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作是一种由内而外的需求,是一种内需,一种内驱力。因此,写作决不是无中生有,必须有了意思才动手写作,有了需要才动手写作。学生有什么就写什么,就是认真。没有什么而勉强要写什么,就是不认真。如何使学生达到"认真作文"的状态呢?我认为可以这样入手。一、选择写作内容,顺应学生需求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作文要想做到兴趣浓厚,做到表达学生内心想说的话,真正做到真情实感,仅凭课本中的几次作文练习和每周一节作文课上的写作技巧的指导,是很难达到新课标对作文的这一要求的。要想学生乐于作文,并在学习写作中学会生活和做人,我以为教师应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的材料,根据学生发现的具体写作材料来进行写作指导。一、观察,材料在生活的感受中寻学生不喜欢作文,最大的原因是他们觉得没有材料可写。在书上看到别人写什么,自己也就跟着写什么。没有自己的材料,写起作文来就只能是人家怎么写自己也就跟着怎么编。作文缺乏真实的情感,语言…  相似文献   

3.
<正>作文能力体现了一个人的语文综合素养。一个人在小学阶段打下坚实的作文基础,会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引导学生喜欢写作文。一、作文教学的现状由于作文教学没有明确的教材,也没有单独的课时规定,导致一些教师的作文教学随意性强,教学内容不固定,往往是想到什么讲什么。作文教学也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4.
观察是写作之本,不会观察就不会写作。对此,小学生知之者颇多,而真正会观察者甚少,因而多数学生写出的作文内容空洞,很不具体。究其原因,关键还是在于他们对什么是观察并没有真正理解。比如我上的一节作文辅导课,一上课我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谁知道什么是观察?”结果没有一  相似文献   

5.
考试作文是一种被动写作行为,受命题要求和考试时间的限制,如果不懂得基本的写作步骤,临场将会不知所措。因此,本文将着重谈一下考试作文的一般写作步骤。考试作文的一般写作步骤依次为: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和行文。一、审题 审题就是看到作文题后,要认真揣摩题目中的每一个字,如果是提供材料的作文或附有说明文字,更应该认真阅读,从而明确作文题的要求:定什么文体,写什么内容,选什么材料,表达什么样的主题等。这一环节是作文成败的基础,理解浅了,文章就没有深度,理解错了,就会“跑题”。二、立意 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也就是要确定…  相似文献   

6.
司庆海 《教师》2010,(29):73-73
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教育家叶圣陶指出:“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如何使学生摆脱作文的困境,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呢?我认为观察是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基本途径。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人手,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同学们在写作时最苦恼的是“没有什么可写”,主要是由于观察力较差,不善于获取和积累作文素材。叶圣陶先生说得好,“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什么文字”。仔细体会,能悟出一些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董文 《语文知识》2014,(12):60-6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这是所有语文老师的共识。而作文教学现状堪忧,却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课程标准的制定者们只是从语文素养的角度对写作教学作了空泛而抽象的表述,并没有对各学段写作教学内容作明确而具体的规定。教材的编写者们也一贯重阅读轻写作,对写作教学缺乏整体通盘的考虑,至目前为止不仅没有专门的写作教材,甚至没有—套比较科学完整的写作训练体系。加之许多一线教师对写作教学到底“教什么”与“怎么教”认识模糊,写作教学意识淡薄,难怪学生们谈作文色变,视作文为畏途。  相似文献   

9.
<正>调查显示,当前小学生的写作仍然存在着不知怎么写、不知写什么的状况,应考的作文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也是司空见惯的。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原因最重要的就是教师在讲读课文时重内容,轻结构,读写割裂,没有在教给学生作文的方法上下工夫。一个好的语文教师,需要具备高度的语文意识,讲解一篇课文,不仅要使学生搞清楚课文写了什么,而且首先要知道课文写作的目的是什么,围绕这个写作目的怎么来写,如果没有这个语文意  相似文献   

