权案.  相似文献   

15.
据10月1日浙江法制报报道,某省高级法院向全省各级法院下发了《关于禁止戎昌明等6名记者旁听采访我省法院案件庭审活动的通知》。通知规定,该省三大报业集团6家报社的6名政法记者将被禁止到该省三级法院旁听采访案件的庭审活动。  相似文献   

16.
档案开放谁说了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新上海档案》2004,(11):28-29
据2004年6月27日《解放日报》报道,上海市民董铭因申请查阅岳阳路一处房屋原始产权资料被拒而状告上海某区房地局。这是自5月1日《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正式实施以来,首例市民状告“政府信息不公开”而被正式立案受理的行政诉讼案。8月16日,法院公开审理了此案。此案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一向以敢于涉及社会敏感问题著称的《南方周末》更是以相当大的篇幅深入报道了此案的审理过程。  相似文献   

17.
最近,王学圻就与范冰冰同居传闻告媒体,王学圻认为,《成都晚报》刊登他与当红影星范冰冰同居的文章严重侵犯其名誉权,将该报社诉至法院,要求停止侵权、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50万元精神损害抚慰金。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已受理了此案。  相似文献   

18.
飞花拾零     
区分舆论批评与侵犯名誉权界限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任凌云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随着《民法通则》的全面实施,目前诉讼新闻单位侵犯名誉权的案件逐渐增多,各级法院在处理这类案件时,要注意区分正当舆  相似文献   

19.
本刊去年第一期曾报道著名喜剧演员游本昌诉上海《每周广播电视》报和张弛侵害名誉权,一审胜诉。被告不服上诉。一年后,柳暗花明,诉讼两造握手言和,冰释前嫌。新民晚报记者钱勤发《“济公”官司》一文报道本案全过程。  相似文献   

20.
孟建  钱海红 《新闻记者》2006,(10):39-41
前些日子,陡然而起的“富士康”案又倏尔平息。“富士康”案的基本情况是:国内媒体《第一财经日报》于2006年6月15日和22日分别刊发了两篇报道,反映的是富士康普遍存在工人“超时加班”问题。7月3日.与此报道有关的台资企业富士康科技集团下属的鸿富锦精密工业有限公司,在深圳以名誉侵权为由,向《第一财经日报》两名记者提出总额3000万元的索赔,并要求法院查封两记者的个人财产。8月30日,富士康集团决定把对《第一财经日报》两住编采人员的索赔额降为1元人民币,并追加《第一财经日报》社为被告。9月3日,富士康与《第一财经日报》发表联合声明,以和解的方式解决了这场诉讼纠纷。此案曾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刊为此发表一组文章,从公关危机的处理、法律视角的点评和呼吁构建和谐传播环境三个方面来讨论此案,以见社会各界的反应和此案的意义所在。[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