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尔基的《母亲》,(节选)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采用多种手法,维妙维肖地描绘了心理活动。一、景物衬托。文章开篇,描写街上和车站的景物很有特点:严寒干澡的空气,肮脏的被煤烟熏黑了的三等侯车室,烟叶和咸鱼的臭味……等等。这些令人窒息、厌恶的景物描写,除了是当时沙皇俄国黑暗社会的真实写照外,还很好地反衬了母亲的心理:她“满意地听她脚下的雪发出的清脆的声音”;她“坐在门口容易被看见的地方等着”,就连那吹到她脸上的冷空气,也使她觉得爽快。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母亲从事革命工作的高度热情和自觉性。  相似文献   

2.
《我的叔叔于勒》一文,语调描写富于变化,句句相因,巧妙地折射出人物的心理状态。例如: 1.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象于勒?” 2.我母亲也怕起来,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3.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说:“我想就  相似文献   

3.
“情动于内而形于外”。人的语言是心理活动的外在流露和形式,因而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看,特定的心理支配下的语言是人物内心的活动和精神状态的反映,属于间接心理描写。作为间接心理描写的人物语言要求像戏剧台词那样具有“动作性”和“个性化”,“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断每个说话的人物”(鲁迅),如:《项链》中玛蒂尔德接到请柬后的两句对话。丈夫得意洋洋地把请柬递给她,原以为她会喜出望外,可是她懊恼地把请柬丢在桌子上,咕咕着:“你叫我拿着这东西怎么办呢?”这话乍听起来有些莫名其妙,其实她话中有话。而呆头呆脑、只知一味…  相似文献   

4.
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描写人物心理活动?一是直接描写,如“想”“觉得”“感到”等是其标志性词语;一是间接描写,就是通过语言、动作、外貌和自然环境的描写来暗示人物的心理活动。这种暗示能为作品创造出“含而不露”的妙境,为读提供想象和再创造的天地。  相似文献   

5.
一一 《红领巾》2010,(6):34-37
说起心理描写,这可是学生作文的老大难,常有老师在作文批语中写上“人物心理描写不足”或“再加一段心理活动的描写就更好了”。学生也常常很郁闷:“我真的不会写心理啊!”  相似文献   

6.
李阳 《现代教育》2013,(6):120-120
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它是刻画人物、反映人物思想感情的一个重要方法。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能使读者身临其境,受到情绪的感染而产生共鸣。那么,如何对人物进行心理活动的描写呢?一、直接描写这是心理描写最常见的方法。所谓直接描写,就是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或者叙述者旁白的形式直接描绘人物内心活动的变化过程。这种描写不但易于把握,而且使读者能一目了然地看出人物的情感。如:“丢掉箱子逃吗?”但是另外一个火花格外明亮地闪了一下。“丢掉儿子的演说稿?让他落在这种家伙的手里……”她把箱子拿到身边。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心理描写的片段,明白心理描写的特征和作用. 2.会运用心理描写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心理描写.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到科学教室上课,地点变了,又有那么多老师来听课,你们有什么感觉?心里怎么想的?谁来描述一下. 如果大家把刚才的心理活动写出来,就是心理活动描写. 出示:心理活动描写.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回顾课文,梳理课文中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它们的好处,并试着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8.
一般情况下,在对人物的心理进行描写的时候,我们大多会采用直接描写的方法,就是把“我想”“他(她)想”“我以为”“他(她)以为”“我觉得”“他(她)觉得”等的具体内容直接写出来。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先不要急着回答,请大家认真地看一看下面的四个例子。  相似文献   

9.
人物描写,无论是刻画外貌还是描写语言,都是外在的描写,深刻地表现人物,则需要描写人物的心理世界。对人物心理活动及思维过程的描写,就叫心理描写。心理描写,要透过人物的行为特点和性格特征,进入到他(她)的内心世界去,准确地把握其个性。  相似文献   

10.
同学们写心理活动,常常喜欢用“我想”、“他想”为起始语,似乎非得出现个“想”字才是写心理活动。其实,这是一种很幼稚的笔法。要知道,即使是直接进行心理描写,也不一定要用“想”字,何况,除了直接描写心理,还可以间接描写,即通过描写动作、神态来揭示内心。比如,我们常常用“怒目而视”来表现内心的愤慨或敢怒不敢言,用“翻白眼”来表现对某人的蔑视和不屑一顾。下面,请大家做一个练习:描写两个人吵架。注意:除了对话,还要通过动作、神态来表现那些没有说出来的话,即人物内心的活动。学习用动作、神态来表现心理活动@榕子…  相似文献   

11.
<正>"心理活动是无声的语言"。心理描写是指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活动的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重要手段。它能够直接写出人物的七情六欲,把单靠外部形象难以表现的内心感受揭示出来。在作品中,心理描写往往是与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结合起来,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心理描写是写人物"怎么想",直接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结合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散地进行描写,这种情况比较多;另一种情况是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曾说:“要极俭省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意思是说人物的眼光、眼神是其内心世界的反映。在不同的场合,人的心理活动常常会通过其眼光、眼神表现出来。作家王愿坚深谙(ān)这一点,在《七根火柴》一文作了有力地实践。文中,作者8次描写了主人公无名战士的眼睛,塑造了英雄感人的形象,很好地表达了中心思想。尽管作者多次描写了主人公的眼睛、眼神,我们读起来并不觉得单调累赘,反而觉得十分感人,异常精彩。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得归功于作者精妙的画眼艺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用特写方式描写无名战士的眼睛,以显…  相似文献   

