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肯定与肯定焦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往区分肯定和否定,一般以逻辑意义和形式标记为标准,但是在语用上,肯定句可以表达否定的内容,否定句也可以表达肯定的内容,肯定与否定的分界可以拿语用做标准。根据语用标准可以对肯定和否定进行分类,归纳出肯定和否定的语用类型。肯定焦点有自己的表现方式,常以“是”、“的是”作标记。  相似文献   

2.
文章考察1-5岁汉族儿童语言中的“不”字句,归纳儿童“不”字否定句的语用类型,并重点分析儿童构建预设的方式及儿童语用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N的V”短语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最后6年关于“N的V”的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的研究表明,研究不断采用新的角度和方法并取得了一些开拓性的成果。如姚振武从共时,历时结合的角度对“N的V”的结构类型提出了新的看法;沈家煊,王冬梅,詹卫东运用了认知语法,配价语法的理论对“N的V”的构成作了深入的解释,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在句法平面对中心语V的词性,“N的V”的句法功能性质,“N的V”的结构类型等的认识上,分歧并未消除,语义,语用平面的研究尚较薄弱。  相似文献   

4.
卢立程 《考试周刊》2009,(8):114-115
Thomas的语用失误“二分说”解释了外语语言运用中出现的众多语用失误现象,为后来的语用失误研究提供了方向。然而事实表明.商贸口译中的某些特殊语用失误实例.并非语用失误“二分说”能够简单解释,这暗示了语用失误“二分说”的局限性.同时也提出了完善Thomas语用失误“二分说”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压缩题”是近几年江苏高考卷语用题的常考题型,主要包括“下定义”“提取关键词”“概括文段结论”“筛选特定信息”“拟写新闻标题”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6.
徐丹阳 《教育文汇》2014,(21):27-29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当下关于“语用”的讨论可谓轰轰烈烈。语用,即语言文字的运用。翻开当下所有关于语文的杂志,铺天盖地的都是关于“语用”的大讨论。可见,当下的语文教学正走在回归语用的路上。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一直在畅想着这样一个美好的境界,那就是我们能够站在儿童的立场,去实施积极“语用”。因此,我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即“指向儿童”的“语用”观。  相似文献   

7.
介绍语用身份、认知论和教师课堂提问的内涵。选取第十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用教学大赛综合组的教学视频,采用“语用身份”这一概念,借助会话分析方法,从认知论视角探究高校英语教师课堂提问话语建构的语用身份类型、构建方式及其成因。研究表明:教师借助提问话语,采用四种方式,建构两种教师语用身份:权威型和友善型;教师提问时,由于其认知立场与认知地位不一致,导致以上两种教师身份得以建构。此研究有助于厘清高校英语教学中师生双方互动时的认知分布状态,揭示教师课堂互动身份的成因,并为教师设计提问和引导学生回应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杨慧莉 《天津教育》2014,(23):93-94
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所谓“语用”能力,即“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可以简化为理解和表达两个方面”。很多时候,我们容易将“语用”等同于“练笔”,较少意识到“理解”的意义,进而也较少关注学生理解方面的语用能力的培养。“拓展性练习”的开展有助于这一能力的培养,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然而,要让“拓展性练习”真正在这方面取得成效,却需遵循一定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中“时间词 上”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用法和现象。基于有限语料,本文从基本类型、来源及其发展、句法、表义及语用功能等诸方面对“时间词 上”结构进行一些探讨,并从语法、语用、认知等角度给予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深度建构“语用”课堂,应当:基于文体,深度建构陌生化“语用”课堂,让课堂由惯常变得独特与陌生;基于学习,深度建构学习化“语用”课堂,由“教语用”走向“学语用”;基于课程,深度建构课程化“语用”课堂,由“课文之用”走向“课程之用”;基于语境,深度建构情境化“语用”课堂,由“语用技术”走向“语用素养”;基于生活,深度建构生活化“语用”课堂,由“文学之用”走向“生活之用”,回到根本旨归与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11.
流行语“躺平”因被用以表达话者所持态度而演变为使用频次高,影响范围更广泛的概念。不同语境中,词汇所传达说话人信念、态度以及意图隶属语用预设研究范畴。该研究依凭语用预设隐转喻特征阐释“躺平”的流行理据。研究发现:语用预设隐喻性使得身体呈平倒状态“躺平”的语义预设与表达话者情感态度的语用预设存在心理相似性;语用预设转喻性基于心理因果性致使“躺平”语义预设具体身体动作喻指语用预设所蕴含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12.
本着重分析了“有点(儿)作副词时其后“A”的结构类型、语义特征,并对整个格式体现出的语用层面的意义作了探讨,总结出礼貌原则、乐观原则和用语模糊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得是”问句是关中方言中的是非问句,在语义上,“得是”问句分为三种情形:第一,表示反诘,语义居中,没有明显的肯定或否定趋势。第二,表示说话人故意曲解对方的语义,语义倾向于否定。第三,表示主观推断,语义倾向于肯定。语用上,“得是”问句有四种类型,分别是求证式、推断式、求同式、反预期式,不同的类型分别对应着不同的语用目的。  相似文献   

