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这个崇尚“校本”的时代里,与“校本课程”、“校本培训”等一样,“校本教研”也是遍地开花。在我去过的许多实验学校里,“校本教研”都已成为学校日常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随手点击“校本教研”这个词,网上的相关文章铺天盖地——这是一个热得发烫的时尚概念。但仔细检索这些文章,再加上亲身经历许多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一个问题时常萦绕在心头:“校本教研”到底为什么?这是一个原点性、基础性的问题。有些“校本教研”效果不佳,甚至出现某种偏差,往往是因为偏离了“校本教研”的原点。之所以要有“校本教研”,首先是为了呼应…  相似文献   

2.
刘毅 《中国基础教育》2006,(1):20-22,11
“校本教研”为新形式下教师的发展提供了个有效的平台。“校本教研”就是一种融学习、工作和教研于体的学校性活动和教师行为;它通过学校内教师广泛开展各种活动,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提高技能,深化专业知识,更新教学手段和观念,从而推动教师专业化和教师的发展。本文从我校校本教研实施的四个层面、校本教研的七个模式和校本教研得以实施的四个保障三方面论述了我校高中英语教研组在一个学年里是如何进行校本教研的探索与实践的,并阐明了校本教研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桂林市自2005年起进行了国家级“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的实验,通过介入校本教研的方式来推进新课改,并在新课改的实践中切切实实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可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如何以“校本”的理念来指导校本教研?这在部分学校的领导、教研骨干和教师的观念里,还是一个很模糊的问题。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说法:校本教研就是在学校内开展或进行的教育科研活动;  相似文献   

4.
当下,“校本教研”因时而立,成为推动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校本教研既然是“以学校为根本”——基于学校,通过学校,为了学校,那么,作为学校首脑的校长,自然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人物了。教研能不能“校本”得起来并且能“校本”得下去,就看这一校之长怎么管、怎么推、怎么带了。思量起来,对校长来说有四怕。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进入“面上推广,点上深化”阶段,认真总结交流校本教研经验,切实提高校本教研质量,应该成为课程改革“深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教师普遍关注的热点。为此,本期特别策划了一组“校本教研”文章。从理性认识到具体操作层面为读者提供参考。希望读者参加到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中来,交流这方面的做法和经验。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与以往的学校教研活动有何联系和区别,《校本教研的理性定位与运行模式刍议》可以帮助我们厘定一些模糊认识,明确开展校本教研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校本教研是为了改进学校教育教学,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实际出发,主要依托学校自身资源优势、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我认为,在一般意义上,“校本教研”不是“教研”的组成部分,两者之间没有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或者从属关系;“校本教研”是“教研”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本质规定和形态体现——“校本”二字不是对“教研”的修饰和限制,而是强调和突出。当下的“教研”应该是“校本教研”;如果也有“非校本教研”的话,那往往存在于学校少数精英分子的研究生涯之中,因为他们常常有较多的甚至更多的校外视野、校外研究。另一方面,“校本教研”并不仅仅指向于校本课程,尽管校本课程是它十分重要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7.
李春明 《宣武教育》2005,(11):22-23
一、活动过程诠释什么是“校本教研” 37位教学干部组织了37场校本教研展示交流活动,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大家对“校本”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即:“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每一场活动都力求体现出以学校发展为本,以教师为主要研究主体、以解决发生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情况为主要问题、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活动所追求的目标是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自主和谐发展,关注的要点是新课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和解决方案,强调的重点是教师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8.
贾欣 《宣武教育》2005,(11):23-24
我发现在校本教研活动中,组织者、参与者对“记录”或者说“笔记”的重要性还没有重视起来,这是制约校本教研活动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以及教育部门对于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课程、校本评价等项目的推动,在教育界兴起了一股“校本”的热潮。几年过去了,校本研究的高潮已退去。冷静下来看看走过的路,应该看到,通过实施校本教研,学校的教研气息更浓厚了,教师自身的专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很遗憾的是,对于地处偏远的许多农村中学来说,轰轰烈烈的“校本教研”只能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还未飞入“寻常百姓家”。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个崇尚"校本"的时代,校本教研、校本课程、校本培训、校本研修等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迅即遍布神州大地。课程改革实施至今,越来越多的学校领导已经意识到校本教研对于落实课程改革,促进学校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校本教研也已经成为学校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你要是随手输入“校本教研”这个词.百度搜索引擎能在...  相似文献   

