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目前诗歌和散文两个文体中出现的标点符号超常用法进行分类,将标点符号超常用法分为标点符号相对零形式、标点符号零形式、标点独用、一字一顿等四种基本类型。其中前两类又是最重要的类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标点符号的运用、修辞特征、构成形貌的要素和修辞作用等四个方面阐述了诗歌中的标点符号相对零形式与小说、散文中的标点符号相对零形式的不同特征,认为这些不同特征都是由于排列格式的不同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标点符号的相对零形式,是诗歌中出现的一种新的修辞现象,主要是通过有限的标点符号来实现其修辞目的,属于形貌修辞的范畴,具有使句子界限分明、表意动确、引人联想、强调突出的修辞特征,与小说、散文中标点符号相对零形式相比,既有共同之处,更有各自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散文体和诗歌两个方面对目前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标点符号超常用法进行分类,认为标点符号的相对零形式和零形式是最重要的两类。并认为标点符号的超常用法是一个开放性的概念。  相似文献   

5.
诗歌中的的标点符号相对零形式,是在当代诗歌中广泛运用的一种标点手段①,具有很强的修辞作用。其特点在于:根据表达的需要,故意偏离语法规范,最大限度地在诗歌中少用标点符号,最为有效地利用诗歌中出现的极为有限的标点符号来实现作者的修辞意图。如著名诗人李玫《和平是一棵树》(《光明日报》,1992年8月21日)共4节23行,只用了6个标点符号;蒙古族诗人查干《爱情》(《人民文学》,工980年6期)共5节16行,仅在全诗最末一行用了1个省略号。正是通过这极为有限的标点符号,构成了与规范运用标点符号的诗歌有明显K别的独特形貌,…  相似文献   

6.
<正>八十年代后期,小说、散文中标点符号的超常用法开始被少数研究者所注视,而诗歌中标点符号超常用法的研究还是处于无人问津的状况。可以说,这种语言现象还没有引起更多的语言研究者的兴趣;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学界是在回避这一语言现象。但是,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它并没有因为语言研究者的态度冷漠而不存在、不发展,相反,标点符号的  相似文献   

7.
"标点符号"属于非语言的风格要素.20世纪50年代以来,有关标点符号修辞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从语音的角度研究标点符号的修辞功能;对标点符号相对零形式与标点符号零形式的修辞功能研究;标点符号的变异修辞研究;对标点符号修辞功能的探因等.当前,标点符号修辞研究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对现代文学作品标点修辞研究充分而对当代文学作品的标点修辞研究较少;对汉语标点符号修辞研究深入而对外语标点符号修辞和中外标点符号修辞作用比较研究不足;对网络语言中标点符号修辞作用缺乏专题研究,等等.  相似文献   

8.
标点符号相对零形式是为了表意的需要,有意空缺标点、造成阅读上的空白,以体现应有标点符号作用的修辞手段;标点符号在语法或修辞上"非用不可",而形貌上"不用"以达到"以不用为用"的修辞目的是两个必备的判断标准;它包括空格型和非空格型两大修辞特征同中有异的类型。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先锋小说"提供了20世纪中国文学中最激进的"语言实验";孙甘露则是"先锋小说"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每一篇小说几乎都是"异数",是一种文体的实验,其放肆的笔法使他成为上世纪80年代"语言实验"的最极端代表。孙甘露小说语言经过变异或对传统的偏离,无论是语言形式还是语言意义都与传统小说语言形成很大的区别。语言形式的超常表现为:通过语词序列的逆向建构,标点的超常规使用,语形陌生的仿词以造成语形在视觉上的陌生化;过度拉长修饰语和排比句形成语言的超常繁丰;运用"前景化"中的"平行"策略,结合对偶、押韵等传统诗歌修辞手段使小说语言诗歌化。其语言意义的超常表现为:通过词义的非逻辑组合以激活词语的隐含陪义,通过词义的跨义域组合甚至矛盾组合来创造荒诞语义。这些语形、语义的超常变异都是为了传递一种关于潜意识中的非理性、非逻辑的难以言说的内心体验,让读者在惊艳、脱俗的言辞中感受飘浮在文学语言外围的、附加在语义信息之上的外层审美信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散文体和诗歌两个侧面对标点符号超常用法的成因进行探讨,认为追求书面语言的经济简省是促使标点符号超常用法形成的重要原因,诗歌中的标点符号超常用法同时还与对“诗行”的充分利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散文体和诗歌两个侧面对标点符号超常用法的成因进行探讨,认为追求书面语言的经济简省是促使标点符号超常用法形成的重要原因,诗歌中的标点符号超常用法同时还与对“诗行”的充分利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标点符号是语篇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语篇中缺少标点符号,将会影响读者对文章的理解。而译者若忽视标点符号在语篇中的作用,会影响译文的质量。为更好地了解标点符号的重要性及其语篇衔接功能,以冒号、分号为例对比分析了两种标点在英汉语言中的语篇衔接功能,并探讨了零转换、转换成其他标点及转换成语言文字这三种翻译转换策略在冒号、分号英汉互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诗性是海男小说中无法抹掉的重要特征。是一种利用诗歌的特色手段来替换或转化散文性叙事的形式技巧。小说中的语言、情节及其女性形象的塑造,都充满了浓郁的诗的色彩和女性个人化的诗性叙事,因此而弥散着迷离色彩。  相似文献   

