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堂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古人曾告诫我们:学习要“知其然”,还应“知其所以然”。“知其然”即是“会”、“知道”,“知其所以然”便是“理解”、“掌握”,也就是明白了“为什么”。只有“知其所以然”才能举一反三,达到灵活运用。实现这一目标,有许多手段和途径。而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适时巧妙地多问几个“为什么”,无疑是一种经济而又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夏惠贤 《早期教育》2004,(7):U003-U003
英国哲学家波兰尼在其《个人知识》一书中用“默会知识”(tacitknowledge)一词来表达那些不可言明、不可解释的但却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的知识,他说“我们所知道的要多于我们能言传的”。在日常生活中,默会知识要远远多于明确知识(explicitknowledge);默会知识是镶嵌在实践活动中的;是情境性的、个别化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它不能被加以批判性的反思。因此,默会知识是一种个人知识(personalknowledge),是识知(knowing)和知识(knowledge)的结合。因而,一个人掌握了某个方面的知识不仅仅意味着知其然,而且还意味着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3.
历史问题设计与思维品质培养徐世德历史思维能力的内涵涉及三个层次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还有什么?第一层次“是什么”要求学生“知其然”,从不知到知,具有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和获取信息处理历史材料的能力。第二层次“为什么”要求学生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4.
我们常常说,数学教师要有学科专业的“底气”。这不仅是指数学教师要有扎实的解题功底,更是说数学教师要有“深谙”学科专业知识和“解读”教材内容的功底。后者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知其然”,清楚该数学知识是什么、怎么样;二是“知其何以然”,清楚该数学知识用怎样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三是“知其所以然、所以不然”,清楚该数学知识为什么这样而不是那样,是这样的合理性、优越性在哪里;四是“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清楚该数学知识的上位知识和下位知识分别是什么,它“来自何处又去向何方”,它是以怎样的途径与方式“来与去”的;五是能“以简驭繁”,把握该数学知识的本质与结构。  相似文献   

5.
核心知识是指结构明确、使用范围广、自我生长和迁移能力强的基础知识。教学时抓住核心知识,常常会使学生“茅塞顿开”,明白了学习知识,不仅要“知其然”,更重要的是要“知其所以然”的道理,使学生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古人倡导学习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知其然”即是“会”、“知道”,“知其所以然”便是“理解”、“掌握”,也就是明白“为什么”。只有“知其所以然”才能举一反三,灵活应用。实现这一目标,课堂提问是一条重要的途径。那么课堂提问问什么呢?1.问疑点,创设问的情境。孔子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学中选择教学内容的疑点问“为什么”,目的是达到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引起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冲突。把学生带入与所提问…  相似文献   

7.
怎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时,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呢?一位教师教小学数学通用教材八册P.88的教法,似乎可作为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一.围绕“然”的基点,排除“知其所以然”的疑团。  相似文献   

8.
蒋贵员 《中学文科》2009,(18):63-64
什么是历史思维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学习研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它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中学历史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发展学生智力的中心环节,也是历史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的直接反映。它主要包括记忆、理解、分析、应变的能力,其内涵涉及三个层次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还有什么?第一层次“是什么”要求学生“知其然”,从不知到有所知,具有再认识再现历史知识获取信息处理材料的能力;第二层次“为什么”要求学生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第三层次“还有什么”则要求学生“豁然开朗”,  相似文献   

9.
戴维 《内蒙古教育》2009,(14):64-64
笛卡尔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能使我们从不知到知;从不能到能;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学有所悟,从而激发兴趣,使大脑思维更活跃,形成乐学的良性循环状态。我个人体会,要想成功运用好的学习方法,应该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大凡教学上的落实,多数人都理解为落实知识。我认为,落实知识固然重要,但还有比落实知识更重要的东西,这就是以人为出发点,从而“落实能力”。 区别以上两种落实的核心,就是看你的教学的着眼点或着力点究竟放在什么方面。侧重落实知识的教学,其着眼点是投放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之上,具体而言,就是追求“让学生知其然”;而注重能力落实的教学,其着眼点则是投放在教学的主体一学生身上,它不仅重视教会学生“知其然”,更注重教会学生“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说,教学不仅仅以让学生获得知识为目的,更要紧的是把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能教给学生。正如达尔文所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我们应该努  相似文献   