11.
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有效策略。目前,不少学校纷纷加大了校本教研的活动力度,校本教研在学校中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无论教师、学生还是学校都焕发出勃勃生机。但在开展校本教研的过程中,不少农村小学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惑。一、  相似文献   

12.
观察大最的校本教研现场后,我们在和学校管理和教师们的交流中发现,对校本教研的规范开展大家都持肯定态度.但同时流露出对校本教研的“质”的担忧。他们把现状归因在缺乏“专业引领”.希望通过专家的介入去改变这种局面。这的确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办法,但同时也是目前校本教研中存在的最大困难:专家是有限的,“被动地依赖”专家的专业引领.而不是“主动地生成”学校内部的专业引领力量,这是日前我区学校校本教研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3.
“教研”加上定语“校本”并不意味着它的外延无限扩大,什么活动都可以刷上“校本”二字;“校本”只是更加强调其特点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以及多数活动是“在学校内”。校本教研当前是名头响亮而实效甚微的尴尬主儿,我们撩开面纱往里看,有三个问题很值得我们解剖。  相似文献   

14.
黄文龙 《今日教育》2007,(7S):60-61
校本教研对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都能够起到重大作用.它立足于学校的实际.配合学校需求进行,符合学校发展的目的。但在校本教研具体的实践中,形式的、虚假的、肤浅的东西也大量存在.校本之“本”的生存土壤被大量挤占.因此校本教研最需要的就是“实”。  相似文献   

15.
一直以来.很多学校的学科教研活动都是在上级既定的主题下开展的.而且步骤基本就是:全校教师轮流上课+座谈式的评课。渐渐地,老师们觉得其实真正首要研究的是“我”在教学中产生的问题.而不是别人需要“我”研究的问题。因此,基于教学问题的校本教研出现了。广州市百事佳小学的校本教研就是在这样的道路中前行的。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个崇尚“校本”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学校是行动了起来,但或多或少存在肓目跟风、片段思维、急功近利、自娱自乐的现象。泡沫教研、垃圾成果屡见不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校本”是个舶来词。“校本”标榜“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宣称“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并要开展“校本研究、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和校本管理”活动。但是,“校本”真的是“正在开辟着教育的新纪元”?真的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真的要“忽入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相似文献   

18.
学校成功的内在机制.在于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把教师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是提升学校的教研水平.促进教师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实施新课程以来.我县提出了校本教研的新思路.积极探索校本教研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在教研模式上由原来的“一级教研”到“二级教研”.再逐渐升华为”四级教研”模式,切实实现校本教研模式的转变.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构建学习型学校方面做了一些有益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所谓“校本研修”主要是指“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概括地说,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它对学校而言,是创办学校特色的重要支撑,是走质量内涵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当前新课程改革走进教师心灵、走进课堂、走向学生的重要保证。而“校本培训”按欧洲教师教育协会1989年的界定,指的是源于学校课程和整体规划的需要,由学校发起组织,旨在满足个体教师的工作需求的校内培训活动。“校本培训”是一种“从学校中来,到学校中去”的培训,学校中出现的问题是培训的起点,培训的归宿是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校本”,顾名思义,以校为本。校本教研是建立在直接围绕学校自身所遇到的具体教学问题而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这句话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校本教研是围绕学校本位的教学研究。第二、研究具体的教学问题。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校本教研的目标是要建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秩序,营造一种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