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德育”是为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而提出的一种新型德育策略。生态德育,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与校园文化的和谐统一、人与家庭的和谐统一。通过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自我接受教育;通过参与校园的文化建设,自我受到熏陶;通过家教活动,不自觉中接受爱的洗礼。实施“生态德育”应坚持的三个原则:一是追求发展性,  相似文献   

2.
"天人合一"思想包括两层意思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二是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在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基础上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天人合一"思想对于保护西部生态环境的启示有重建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有机统一整体观念;树立生态伦理学观念;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三生”德育整合模式跳出单一理念.以生命德育、生活德育、生态德育三者的有机整合为切入点,以学会正确处理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基本目标.旨在通过探索生命德育、生活德育、生态德育在目标、内容、途径等方面的有效整合,最终达成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三生”德育整合模式跳出单一理念.以生命德育、生活德育、生态德育三者的有机整合为切入点,以学会正确处理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基本目标.旨在通过探索生命德育、生活德育、生态德育在目标、内容、途径等方面的有效整合,最终达成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林丹 《中小学校长》2023,(4):7-9+50
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之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生态文明的践行方向。在此背景下,德育应培养人的敬畏自然之心,除了培养敬畏自然之心,还应培养敬畏他人生命之心和敬畏自我生命之心。唯有秉持“天人和谐(处理好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人际和谐(处理好人与社会、他人的和谐关系)—自我和谐(处理好人与自我的和谐关系)”三位一体的生态观念,才是全面的、完整的、正确的培养敬畏自然之心的德育。  相似文献   

6.
何朝功 《文教资料》2008,(21):84-86
现代性的世界观中的二元论和人类中心主义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对立:现代道德教育价值体系中生态学价值观严重缺失;后现代主义通过对现代哲学和思维方式的批判与解构,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互惠共生的主张.后现代视阈中的新德育观--生态德育凸显了这一理论景观.  相似文献   

7.
伊恩·麦克尤恩的早期小说充斥着乱伦、暴力、性虐、惊悚等因素,体现了人性异化和社会荒诞。以"恐怖伊恩"时期的两部"小型杰作"《水泥花园》和《只爱陌生人》为研究对象,从精神生态学的视角分析小说中精神生态荒原的具体表现。麦克尤恩笔下的精神生态荒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人与自然的生态不和谐,人与人的生态不和谐以及人与自我的生态不和谐。多种荒原般的城市意象揭露了"家"的不确定性,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生态不和谐;生活意义、道德和伦理的丧失折射了畸形的人际关系,书写了人与人的生态不和谐;人的非常态成长凸显了自我的异化,展示了人与自我的生态不和谐。  相似文献   

8.
学校生态德育,强调的是"以人为本,自然为本"。它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自我的和谐发展为要义,以促进学校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它不仅仅以环保知识作为育人的唯一要求,还指学校以生态学、环境科学、教育生态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等科学原理为指导,推动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动态良  相似文献   

9.
21世纪,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形成的代表性的科学美学和文艺美学,能够打破理性规则、感性自由主、客二元对立关系的,是"生态"这一维语.它能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的辩证关系,寻求人与社会、自然的真正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0.
杨霞 《辅导员》2014,(15):25-25
<正>生态德育,是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和谐共处的生态道德观。在我看来,生态德育是一种真实、一种力量,是一种最能打动人、感染人的力量。我谈谈自己在生态德育方面的几点做法。一、班级德育我带的三(1)班是竹园小学"电子书包实验班""智慧教室实验班""信息技术环境下家庭和学校协同教育实验班"。  相似文献   

11.
确立和培植以人为本、关爱生命、人与自然、社会高度协调、和谐发展的生态理念,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确立绿色生产营销与绿色消费生活理念,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重视贴近生活世界强化德育,塑造个体生态人格;追求德育观念上的革新发展与超越,构建政治人际生态相统一的新德育体系等是职业院校生态德育的目标指归应蕴含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2.
以生态美学的视角审视《菱荡》,可以发现废名的创作与生态美学的诸多核心原则深相契合。他构筑的“菱荡”世界,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和谐统一的生命景象,使“菱荡”超越了平常地域的概念,成为一种生命和精神存在的意义,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诗意生存家园。  相似文献   

13.
自由与生态紧密相关,其本质在于整体性、关系的和谐性。马克思的自由观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如认为自由主体自身及其与周围环境应该和谐、统一;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应该遵循美的规律;通过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实现人的自由;自由王国是人与人及人与自然之间的两种和解等观点。马克思自由观的生态意蕴对于当代人以整体性思维理解自由、自然、自身、人与自然的关系,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自由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正生态德育,是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和谐共处的生态道德观。在我看来,生态德育是一种真实、一种力量,是一种最能打动人、感染人的力量。我谈谈自己在生态德育方面的几点做法。一、班级德育我带的三(1)班是竹园小学"电子书包实验班""智慧教室实验班""信息技术环境下家庭和学校协同教育实验班"。  相似文献   

15.
黄丽芳 《辅导员》2014,(15):22-23
<正>"生态德育"是一种生态教育活动,体现了一种新德育观。广义的解读是创设一种和谐、可持续发展、回归本真的健康教育环境,营造既适合于知识学习又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文化氛围,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下面我就围绕"和谐"开展班主任工作方面谈几点体会。一、人与环境的和谐我们学校是花园式、园林式的国际生态学校,校园内可见鱼游,可听鸟鸣,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有了和谐的大育人环境,如何营造和谐的班级育人环境呢?将教室布置得温馨,让学生有家的感觉,  相似文献   

16.
和谐学校要实现"授者"与"受者"的和谐、管理与服务的和谐、德育与智育的和谐、"法制"与"德治"的和谐,通过公共教育资源平台,为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时代的和谐,创造教育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8,(23):172-173
《幕间》讲述的是1939年6月的一天发生在英格兰中部一个有五百多年历史的村庄里的故事。小说展现了伍尔夫致力于建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人与自我之间生态和谐的意图。本文从解构主义的角度,通过分析人与自然、人与人和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试图揭示伍尔夫如何调和矛盾,实现对立二元的平衡、和谐与统一。  相似文献   

18.
徐新洲 《江苏高教》2021,(10):90-94
高校德育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生态德育作为其重要的研究方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鲜明的时代价值.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高校生态德育需要不断丰富新内涵、新思想和新实践,才能深刻回答"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历史使命,切实增强高校德育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因此,全面审视当前高校生态德育的价值取向和实践维度,解构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观,建构人与自然以及社会和谐共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生态德育是新时代赋予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9.
确立和培植以人为本、关爱生命、人与自然、社会高度协调、和谐发展的生态理念,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确立绿色生产营销与绿色消费生活理念,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重视贴近生活世界,强化德育,塑造个体生态人格;追求德育观念上的革新发展与超越,构建政治人际生态相统一的新德育体系等是职业院校生态德育的目标指归应蕴含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20.
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观念主要反映在自然本体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自我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其和谐观念中的诸多理念值得当代德育思想借鉴,并由此形成和谐德育思想。这种和谐德育的思想要求形成和而不同的德育系统,从而实现主体、主体行为以及主体所处环境的和谐。儒家文化中的和谐德育思想具有天下大同、对立统一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