11.
<正>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认为,学习数学有两个过程,一个是书由薄到厚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由不知到多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知识逐渐积累,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仅有这个过程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第二个过程,就是书由厚到薄的过程.所谓书由厚到薄,就是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建立知识之间的纵横  相似文献   

12.
1.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对于许多知识,教师对学生的需求不能停于知其然,而要着眼于知其所以然上。只知其然,只是学生对概念的生吞活剥的理解,说不上牢固掌握,更不会运用。只有知其所以然,才能由现象来提示其本质,抓住事物的本质联系。因此,教师应当注意把力气放在使学生掌握这个“所以然”上面。2.从无疑转化为有疑再转化为无疑。多数情况下学生处于“无疑”状态,这种情况是学生思维被抑制的表现,这时需要教师抛出一些问题,促其思索。有时会“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问题往往要通过“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才能被学生掌握。3.从具…  相似文献   

13.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近年来历史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历史思维能力是指运用“思维”学习历史的能力,其内涵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知道是什么”,即要求学生由不知到知;第二层“知道为什么”,即要求学生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并掌握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概括等能力以及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评价历史现象、阐述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第三层“知道还有什么”,是要求学生具有深刻性、广泛性、灵活性等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能力。那么作为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第一层在教学过程中基本…  相似文献   

14.
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作为一名教师,对每一部分知识的算理要清楚。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要有目的的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算理教学,要使学生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语境下,语文教师从一个师牛关系巾的主宰者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从教材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从陶家课程的维护执行者转变为语文课程的创生者。对于大多数语文教师而言,他们经过新课程新教材等一系列的培训,已经知道自己应该充当什么角色。对语文教师角色观,我们不应仅满足于“知其然”,还应“知其所以然”,我们认为谓文教师懂得为什么要充当“这样”的角色具有不可忽观的价值。而在这个后现代主义思潮占主流位置的“后工业”时代.  相似文献   

16.
中学化学教学内容,大致可分两部分:一是基础理论,如物质结构、电离、化学平衡等;二是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前者虽然比较抽象,不易理解,但逻辑性强,条理清楚,学了以后对一些化学问题能初步地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例如学生初学化合价时往往不知道为什么有的元素是一价,有的是二价;学习了物质结构理论,才感到“哦,原来如此。”因此,钻研起来的劲头比较大。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在中学教材中占1/2以上,看起来是  相似文献   

17.
谈今天教师的知识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肩负着传递和传播人类知识文明的重任。所以,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师表风范,还要有精深广博的科学知识、构建合理完善的知识结构。所谓“精”就是要“知得深”,对专业知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所谓“博”就是要“知得广”,能触类旁通,具有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作为今天的教师,这一点尤为重要。一、扎实的基础知识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因为,随着人类知识的日新月异,知识总量越大,知识增长速度越…  相似文献   

18.
教学中应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参与整个过程,而不是机械模仿、走套路、套公式、只重结果。这样,学生才能学得有效,才能培养其自主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9.
目前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对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掌握得不系统,知识碎片化严重,往往只是“知其然”,并不“知其所以然”.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课堂教学一定要回归到学科的本质,教师要将一般观念作为指导,自觉运用一般观念指导数学学习与探究活动,让学生感受知识的生成,真正实现数学独有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20.
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抓手,教材中每个知识点都是有理可依、有据可循的.然而由于教材中呈现的知识点大多数都是静止的,缺少知识形成过程中思维的再现,需要教师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解读.对解读中遇到的困惑,能积极思考,勤于钻研,通过类比联想,贯通知识间的联系,从而理清困惑,使教学更加自然,使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何由以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