14.
谈谈散文诗     
散文诗是一种运用散文的语言句式而表现诗的情感意境的文学形式。虽然它直至目前还不能与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形式并驾齐驱,但是探究其渊源,散文  相似文献   

15.
标点位置超常用法与修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的“超常用法”与“灵活性”有所不同。灵活性,主要是指标点在规范化要求的许可范围之内灵活运用的情况,它本身也还是规范化的。而超常用法,则是指标点在特殊语境中的一些超常规的、创造性的运用情况。规范,或曰常规,是以国家统一公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为标准的,是超常用法的基础;超常,则是规范的延伸和发展,足为适应修辞的需要而临时采用的。只有在熟练地掌握了“规范化”的基础上,才能恰当地加以变通应用以至创新、发展;也只有这样的“超常”才能被理解、被承认,真正加强语言的表现力。 标点超常,归纳起来,不外乎位置超常、数量超常  相似文献   

16.
解放区文学,尤其是1942年毛泽东同志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的解放区文学,在文学艺术理论、作家的创作态度、作品的表现内容与形式等诸多方面,较之先前的文学都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风貌,并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历史性转折。解放区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以及其它各种艺术形式无不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譬如叙事性散文的蜂拥出现,即解放区散文创作中普遍的叙事化倾向,就是这种文学风貌和创作转折的一种外化形态。  相似文献   

17.
"汉园三诗人"之一的李广田,将其早年诗歌创作中的寂寞情绪和"秋天"意象融入了后来的散文中。寂寞感成为其创作心境的情绪基调和关键词。并且根据表现内容与寂寞感类型的不同,作家创造性地实现了诗歌、小说对散文文体的交叉渗透来加以最适宜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人民日报》等重要报刊近年来发表诗歌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和粗略的分析,认为标点符号的超常用法在诗歌中已成为一种主要趋势,并希望引起更多的语言工作者对这种语言现象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小说是与散文、诗歌和戏曲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它与诗歌散文不同的是有更为完整的情节、故事和人物形象,更具有生动性。与戏曲相比,小说以文字为表现方式,不需要舞台表演,具有阅读欣赏的便利性。小说对读者的文学修养方面的要求更为直观简单,不要多么深厚的文学修养功底。因此小说这种文学体裁更具有读者优势,比诗歌、散文和戏曲有更多的读者,能够被更多的普通的读者接受。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更多的人在读小说,不是更多的人在读诗歌和散文,也不是更多的人在看剧本和戏剧。小说不存在"曲高和寡"。因此我们说重视小说这种文学体裁,写好小说,给更为普遍和大数量的读者以健康丰富的文学养料,这是文学的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20.
"汉园三诗人"之一的李广田,将其早年诗歌创作中的寂寞情绪和"秋天"意象融入了后来的散文中.寂寞感成为其创作心境的情绪基调和关键词.并且根据表现内容与寂寞感类型的不同,作家创造性地实现了诗歌、小说对散文文体的交叉渗透来加以最适宜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