13.
草地上有朵骄傲的丁香.每当大象、蚂蚁、蜜蜂、屎壳郎等从她身旁经过时,她总会扯起嗓子不厌其烦地嚷嚷:“你知道吗?我的母亲是大地,她可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母亲呀!” 一天,下起了雨,一滴雨落在了丁香身上.丁香照样不失时机地对雨点嚷嚷起来:“你知道吗?我的母亲是大地,她孕育万物,慈祥博爱,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母亲呀!”  相似文献   

14.
<正>前言:第一次觉得母亲老了,是在她发髻间发现了丝丝白发的一刹那;第一次觉得父亲不那么严苛,是在他无意间将女儿捂住脸颊的被角轻轻地拉开之举;第一次觉得老师可爱,是在看到她在我们月考后,不经意间扬起的嘴角;第一次觉得自己可以成为学霸,是在期末考试中数学居然考了全班第一时,因为兴奋而泛起的层层涟漪……读着这些文字,我们心底的那根叫“感情”的心弦被触动了。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个定格的画面,渐渐地,我们被这些画面带动着,向着阅读的更深处漫溯。这就是细节描写的魅力!细节描写,就像一颗颗散落在文字之中的珍珠,使得这冰冷的文字变得有温度,充满生气与活力,让读者更加真切地与文学作品中的他们来一场穿越时空的情感交流,这就是细节描写为我们打开的人物的精神家园。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细节描写的学习中吧。  相似文献   

15.
一个小男孩请他的母亲去学校参加他的第一次家长会。令小男孩感到惊慌失措的是,她说她会去。这将是他的同学和老师第一次见到他的母亲,她的相貌令他觉得难为情。虽然,她是一个美丽的女人,但是,她的右侧面颊几乎被一块非常难看的疤痕整个地遮住了。小男孩从来不愿意谈论她脸上的那道疤痕的来历。在家长会上,尽管小男孩的母亲脸上有那道难看的疤痕,但是,她的善良和与生俱来的自然美还是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小男孩仍然觉得难为情,自己找了个地方躲了起来。尽管如此,他还是听到了母亲与他的老师之间的一段对话。“你脸上的疤痕是怎么…  相似文献   

16.
在记叙文阅读教学中分析人物,不仅要注重研究人物的言谈举止,还要善于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古人云:“情动于中而形于外”。人物的内心世界是他外部行动的依据;外部行动则是他内心世界的具体反映。所以,只有深入地剖析心理活动,才能更好地展示人物的性格、品质、命运及其社会意义,树立人物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心理活动是无声的语言。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是运用心理描写来表现的。要分析这种无声的语言,首先必须懂得什么是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精神世界的心理描写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常见常用的一种是披露心灵的直接描写。  相似文献   

17.
欧阳小戎 《成长》2005,(3):72-74
17岁的娜塔莉娅躺在黑暗中睡不着,她在想什么呢?如果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也许会来上一段内心独白;如果是托尔斯泰,也许会从各方面分析一下她现任的处境;但是,屠格涅夫什么都没有写,他让一切尽在不言中:“别人的心……就像不透光的树林,女孩子的心就更不用说了。”他不喜欢直接地进行心理描写,而是描写心理活动产生的结果,并通过外部环境来渲染人物的心理,从而达到一种诗一般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母亲的头发     
算起来我已经读了十年书了。十年寒窗苦 ,我总觉得自己不曾苦过 ,苦的是我的母亲。小时候 ,母亲还年轻 ,很好看 ,尤其使我难忘的是那一头瀑布似的长发———柔柔的 ,闪着光泽 ,散发着有点清香的洗头油的气味。母亲总是很随便地用花帕一扎 ,搭在背上 ,蓬松蓬松的 ,远远一看 ,很有点“七仙女”的味道。每天早晨 ,母亲都要早早地起床 ,然后坐在梳妆台前 ,慢慢地梳理她的头发。小时候的我觉得这是非常入画的一幕 ,总要呆呆地看。直到母亲拿起花手帕准备扎的时候 ,我就急了 ,匆匆接过梳子 ,用不太灵活的小手弄乱她的头发 ,再学她的样子 ,轻轻地梳…  相似文献   

19.
描写,是文学作品的一种最重要的表达方式。没有描写,就没有文学。描写,就其内容而言,如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以及景物场面等,都具有可感性,唯一不具可感性的是人物的心理。这是由客观存在的心理隐藏性决定的。既然心理具有隐藏性,那么,常见的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客观”叙述如“他想”“他认为”等等,显然就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和臆  相似文献   

20.
瑾山月 《家教世界》2023,(14):14-15
<正>心理咨询师李松蔚接待过这样一位访客。女孩小陈(化名),向他求助:“要怎么做,才能逃离母亲的魔爪?”小陈自小父母离异,被母亲一手带大,从她记事起,听得最多的话,就是:“妈妈只有你了,咱俩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一直以来,她凡事都按母亲的意思来,稍有不慎,就会被责骂。为了不让母亲失望,小陈刻苦读书,名校毕业后也有份不错的工作。可当她看着母亲人前人后地夸赞她,又觉得自己不过是件精心雕刻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