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文] (一)童女修炼,此指十余岁女子尚未行经者而言。此时身中元气充满,浑沦无间,精神专一,嗜欲未开,若其生有夙愿,能从事于道,其成就甚易,较之年长者快捷数倍。盖童女修炼,可免去筑基一段工夫,直接从辟谷服气入手,或从清静无为、安神静坐入手。如谢自然  相似文献   

2.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大学生热情奔放,活泼机敏,待人坦率真诚,讲信用,厚道善良。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其职业道德修养尚不够成熟,需要加以进一步强化。本文试图就如何从志向确立、理念嵌入、榜样激励、文化熏育、明师指教、自我修炼等方面入手对他们进行熏染,增进其理性,净化其灵魂,陶冶其情操,修炼其道德,完善其人格作一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3.
谈赵堡太极拳之形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玮 《武当》2009,(8):16-17
修炼赵堡太极拳讲究“五知”,即:从形知、理知、法知、心知、身知入手,经主宰自己,控制形意运化修炼,明身了性,出真心真意及真知之功,达见真用真之能。  相似文献   

4.
张方 《精武》2004,(2):34-35
我说的“修炼”绝不是朝三暮四、一曝十寒的偶然之举,“修炼”更不是为掌握某一种技艺,并使其成为沽名钓誉的工具而奇货可居。“修炼”是生命的一部分,如同每天必须的饮食和睡眠一样,它更是你荡涤身心污垢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太极拳与伦理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智 《中华武术》2002,(7):28-29
一、从太极拳修炼的“运劲之功夫。先化硬为柔”,从“柔”之属性析老子“无为而无所不为”的无为人生。太极拳起步修炼要求人们全身放松,内心清静,以柔软的姿势去原有的拙劲、蛮力。通过这个“柔”的手段“无欲以观其妙”(老子言),太极拳以“无欲”的方式,求它的最高境界,其实人间万象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6.
王玮 《武当》2004,(3):20-21
修炼赵堡太极拳,从形知、理知、法知、心知、身知人手,经主宰自己,控制形意,运化修炼,明身了性,出真心真意,真知之功,达见真用真之能。  相似文献   

7.
重点阐明了太极拳形象的形成过程和太极拳的具体形象,并明确了只有从思维脉络形成的角度作为修炼或教学的切入点,才能全面获得太极拳的修炼效应,提高太极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李学良 《武当》2005,(2):22-23
从表层现象上看,桩功的功架五花八门,正如俗语所说,“身体的任何间架状态均可作为功架”,但无论“桩功”的种类如何繁多,其修炼意义不出以下三类。  相似文献   

9.
王奇勇 《武当》2000,(5):29-29
内家拳法之桩功,是以修炼精神、意感、形体五弓等,使之统为一体而产生出浑元整体劲力为要义。其修炼程序是先静炼,后动炼。静练为功,动练为拳,动静互合为真拳。也就是说,内家真传拳法是由“静桩”和“活桩”组合而成的一种拳法。其特点是:拳中有功,功中有拳,拳功互合,内外兼修。形体五弓,指的是两臂、两腿和整条脊柱。五弓的修炼,是通过特定的练习方法,使五弓挺拔舒展,张蓄饱满圆活,处处蕴含有弹性而具备阻挡或反弹敌方的来力和具备松活弹抖及其它发劲方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我说的“修炼”绝不是朝三暮四、一曝十寒的偶然之举,“修炼”更不是为掌握某一种技艺,并使其成为沽名钓誉的工具而奇货可居。“修炼”是生命的一部分,如同每天必须的饮食和睡眠一样,它更是你荡涤身心污垢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马虹 《中华武术》2004,(8):34-35
从1962年我修炼太极拳至今已经四十二年了。四十二年体悟颇多,下面,我想从四方面谈谈,供大家参考,请大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2.
郑清 《武当》2000,(11):33-33
气功之争为什么一直反复不止,致使无数气功爱好者尚在十字路口觅寻路标?其关键在气功界对“气功”一词尚不能下令人信服的定论,无论考其年求其世为实,还是掌门人手中有传度手令,哪怕有道有德,均难说明问题。更何况他类。因气功修炼在于修性炼命,决不是以气为功的修炼所能包容的。修为贵在返本还原,以治心为要,若能证得其法,则神功生,神通在。若言修得其功,则金丹何成?因此,我们只能说气功本无气,是人体能量流协调运动的性命之学,并调动元神用事的自动系统。  相似文献   

13.
张平 《武当》2009,(6):41-42
丹道修炼必须有证验标准,修炼者才能知道自己的修炼境界,否则必如盲人摸象,糊里糊涂。所以,笔者从《道藏》中精选古代丹经中有关内丹修炼证验内容的文章,以供广大丹道爱好者借鉴取证。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太极拳正宗论五字妙诀》为蓝本,从笔者赵堡太极拳修炼实际出发,研究认为,"心静、身灵、气敛、劲整、神聚"的诀要首在其十个字的"五需"要求,这是太极拳的修炼基准与境界达成的前提和妙引。因此,基于"妙诀全文",给出了"五需"的"义解",以便助益于修炼体认与理解。  相似文献   

15.
大山倍达  英鹤 《精武》2007,(9):12-13
山中修炼大不易我真正开始空手道的修炼,是17岁时,但拳术,则从14岁时就很喜好了。在这条路上,我走了将近三十年。孩提时代除外,到现在为止,我有两次真切地体验到自己强有力的感觉。最初的一次,是1948年至1950年,我在千叶县的清澄山上修炼,空手开天然石成功时。房洲清澄山,在距国营铁路安房  相似文献   

16.
作是一种生命运动,是一种对话活动,是学生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自我修炼过程。写作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由于学生的生命状态不同,其生存的化背景、化环境也有很大差异,所以,作教学应该努力采用有差异的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王玮  吴忍堂 《武当》2004,(9):17-19
武当赵堡太极拳源于张三丰的太极内丹学炼养思想,是张三丰在上阳子陈致虚、扶摇子陈抟的内丹修炼体系上的继承和发扬。修炼士王宗岳传河南省温县赵堡镇人蒋发。从蒋发到今天,武当赵堡太极拳在赵堡镇已相传400余年,是十几代人以身证司可行能行的大法。太极拳不是某个张三李四发明的,故不应姓张也不应姓李。  相似文献   

18.
刘嗣传 《武当》2014,(8):48-49
仙道修炼方法,因时代、环境、历史及文化思想的改变而转变。因为每个时代、甚至不同地域的修炼方法都反映出该时代、该地域的文化特征。当今已成道教修炼主流的内丹术修炼,也不能简单地用一种单纯的修炼方术来看待。它是一门学问、一套哲学、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它突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修行方法,既能为修炼者提供安身立命之所,又可以惠及社会人文、经济、生态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9.
张方 《精武》2010,(7):70-71
现在研究太极拳的学者多是从丹道的角度来诠释其本体,但从佛学的观点上看:武学修炼更像是一个渐悟的过程。即使你能在一夜之间想明白了这其中道理,你也需要有一个时间加汗水的修炼过程。习武的最高成就也就是能获得罗汉果位,能够改变性情,但还不能断除烦恼。  相似文献   

20.
2010年忙于家事,自从3月在观音水库喝了一天的春风后,就再也没有摸过鱼竿,刀枪入库,闭关修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