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未来社会是知识经济的社会,是以创新为动力的社会。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有效地改变以往以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的一种改变,他具有学科综合程度高、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学生自主性强的特点;学习活动不再局限于学校课堂和已有教材,而是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开展社会调查,广泛收集信息,去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答案;“小课题研究”、“研究性专题作业”、“开放型问题解决”等是其经常采用的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方式变了,作为组织研究性学习的教师…  相似文献   

2.
口语能的培养,不仅可提高在校生的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和应变能力,也是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意识,使学生走出校门、适应岗位需要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宁夏教育》2006,(1):70-70
1.社会生活中的道德教育?学生周围蕴涵着丰富的活动资源,一草一木,一人一事,有时都可以成为德育活动的资源,从中引发出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从德育的价值角度来看,活动具有动态性、体验性和直接性等特点,它对促进学生身心、个性和人格的健康和谐发展,促进学生的社会化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的活动也应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进社会,走向大自然,让他们在社会生活中体验社会,明确责任,促进成长。  相似文献   

4.
陈卫平 《小学生》2010,(9):11-12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教师应创设条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生活,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在社会情境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5.
朱军  王悦 《人民教育》2023,(20):71-73
<正>《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加强课程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结合,充分发挥实践的独特育人功能”。《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新课标》)强调“坚持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把知识运用于社会,服务于人民,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从学生现实生活出发开展实践活动,是由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性所决定的。学生只有在真实情境、现实空间、活动情境中学习,才能真正获得素养和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6.
赵金菊 《云南教育》2004,(14):10-10
培养视残学生的最终目的,是使他们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思想和道德品质,帮助他们顺利回归社会主流,使他们作为社会中平等的一员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从安全等诸多原因考虑,学校对学生实行封闭管理,很少让他们走出校门,每天接触的人除了老  相似文献   

7.
林静 《生物学教学》2004,29(10):49-5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域中的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进入实际的社会情境,直接参与并亲历各种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领域,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各种力所能及的社会服务性、公益性、体验性的学习,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学生自身,有许多学习内容可以作为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活动载体。  相似文献   

8.
在新形势下,县(市)职教中心如何走出困境谋求发展,是社会所普遍关注和教育界所重点研究的主要问题。近几年,广水市职教中心大胆进取主动探索,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一体化,总体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或能升学或能就业,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和欢迎。  相似文献   

9.
浅谈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课程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课程(以下简称“实践课程”)是综合活动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指学生走出校门,在老师和家长以及社会的关注下,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积极投身于社区建设,同时也是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社会形象的有效学习途径。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新课程的显著标志之一。开设实践课程有利于学生拓展求知空间,有利于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感悟生存检验,有利于社会关心学生的学习。一、实践课程建设的原则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具有开放…  相似文献   

10.
刘洪彪  余俊 《成才之路》2023,(19):69-72
部分培智学校中等适应能力学生经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学习,毕业之后仍出现就业困难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均未充分发挥帮助作用,导致具有中等适应能力的培智学生的职业能力未达到社会对从业者的要求。只有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着手,合理运用职前教育策略,提高培智学校职业高中阶段的教育质量,才能帮助培智学生走出求职困境,使培智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1.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课程(以下简称“实践果程”)是综合活动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指学生走出校门,在老师和家长以及社会的关注下,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积极投身于社区建设,同时也是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社会形象的有效学习途径。  相似文献   

12.
口语表达训练一直是传统语文教育的弱项。随着社会的日新月异,现代化的教育越来越要求学生在走出校门。走进社会以前具备相当水平的口语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1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是对我国课程结构的重大突破。它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是一门对知识综合利用的实践性课程。它立足于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社会综合实践能力。我校在2003年3月就尝试进行了“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实验研究。但由于缺乏对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性质的认识,学生活动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网络上,始终没有真正地走出课堂,走出校园。根据存在的问题,我校进一步完善了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构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4.
走出“后进”DE误区邹虹职校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和自身条件的差异,表现有好有坏。因此,如何做好品德后进生的转变工作,帮助他们走出“后进”的误区,是保证职业教育真正办出成效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一种社会存在,它不可以游离于社会生活之外。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佳途径和方法有待于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实践中不断探索。唯有不断地去探索和改革,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走出困境,步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境界,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6.
让研究性学习深入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富龙 《科学教育》2004,10(4):41-42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为基础,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生活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主要以个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得到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前中小学生纷纷走出校园,到社会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17.
初中语文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中语文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西北师大附中李海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把口头表达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上,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这显然是片面的。学生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也许有的...  相似文献   

18.
四年级的学生,倾吐的范围窄小,生活的天地有限。有一部分学生,虽然写起来头头是道,但说话吞吞吐吐,甚至不敢与陌生人交际。于是,我萌生了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大胆地扑进社会,在生活中实实在在地学习语言、增长才干的念头,这便诞生了由学生自主召开的“‘未来的学校’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19.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学校,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我校地处闽南沿海经济发达的乡镇,外资企业、乡镇企业和个体经营业推动了社区经济迅速发展。学校周边的资源也为学校参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提供了有利的场所。实施新课程以来,我校充分利用社区优势,稳步实施“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程,扩展了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资源,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我校的南京生存训练始于十年之前,当时我们的想法是,学生从小到大受到家长、教师太多的呵护,缺乏应对真实社会的基本能力,而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要让学生“在集体中热爱集体,在生活中磨炼生活,在自然中探究自然,在社会中了解社会”,就要努力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创设一种条件,让学生走出课堂,贴近社会,贴近生活,通过社会实践去主动了解社会,体验生活,坚定信念,培养美德,进而思考和感悟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将实现自我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统一起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