10.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过:"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敞开自己的心扉,这似乎很简单,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却"深恶痛绝".究其原因,很大程度是由于学生对于作文有一种畏惧、厌烦的心理,认为作文是一项高难度的思维创造,认为没有什么可以写的,不知该怎样写.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传统的作文教学,从小学到中学都沿用一个程序:命题一一写作前辅导一一批改一一讲评,在讲评之后结束本次作文。我们认为:这种结束,对小学生来说,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前功尽弃。因为讲评之后,学生知道如何改,却没有机会按讲评意图去实践。正如一个人走错了路,回头有人告诉他如何去走,却没有去走,又有什么作用呢?  相似文献   

12.
中国语文教育的误区之一,是认为让学生写“作文”就是学习写作。 什么是写作?所谓写作,是主体为满足一定的用途、达到一定目的而运用材料以达到预期效果的书面表达。任何写作,都包含着两个基本要素:目的和手段。但是,语文教学中的“作文”却不具备这两个要素。我们很难给“作文”下一个确切的性质定义。同是学生所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大多是教授学生写作的技巧与方法,忽视了对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作文教学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而导致学生丧失写作兴趣。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什么文字。"因此,要让作文教学和写作的过程与生活紧密相连,让生活走进学生作文,让作文走进学生生活。  相似文献   

14.
<正>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成什么文字。"荀子在《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累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能力和习惯。没有生活积累就没有写作的素材,学生作文将无话可说,无事可叙。没有语言积累,学生作文将是"茶壶里面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教育家叶圣陶指出:"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如何使学生摆脱作文的困境,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呢?我认为观察是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基本途径.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张乐乐 《现代语文》2009,(6):137-138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如何教作文,如何写作文,一直困扰着众多的师生。每次写作,学生们往往会说,“没东西写”,“我写作水平小学开始就不好”等等,这种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他们的写作热情,写作思维的发散。因此,笔者认为,学生写作意识的培养是作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应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势,培养他们的写作意识,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位学生,引导他们在生活实践中探究体验,用心灵观察人、事、景、物,用心灵感悟人生,学会将自己真切的思想和情感倾注于字里行间,让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这样才能变被动写作为自主参与,创意写作,才能尽显作文生命的原色。  相似文献   

17.
作文,——你为什么要写你给谁写你写什么和怎么写这些问询都属于作文意识的探究。在当前中学作文教学中,亟待重视并强化学生作文意识的培养和训练。一、你给谁写人类的写作,包括学生的习作,是一种目的性明确的思想感情输出活动。如果在写作活动中,没有一个假想的读者,没有一个确定的接收对象,其写作活动将是多么的盲目、随意和散漫。即便有了一个习惯的假想接收对象,也值得推敲,要看他是否适当,是否有利于优化作者的写作活动及其效益。一般情况下,以父母为假想读者,除与父母有关的作文外,学生往往不由自主地掺杂一些撒娇、任性…  相似文献   

18.
我现在是一个作家,可是我小时候的写作并不出色。作文没有发表过,更没有得过奖。我不记得、也不知道我们小的时候,曾经设立过什么作文奖。甚至语文课上,老师好像从来也没有讲评过我的作文。我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只是一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学生。  相似文献   

19.
一直以来,内容空洞、平铺直叙,是小学生作文中最常见的毛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学生们缺乏对生活的仔细观察。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只有仔细观察生活,才有丰富的写作材料。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成什么样的文章。"叶老的话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联系很密切。生活为我们的作文提供了大量写作材料,但是需要人去认真观察、体验。只有通过观察,才能储备大量的素材,写作文时才不会感到没有东  相似文献   

20.
从作文本身来说.它是一种很强的个人化活动。因为作文的过程离不开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感悟和思考.是学生生活和情感的记录。学生在写作中,体验到了什么,就会写什么:没有生活和情感体验,就写不出作文。即便是写出了作文.也不会表达真情实感。学生作文的模式化、生编硬造现象.其实都是因为没有体验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