14.
汉语反问句的语用类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反问句作为一种特殊的疑问句,它的语用含义与语用类型是相当复杂的。本文以大量的语料为依托,以乔姆司基“生成一转换语法”为理论基础,通过对大量反问句的研究、分析,概括出汉语反问句的基本语用类型:否定型和强调型。并把强调型细化为六小类,同时对每一类的基本句式结构做了概括说明。  相似文献   

15.
教师应以“致用”理念为指导,立足课堂教学,研制学段“语用”教学目标,选择“语用”教学内容,构建“语用”课堂教学基本课型,引导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积累语言、建构语言、运用语言;同时拓展课外知识,拓宽语言运用的时间和空间,创新语文实践活动途径和方式,开展“全域性”“全人化”的“语用”实践活动,通过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创设具体的语言运用情境,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主动积累、梳理、整合,掌握语言文字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根据语境的需要加以规范、恰当、个性地运用,并能凭借已有的言语活动经验进行阅读,从中获得信息、学得知识、提升能力、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6.
2011版课标中提出的“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在语文课堂实践中步入五大误区:语用之“窄”,把“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窄化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知识”或“读写结合”;语用之“泛”,把挖掘出的零散的语用点堆砌串联成教学过程;语用之“偏”,为体现语用而设定偏离核心目标的教学内容;语用之“分”,教学中脱离文本语境的训练,导致内容与形式分离;语用之“被”,学生“被语用”,沦为语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描写语言事实入手,按“小三角”的研究思路,从结构成分,语义类型,语用价值三个角度对“不X不Y”结构,作了较全面的考察,从结构成分来看,能够嵌入“不X不Y”结构的“X、Y”一般是单音节,也有双音节乃至多音节,“不X不Y”结构构成两个停顿,两个停顿前后之前表并列,表因果或表假设关系。  相似文献   

18.
语用理论需要接受现实语言资源的验证。对“非典”的语用分析表明,语言和人类经验之间具有互动性,语用意义就产生于这一过程。言语行为理论、合作原则等传统的语用观忽略了这样的语用理据。因而有过度理想化之弊。经验现实主义的统一语用观克服了经典语用观单一化、理想化的不足,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同时,语用理论的发展与扬弃是个渐进过程,应避免“以一盖全”的倾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从前提与语用失误,言语行为与语用失语,会话隐涵与语用失误,礼貌原则与语用失误,语体与语用失误等方面论述中国学生在语言使用过程中的语用失误类型及其原因,为在外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特殊句式研究的传统课题 ,其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关于“把”字句的语用意义和构成条件 ;二是“把”字句与相关句式的变换关系及“把”字介引的对象———“把”字宾语的语义类型。近几年来 ,不少语法学家还从句法、语义、语用等不同角度对“把”字句作了考察。文章对“把”字句的语用价值———即“把”字句主语的施事性和事件的原因性 ,“把”字宾语的有定性及其谓语部分的复杂性作一点浅层面上的探讨 ,目的是让更多的语法爱好者及初学者认识到“把”字句是现代汉语句子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句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