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导学生想象课文的情境,激发思维 思维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心理过程,只有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才能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要引导学生思维.首先要把问题揭示出来.启发他们大胆地探究、质疑.引起解决问题的兴趣。其次还要引导他们深入分析、把握课文的精神实质.洞悉深层含义.从而培养创新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揭示教材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发现式教学。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因此.在教学中引用一些有趣的问题和语言让学生思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消极接受为主动进取.变老师灌为学生想.从而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得教学变得充满活力和引人人胜。下面浅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进行一种复杂的双向互动过程,而提问与反馈是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教师通过提问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组织课堂教学,并对学生的应答作出信息反馈,强化学生思维操作的结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巩固与强化所学知识.下面,笔者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4.
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曾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方法是数学的行为,思想是数学的灵魂.”可见,问题在数学课堂中的地位不容小觑.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开启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获取知识,降低学习难度,为高效课堂保驾护航.文章从设计情境化问题、探索性问题、层次性问题、多样性问题、开放性问题五方面分析了促进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殷美芳 《语文天地》2009,(12):59-61
在教学中.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设计出一些既可正向思维.又可反向推理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对问题作全面的分析。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又逐步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逆向思维,顾名思义就是从问题的反面去考虑问题的思维形式。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积极引导学生逆行思维.就能很容易地调动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课堂“活”起来。  相似文献   

6.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对于学习者来讲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就是在学习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认知矛盾或认知冲突.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通过问题的创设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思维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思维动力。  相似文献   

7.
一、在写作中关注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为了适应21世纪终身学习的需要.教师必须从初中生开始就注重对学生进行作文创新意识的引发和培养,必须对作文的命题、立意、题材、布局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就作文的命题来说.教师应立足于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文题应起到逼使学生去创造的作用。在作文训练中,命出一个好题,学生一见也会眼睛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兴趣顿生,跃跃欲试.定会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情感、气氛因素的积极作用.达到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交融的境界。就作文的立意来说.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培养他们用正确的观点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8.
要使小学生能正确地分析、解答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关键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陈青 《中学文科》2009,(11):29-29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数学创造性思维不同于一般的数学思维.创造性思维的最根本特征表现在敢于探索、敢于创造、敢于怀疑、敢于追求;能产生非凡的思维能力,表现为产生新奇、罕见、首创的观念和成就.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0.
张金花 《中学理科》2006,(11):82-82
思维定势是指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固定的模式是已知的、事先有所准备的.用思维定势解决问题,使学生墨守成规,养成一种呆板、机械、千篇一律的解题习惯.造成学生思维定势的原因概括起来有两种情况:一是学生没有掌握丰富的典型题型,不能做到“见多识广”,故对似曾相识的问题以偏概全,盲目套用,导致解题错误;二是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求异性不够,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导致错误的判断.在高三生物复习中,习题练习是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因此,“题海战”成了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久而久之,机械的“思维定势”悄悄地左右了学生的解题思路,思维定势就成了思维障碍.  相似文献   

11.
在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思维方式和创新思维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思维、培养思维能力,实现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化,是化学教学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作为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按照学生认知规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使我们的化学教学不再枯燥乏味。我根据教学实践.以及中学化学的学科特点和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探究中学化学教学启发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精选母题,换位透视.优化学生思维灵活性与广阔性.习题演算与例题讲解是数学知识传授的重要手段.教师精心筛选题目.通过有目的演算,达到讲练一题学会一片的目的,当问题摆在学生面前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的内在知识结构,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解决的多思路,  相似文献   

13.
像以下精心设计问题就比较好。 一、挖掘教材.设计问爱。激发思维.突出主体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认知问题.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成为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力和课堂教学的契机。中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时常表现为思想上的困惑和疑问.正是这些思想和认知问题驱动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真理。教师应通过挖掘教材。以问题为契机。精心设计释疑解惑。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一题多解,有利于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全方位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而采用一题多变的形式,可以训练学生积极思维,触类旁通,提高学生思维敏捷性、灵活性和深刻性.两者都有利于学生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与创新精神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引导学生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来学习,通过问题解决来构建知识.而问题的设计是关键.初中数学教学中所涉及的问题,一方面来源于教材;另一方面来源于学生.如何在教学实践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呢?  相似文献   

16.
数学的思维品质.就是在数学思维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数学思维虽是人所共有的心理过程.但是每个人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思维品质的表现.却有着很大的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注重发挥解决问题的思维功能.有目的、有计划地给予学生启发引导,就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渠道.它得天独厚的学科特点,为学生创造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可以为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作出全新探索。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中,我们常发现听得很“明白”,但是到自己解题时,总觉得很困难,无从下手.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这些问题过程十分复杂,而是学生的数学思维存在着障碍.因此,在数学中如何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钱从新 《中学数学研究》2009,(7):F0002-F0002
图形是数学的半壁江山.函数的图象、方程的曲线、向量与几何,都以直观的图形呈现其面目.涉及图形的问题随处可见.学生比较熟悉以对图形的静态观察为基础和特征进行分析论证与计算的静态思维.而以对图形的动态观察、想象为基础和特征进行分析论证与计算的动态思维,学生相对显得陌生与困难.有意识地加强动态思维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与解决图形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作情感的双向交流。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我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